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北京传统文化与当代创意的融合现状

北京传统文化资源经过创意的催化,形成了独具北京特色的文化旅游、影视作品、文艺表演、年节活动、现代手工艺等文化创意精品项目和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当代文化发展迅猛,信息、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各种文化资讯,视听领域不断扩展,电脑游戏、各种大片丰富着大众的业余生活。但是高科技文化产品虽然带来了消费快感,可是只有老北京的传统文化才能唤起人们心底温馨的情感,在北京文化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依然是老北京的传统文化。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古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以故宫、长城、胡同、四合院、京剧、景泰蓝、烤鸭等为代表的传统京味文化,在新的形势下,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资源并非一定能够变成经济与文化实力,只有与当代创意融合,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文化资源再创造,把握其精髓和神韵进行合理开发,才会产生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北京,传统文化的创意开发是多方面的:在影视艺术方面,京味相声、京味话剧、京味小说、京味电视剧可以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流行时尚和工业设计方面,北京传统民俗以及民间工艺可以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进一步转换;在展演出版、广告企划方面,北京的文化形象可以借助创意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意开发现状

旅游为文化提供传播载体,文化增强旅游的生命力。北京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十三陵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游客到北京旅游的首选地点。北京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用传统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区域与线路,形成了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将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与丰富多彩的当代文化相结合,形成北京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人利用胡同、四合院的独特文化魅力开发了“胡同游”,“游胡同、体验老北京生活”是胡同游的核心模式。经近30年的发展,胡同游已经成为北京特色旅游的一张名片,因其承载着北京独特的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登长城、看故宫、吃烤鸭一起并列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四大金字招牌,享誉国内外。当其他国家的游客来到北京时,他们在感叹长城的雄伟、故宫的恢弘时,也想切身体验北京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他们坐着具有时代特色的三轮车,穿行在大大小小的胡同中,感受着凝固在建筑中的历史、蕴含在居民中的时代变迁,体验老北京胡同的魅力。借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胡同游更是愈发兴盛。多年来,“胡同游”已接待海外游客70余万人。

胡同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胡同游带动了整个什刹海旅游业的发展,现在的什刹海附近已有酒吧茶馆90多家。每到夜晚客人云集于此,使这里成为一处传统与时尚文化共存、历史与现代相融的旅游场所。随着胡同游的发展,一些以前游人很少的景点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游人也越来越多,如钟楼、鼓楼、恭王府、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等。

(二)文艺表演创意开发

京剧、昆曲、曲艺等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这些历经岁月沧桑、与众不同的文化精粹至今仍然在舞台上演,与人们的生活交融。

西城区汇集了天桥剧场、万胜剧场等大中小型演出场所,以及北京杂技团、北京皮影剧团等演出团体。相关部门统计,这些演艺场馆、团体每天都接待着近万名消费者(8)。天桥、虎坊桥、大栅栏等区域已经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传统文化演出市场。天桥在演艺方面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京剧、评剧、曲艺、武术、杂技……曾在这里百花齐放,剧场密度居全市之首。梨园剧场、万胜剧场、天桥茶馆、天桥剧场等演出场所分别以京剧、杂技、相声、现代舞台剧等为主打、错位竞争,共同引来日均千人的客源。

(三)年节活动创意开发

如今,传统的民俗节日有了复兴的趋势,北京围绕弘扬民俗文化,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情民俗素材、举办庙会等凸显北京地方特色的年节文化活动。

逛庙会是老北京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老北京的许多民俗与此相关。北京庙会在战乱中曾一度中断,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陆续恢复发展。1984年、1985年、1987年春节,龙潭庙会、地坛庙会、白云观庙会相继揭幕。传统节日期间举办的庙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

作为京城最早恢复的庙会之一,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以地道民俗、传统民间特色闻名于京城。每届庙会都要吸引游客百万余人次。地坛庙会以“贺新春、庆佳节、众民乐”为主旨,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将戏剧名曲、民间花会、天桥绝活、祭地礼仪、茶艺书画等不同文化系列汇聚一处,将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为一体,把各地美食名吃、杂艺百货集于一会,兼顾男女老少、志情雅俗不同欣赏品位和文化需求,注重闹与静、里与外、观赏与参与等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调配,为中外广大游客营造了一个“欢乐、喜庆、祥和”并具有浓郁民族、民俗、民间特色和风味的节日娱乐场所,尤其体现了老北京民俗风情,也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展现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窗口。仿清祭地表演是地坛庙会独有的传统节目,其场面宏大,再现了清代皇帝祭地,祈求地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景象。小吃的场面在地坛庙会也很火爆,每年地坛庙会都汇集南北各地众多的风味小吃,尤以北京特色风味小吃最为有名。到地坛逛庙会已成为人们过年的一项风俗,并在国内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传统手工艺资源的创意开发

北京传统手工艺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企业倒闭,技艺大师流散,许多工艺濒于失传,有的品种已经到了人亡艺绝的地步。

为了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2002年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2003年1月,北京市经济委员会颁布《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四大工程’,在崇文区建立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地——‘京城百工坊’,并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坊’”。京城百工坊位于光明桥附近、龙潭湖畔,总面积4.2万平方米。

从花丝镶嵌到泥人,从牙雕到景泰蓝,从雕漆到剪纸……这些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都在这里生动地再现。百工坊汇集了50多个门类,设置了30多间大师工作室和特色工坊,保护、聚集了102位工艺美术大师,包括景泰蓝艺术门类的代表人物张同禄、玉雕艺术门类的代表人物李博生、织绣艺术门类泰斗级人物崔洁、雕漆艺术门类中的代表人物文乾刚等等。走进百工坊,不仅可以欣赏各个门类的大师的作品,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创作过程,甚至还可以和大师聊天交流。

“百工坊”以“抢救濒临失传的绝技,收集挖掘已经失传多年的民间绝技,为耄耋之年的大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己任,将历史传承下去,让北京城里的各项绝技后继有人。为此,百工坊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首先,百工坊无偿为工艺美术大师和散落于社会的技艺传承人提供场地,为他们建立了工作室,使更多人了解工艺美术技艺、制作过程和其中深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另外,百工坊为技艺、品种、大师、技艺传承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在制作技艺上,百工坊尝试着用现代科技成果导入传统制造业,在不改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如景泰蓝釉料的改进、料器原料的无污染化等,拓展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在经营渠道上,百工坊作为大师、技艺传承人的经纪人,利用京城百工坊的品牌效应拓展他们的销售渠道,使他们增加收入。同时,百工坊还为大师、技艺传承人广招艺徒,培养人才和接班人,为大师支付带徒津贴。

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百工坊在几年的运营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百工坊和这些传统手工艺大师构成了京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中外游客关注的焦点,是到北京“看绝活”的地方,自成立以来,接待游客数十万,成为国宾、政要、旅游团队参观、购物的定点场所。作为东城区传统特色文化旅游景点,京城百工坊吸引了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参观,它曾接待过“中非合作论坛”的非洲国家总统夫人、参加“欧亚中小型企业部长级会议”的部长夫人们、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夫人安妮·罗格女士等。国际旅游联合会主席埃里克·杜吕克先生在参观百工坊后欣然题词道:“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卢浮宫”。百工坊还多次举办工艺美术大师专题公益讲座,举办文化庙会,举办中外文化学术交流,接待社会文化名流,广泛而生动地普及民俗、民间、民族文化。

(五)三个文化带建设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2014年和2017年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要求积极推进“三个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三大文化带以空间带的形式将北京市主要文化资源串联成片、叠加成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也将依托这三个文化带铺陈开来。

1. 长城文化带

长城文化带是指围绕长城保护开发衍生的文化体验地带。北京域内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修建于明代,东起平谷西至门头沟途径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四区,全长573公里。据初步统计,北京长城已开放点约17处(9)。其中八达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4处为国家级4A级景区。相应的长城文化带是长城沿线及其周边旅游休闲地带,北京市建设长城文化带,计划利用5~10年的时间,使历史上拱卫京城的军事设施成为当今北京北部的历史文化体验带和生态环境保护带。

蜿蜒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跨今辽宁、河北、北京等九个省、市、自治区,以北京北部山区的长城修筑得最为复杂、最为雄伟、最为坚固,尤以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古北口长城为代表。长城从战争的产物到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韧、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2. 大运河文化带

大运河文化带主要是指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北京段,自北京西北方向穿过中心城区并经城市副中心通向东南方向,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沿线分布有密集丰富的高等级文物,在城市发展中承载了重要的文化记忆,是北京城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沿线的文化历史与现代并存,文化与科技交融,是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古运河和历史文化名城相结合、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文化带,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通过统筹规划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进一步挖掘这些文化地标的价值,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3.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指沿北京西部的太行山余脉和永定河沿线周边,历经从史前至当代漫长历史时期积淀形成的丰富的文化遗存。西山文化形态主要有: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特征鲜明的皇家文化,以大觉寺、卧佛寺等为代表的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景泰陵为代表的陵墓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场所、传统与科技联合的舞台。永定河文化资源主要在门头沟地区,形成了以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等为代表的古村落古道文化,以古幡盛会、太平鼓、秧歌戏等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以潭柘寺、戒台寺、仰山栖隐寺、妙峰山惠济祠等300余座寺庙为代表的宗教寺庙文化,以及平西红色文化和生态山水文化等文化形态。

北京市提出长城、运河、西山永定河三个文化带的建设,有利于疏通古都北京的历史文脉,为构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点线相连的历史文化景观与山水相依的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的古都风貌全面保护的基本格局奠定基础。依托北京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北京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从而带动包括京津冀三地三个文化带周边区域社会文化及区域经济更好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