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吴声西曲的诗律分析

如果说永明声律论是受到吴声西曲歌辞音律特点的启发而提出的,那么后者符合永明诗律的程度应该较高,最起码应该比晋宋齐文人徒诗要高。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永明律句、律联及标准永明体诗[1]在晋宋齐三代吴声西曲(限五言诗[2])中所占的比例。

由于吴声西曲曲调的产生和现存歌辞的创作时间存在着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所以我们在分析吴声西曲声律时应以歌辞创作时间为主要断限。沈约《宋书》卷十九《乐志》云:“吴哥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可见吴歌最早产生于汉末吴地,主要曲调创制于东晋刘宋,现存歌辞多为晋宋齐所作。对于西曲产生时代,史志记载较略,据王运熙研究,西曲中的舞曲,主要产生于宋、齐、梁三代,又以宋齐两代为多;西曲中倚歌的产生与流行,大约是齐梁两代[3]。由于现存吴声西曲既有无主名(民间歌者无名氏)作品,也有有主名的民间歌者所作和文人仿作,作者身份较为复杂。而且歌曲产生时代和现存歌辞创作或演唱时代也不一致,有些歌曲如《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的歌辞晋宋齐三代都有创制,其中不少歌辞自晋至梁一直演唱着,其间难免有改制润饰的情况。所以现存吴声西曲歌辞尤其是无主名的作品到底是产生于哪个时代并不容易判断。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辞”中所录“吴声西曲”就有“晋宋齐辞”混编的现象。近人逯钦立在编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时则对“吴声西曲”的创作时代稍作区分,在《晋诗》卷十九“清商曲辞”中收有“西曲歌”70首,在《宋诗》卷十一中收有“吴声歌曲”117首、“西曲歌”38首,在《齐诗》卷六中收有“西曲歌”12首,但是《晋诗》卷十一所收“吴声歌曲”222首中仍然是晋宋齐辞杂糅。在难以一一判定这些歌辞创作时代的情况下,我们姑且先根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对《晋诗》卷十九、《宋诗》卷十一、《齐诗》卷六所收民间歌者所作吴声西曲歌辞中五言作品的永明律句和永明律联数量及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制成表2《晋宋齐吴声西曲永明诗律简表》:

表2 晋宋齐吴声西曲永明诗律简表

续表

如果只看表2,晋宋齐吴声西曲歌辞中五言作品的句、联、篇,都与永明体诗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合,尤其是其中竟然有18首作品是句、联、篇均合律的标准永明体。它们分别是《晋诗》卷十九“吴声歌曲”中的:

子夜歌四十二首

其四

崎岖相怨慕,平平平去去,

始获风云通。上入平平平。

玉林语石阙,入平上入入,

悲思两心同。平去上平平。

其二十

别后涕流连,入上去平平,

相思情悲满。平平平平上。

忆子腹糜烂,入上入平去,

肝肠尺寸断。平平入去上。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秋歌十八首

其九

金风扇素节,平平平去入,

玉露凝成霜。入去平平平。

登高去来雁,平平去平去,

惆怅客心伤。平去入平平。

其十六

白露朝夕生,入去平入平,

秋风凄长夜。平平平平去。

忆郎须寒服,入平平平入,

乘月捣白素。平入上入去。

其十八

别在三阳初,入上平平平,

望还九秋暮。去平上平去。

恶见东流水,平去平平上,

终年不西顾。平平入平去。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冬歌十七首

其十三

何处结同心,平去入平平,

西陵柏树下。平平入去上。

晃荡无四壁,上上平去入,

严霜冻杀我。平平去入上。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大子夜歌二首

其二

丝竹发歌响,平入入平上,

假器扬清音。去去平平平。

不知歌谣妙,入平平平去,

声势出口心。平去入上平。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团扇郎六首

其一

七宝画团扇,入上去平去,

灿烂明月光。去去平入平。

饷郎却暄暑,去平入平上,

相忆莫相忘。平入入平平。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七日夜女郎歌九首

其五

婉娈不终夕,上上入平入,

一别周年期。入入平平平。

桑蚕不作茧,平平入入上,

昼夜长悬丝。去去平平平。

“西曲歌”中的:

采桑度

其六

采桑盛阳月,上平去平入,

绿叶何翩翩。入入平平平。

攀条上树表,平平去去上,

牵坏紫罗裙。平去上平平。

孟珠八首

其五

阳春二三月,平平去平入,

正是养蚕时。去上上平平。

那得不相怨,去入入平去,

其再许侬来。平去上平平。

《宋诗》卷十一“吴声歌曲”中的:

读曲歌八十九首

其三十四

计约黄昏后,去入平平上,

人断犹未来。平上平去平。

闻欢开方局,平平平平入,

已复将谁期。上入平平平。

其五十三

君行负怜事,平平上平去,

那得厚相于。去入上平平。

麻纸语三葛,平上去平入,

我薄汝粗疏。上入上平平。

其五十四

黄天不灭解,平平入入上,

甲夜曙星出。入去去平入。

漏刻无心肠,去入平平平,

复令五更毕。入去上平入。

其六十九

下帷掩灯烛,去平上平入,

明月照帐中。平入去去平。

无油何所苦,平平平上上,

但使天明侬。去上平平平。

其八十九

慊苦忆侬欢,上上入平平,

书作后非是。平入上平上。

五果林中度,上上平平去,

见花多忆子。去平平入上。

“西曲歌”中的:

乌夜啼

其八

巴陵三江口,平平平平上,

芦荻齐如麻。平入平平平。

执手与欢别,入上上平入,

痛切当奈何。去入平去平。

《齐诗》卷六中的:

吴声独曲二首·仙歌  朱硕仙

二忆所欢时,去入上平平,

缘山破芿荏。平平去去上。

山神感侬意,平平上平去,

盘石锐锋动。平入去平上。

上引18首作品,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皆无,句、联及联间关系均符合沈约等人提倡的永明诗律,似乎可作近来某些学者持永明声律论系受吴声西曲诗律启发这一观点的立论依据。

[1] 按照沈约永明声病说,永明体律句应该是避忌蜂腰病(句中二五字同声)的句式,即二五字异声者合律;永明体律联应该是全避蜂腰、平头(每联上下句首二字同声)和上尾(每联上下句第五字同声)的联式;永明体诗应该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相邻两联上句第五字同声)四病皆无的作品。鉴于五言诗联内上下句首字同平声在齐梁及隋唐时出现频率甚高,加上永明声律说注重的是句中二、五字异声,故笔者判断永明律联和标准永明体时,并不排除联内上下句首字同平声(后人称之为“水浑病”)的现象。永明体的各种句式、联式的各种类型和具体说明,请参本书“上编”第一章第一节相关部分;永明体篇式的各种类型和说明,请参拙著《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上编”第一章第一节相关部分。

[2] 吴声西曲中有些作品虽然每句均为五言,然句数或三或五,与永明体和后世近体诗体制迥异,故不作分析统计。

[3] 参王运熙《吴声西曲的产生时代》,《乐府诗述论》,第1—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