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文萃·考古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考古學家的追求

中國考古學家一開始就肩負着重建早期中國歷史的使命,而早期甲骨文的研究直接引發對安陽殷墟進行有計劃的大規模考古發掘。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組,主要工作就是發掘殷墟遺址。從1928年至1937年連續進行了15次發掘,發現了商代晚期成組的宫殿宗廟基址、巨大的王室陵墓、大量的窖穴、祭祀坑和殉人、殉牲等遺迹,其中的H127甲骨文坑出土刻有文字的甲骨一萬七千多片,不啻爲一座商代卜辭的大型檔案庫。至於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玉石器、骨器、蚌器和象牙雕刻等更是不計其數,爲此發表了大批田野考古報告和研究著作,商代晚期的歷史由此大大豐富起來。但作爲一個都城遺址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釐清,所以從195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時起即恢復了殷墟的發掘,除“文化大革命”耽誤了幾年,一直持續至今。一般認爲殷墟是盤庚遷殷以後直到末代紂王的都城,證實了《古本竹書紀年》中“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説法[1]。近年來在殷墟東北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洹北商城,年代略早於以小屯爲中心的殷墟,或謂那就是盤庚遷殷始建的都城,而小屯殷墟則爲武丁以後的都城[2],這是後話。盤庚以前的都城究竟在哪裏,自然成爲考古學家關注的焦點。

1950年,在河南鄭州發現一處可能屬於商代的遺址,1952—1955年陸續發掘了製銅、製骨和製陶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并且發現了早於殷墟晚商文化的地層關係。當時即有學者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早於殷墟的都城遺址,並推測可能是仲丁所都之隞[3]。後來的發現越來越多,特别是發現了略呈長方形的城垣遺迹,城内面積約3平方公里,東北部有宫殿遺迹群,還有給排水系統和大型青銅器的窖藏等。後來又發現了規模更大的外郭城[4],從而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重視。在分析鄭州商文化遺存時,人們發現其建都年代應該在商代初期,於是提出了所謂鄭亳説[5]。到1983年又在洛陽附近發現了偃師商城,其始建年代同鄭州一樣早。學者多認爲它應該是古文獻上所説的西亳。兩個亳都是什麽關係,成爲學者們探討的新課題。

進一步的問題,自然是尋找夏文化和重建夏代的歷史了。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發現與研究》,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277頁。

[3] 鄒衡《試論鄭州新發現的殷商文化遺址》, 《考古學報》1956年第3期。

[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發掘報告》上中下三册,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5] 鄒衡《鄭州商城即湯都亳説》, 《文物》197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