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晋宋齐五言四句诗的诗律分析
但是,如果将晋宋齐民间歌者所作吴声西曲与同时期文人所作五言诗(含文人拟乐府,下同)的诗律情况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并不比同时期的文人五言诗高。
因为现存吴声西曲大多是五言四句诗,所以笔者也对现存的晋宋齐文人五言四句诗的声律情况进行了分析,制成《晋宋齐文人五言四句诗永明诗律简表》,以考察文人五言四句诗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
表3 晋宋齐文人五言四句诗永明诗律简表
续表
将表3与表2相关数据仔细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
一、共时横向比较的话,晋宋齐三代同一时期民间歌者所作吴声西曲与文人诗的合律性虽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前者在很多方面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要稍低于后者。
晋代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占73.53%,文人诗中占73.73%;永明律联占35.7%,文人诗中占29.66%;标准永明体占4.49%,文人诗中占7.63%。宋代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占72.7%,文人诗中占77.69%;永明律联占30.1%,文人诗中占36.02%;标准永明体占6.12%,文人诗中占8.60%。齐代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占80.56%,文人诗中占83.97%;永明律联占38.89%,文人诗中占62.18%;标准永明体只有1首,占11.11%,文人诗中却有18首,占23.08%。统合晋宋齐三代而言,也显示出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要稍低于文人诗,如永明律句在吴声西曲中占73.48%,在文人诗中则占77.77%;永明律联在吴声西曲中占34.23%,在文人诗中占40.31%;标准永明体在吴声西曲中占5.12%,在文人诗中占12.11%。这些比较结果都表明,晋宋齐三代民间歌者吴声西曲歌辞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非但不比同时期文人诗高,反而还要低一些。
二、历时纵向考察的话,我们发现民间歌者所作吴声西曲歌辞与永明诗律的合律性,在晋宋齐三代呈现出缓慢递增的发展态势,而文人诗的声律水平却在齐代出现较大的飞跃,且齐代文人诗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也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吴声西曲,这说明促使齐代五言诗合律性大增的直接原因应该不是来自吴声西曲,而是另有其由。
据表2,永明律句在晋代占73.53%,宋代占72.7%,齐代占80.56%;就永明律联而言,晋代占35.7%,宋代占30.1%,齐代占28.57%;就标准永明体而言,晋代占4.49%,宋代占6.12%,齐代占11.11%。总的看来,晋宋齐三代吴声西曲诗的句、联、篇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的历时性变化并不大。
让人稍感奇怪的是,晋代吴声西曲句、联与永明诗律的相合度反而比后来刘宋作品要高,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辞”及逯钦立编《晋诗》卷十九“吴声歌曲”中所收《子夜歌四十二首》《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并非都是两晋歌辞,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宋齐歌辞(因无主名而未作区分)。由于宋齐时期诗坛声律水平渐高,尤其是后来齐永明时期声律说已经被明确提出并被推广开来,所以作于永明年间及以后的齐吴声西曲歌辞的合律性自然会提高。此表中晋代“吴声西曲”(含晋宋齐辞)的永明律句、联所占比例(分别为73.53%、35.9%)与晋宋齐三代的总平均值(分别为73.33%、34.14%)特别接近也就不奇怪了。
而据表3,我们看出文人五言诗的合律性虽然在晋宋两朝变化不大,却在齐代明显提高了。如永明律句在晋宋文人诗中分别占73.73%、77.69%,到齐代陡然提高到83.97%,一下子增加了6个百分点;永明律联在晋宋文人诗中分别占29.66%、36.02%,到齐代突然上升到62.18%,增加了26个百分点;标准永明体在晋宋文人诗中分别占7.63%、8.60%,到齐代也大幅提高到23.08%,增加了14个百分点。这些现象都说明文人五言诗在齐代声律水平的显著提高应该不是受吴歌西曲诗律特点启发所致。
三、就晋宋齐五言四句诗中标准永明体在文人诗和吴声西曲中所占比例来看,也是前者要高于后者。
就标准永明体作品在晋宋齐文人五言四句诗中的分布情况看,显然是文人徒诗(9.57%,18/188)、拟汉魏乐府旧题和杂曲歌辞(19.28%,16/83)中的比例要高于拟吴歌西曲(5.56%,1/18)。如果再就晋宋齐五言诗中所有非吴声西曲诗(含文人徒诗、拟汉魏乐府旧题及杂曲歌辞)与吴声西曲(含民间歌者与文人仿作)比较的话,更是非吴声西曲诗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要高于吴声西曲:
表4 晋宋齐五言诗吴声西曲与非吴声西曲永明诗律简表
续表
假如说晋宋吴声西曲有其特定声律模式而且是齐永明诗律源头的话,民间歌者所制及文人仿作吴声西曲的歌辞应该更符合永明诗律才对,但表4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恰恰相反,说明这一观点本身是有问题的。
[1] 其中多为残篇,逯氏辑自类书,然亦能反映诗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