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形成之关系

对永明体及其声病说形成之原因,学界多从理论渊源和历史环节两方面进行探讨,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1)四声论肇始于齐永明中佛经转读活动[1],(2)声病论起源于鸠摩罗什《通韵》[2],(3)四声论与梵语“十四音”有关[3],(4)永明声律论与梵语诗律学之东渐有关[4],(5)永明声律论乃魏晋以来人们对诗歌音律美不懈追求之结果[5]。对于这些观点,学界虽未有定论,然已讨论得比较充分[6],此处暂置不辨。近年又有学者提出一种新说,认为永明体的产生与音乐有关,南朝流行的吴声西曲对永明声病说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7]。笔者认为,永明体的产生和普及与齐梁宴乐风气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不过晋宋流行的吴声西曲对永明声病说的形成并没有产生多少直接影响。这是因为,主要来源于民间的吴声西曲,创作时多以质朴自然为美,不可能遵从严苛的声韵病犯规则,持此新说者也未具体说明乐府音律与永明诗律之对应关系和作用环节。而且,相关论者只是调查了现存吴声西曲中部分歌辞的病犯情况,且未将之与晋宋时期其他文人五言诗尤其是五言四句诗的病犯情况进行比较,结论的可靠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本章拟将南朝民歌吴声西曲放在整个晋宋时期五言诗创作的大背景下进行诗律分析和比较,以考察吴声西曲与永明体诗律成立之关系。

[1] 参陈寅恪《四声三问》;〔日〕平田昌司《梵赞与四声论》,《第二届国际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雄,1992年。

[2] 参饶宗颐《文心雕龙声律篇与鸠摩罗什通韵》《鸠摩罗什通韵笺》《唐以前十四音遗说考》等,《梵学集》。

[3] 周广荣:《梵语〈悉昙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4] 〔美〕梅祖麟、梅维恒《梵文诗律和诗病说对齐梁声律形成的影响》(“The Sanskrit Origins of Recent Style Prosody”),《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

[5] 参郭绍虞《永明声病说》《再论永明声病说》,《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詹锳《四声五音及其在汉魏六朝文学中之应用》。

[6] 参刘跃进《四声八病二题》(《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附录,第351—363页)、《别求新声于异邦》(《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及赵静《“永明声律论”百年研究综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7月版)。

[7] 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第78页;〔日〕佐藤大志:《乐府文学与声律论的形成》(《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创刊号,第134页,日本广岛大学中国古典文学规划中心,2003年);吴相洲:《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第56—9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