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生态放养的现状及前景
1.我国生态放养土鸡(柴鸡)的现状
传统的粗放的落后的饲养方式,因其养殖规模小,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疫病发生率较多,严重制约着土鸡(柴鸡)生态养殖项目的发展。但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据资料介绍,土鸡(柴鸡)的能量代谢率较高,粗蛋白代谢率较高,粗脂肪代谢率较高。表明土鸡(柴鸡)在主要营养物质代谢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正尝试利用山场、林地、荒地进行规模化地方生态放养,改变了农家庭院散养鸡规模小,传统的粗放落后饲养方式,以其生产成本低、效益高,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注意,也纷纷投入资金,把产业方向转移到土鸡(柴鸡)生态养殖的项目上来。
土鸡(柴鸡)非常适合在山坡、林地、荒地、果园、作物大田中放养。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让土鸡(柴鸡)在宽广的放养场地上得到足够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运动,采食昆虫的成虫、虫蛹,采食草籽、青草、腐殖质等各种营养丰富的饲料。
在经营模式上,按照产业化发展规划,发展生态放养土鸡(柴鸡)龙头企业、放养土鸡(柴鸡)协会(合作社)。同时,与初具生态放养土鸡(柴鸡)规模的农户签订协议,努力做到“六统一”——即统一供雏、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屠宰。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要建立技术服务组织,形成不同形式的技术传播网络,充分发挥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和食品卫生管理体系的优势,开发出多品种、多层次、高附加值的放养土鸡(柴鸡)绿色产品。做到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使得“质优、营养、美味、绿色”成为龙头企业产品的特色。把优质放养土鸡(柴鸡)的育种、饲养管理、饲料加工、安全保障、市场营销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生态放养土鸡(柴鸡)产业化发展。
2.我国生态放养土鸡(柴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传统的农村养鸡,由于受到人力(技术人员)、财力条件的限制,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组织生产。饲养方法较为传统,饲养技术也较为落后,生态放养土鸡(柴鸡)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品种选育亟待加强 土鸡(柴鸡)在我国的饲养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未经系统的选育提纯,群体内个体之间生产性能很不一致,产蛋率和产肉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大量外来品种被引入国内,杂交乱配现象严重,致使一些优良基因大量流失。因此,市场上鸡品种来源混杂,羽毛颜色、鸡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参差不齐,不利于规模化饲养。目前河北省养殖较多的是华北柴鸡、太行柴鸡等,都是经过选育而培养成的优秀地方品种。
(2)土鸡(柴鸡)标准化生态放养技术需要进一步普及推广 过去土鸡(柴鸡)主要在农家庭院零星散养,根本谈不上饲养技术。许多农户利用庭院旧农舍或边角修建鸡舍,人与土鸡同院,甚至鸡与猪、狗、猫混养。鸡舍建造也过于简陋,冬季不能保暖,夏季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使得传染病发生的概率增加。而规模化生态放养由于群体较大,放养的地方饲料状况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放养地和田间棚舍消毒及防疫比较困难,天敌鼠兽伤害和意外伤亡很多。所以规模化生态放养不能沿用传统技术,也不能照搬套用现代配套系养鸡的饲养管理模式,而要实行传统散养和现代工艺的有机结合,建立一整套标准化散养生产技术。目前,不少地方仍沿用过去庭院式养鸡方式,造成成本高、质量不稳定、效益比较差。因此,要开展生态放养土鸡(柴鸡)、优良鸡种繁育、饲养管理、放养场地、鸡场设施、鸡群安全保健、产品安全等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推广工作。
(3)需要探索最佳生产、销售模式 生态放养的土鸡(柴鸡)产品多为高端产品,每逢过年过节是销售的旺季。因为其独特的生产、销售规律,所以怎样利用植物的生长季节、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价格的时间差和地区差有效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取得最大收益,并争取全年均衡生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产业化生产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目前,许多地方土鸡(柴鸡)生态放养技术服务还不配套、产品销路不稳定,造成效益起伏不定,严重影响养殖者的积极性。生态放养土鸡(柴鸡)必然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饲养、市场化经营的产业之路。今后要努力实现集团式生产,从土鸡(柴鸡)品种的培育、孵化育雏、育成育肥、蛋肉销售、产品加工、原料供应、技术服务、特色餐饮旅游开发等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延伸、完善产业化链条。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放养户”的组织形式建立农工贸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实现土鸡(柴鸡)生态放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迫切需要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制度 目前,地域化饲养、生产、加工很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有的部门已经制定了包括柴鸡蛋在内的放养柴鸡的系列地方标准,多是地方部门颁布的,但其影响力、宣传及普及程度还不够。今后还需进一步建立起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体系,如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饲料和设备供应等。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社会提供名副其实的土鸡(柴鸡)蛋、土鸡(柴鸡)肉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
(6)引进的雏鸡带病的风险大 多数养殖户对引进柴鸡雏鸡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便宜购入鸡贩子送上门的劣质雏鸡,不但生长速度慢,死亡率高,而且使鸡舍受到污染。
(7)饲养管理不当,养鸡效益低 农村养鸡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粗放管理阶段。给料不科学,时间上早一顿晚上一顿,补饲次数上每日不固定,随意性大,给料量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有的饲料单一,有啥喂啥。资金不足时,就用粗糠烂菜叶来应付;饲料断档时,有的人甚至干脆用猪饲料或蛋鸡饲料来代替,不仅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还造成饲料资源的极大浪费。
(8)防疫制度不健全,用药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鸡舍根本不设立消毒设施,有的从养鸡那天起,鸡舍从未消毒过,导致死亡率高;不重视鸡疫苗的接种,或根本不注射,对疫苗的利用毫无了解;平时不预防,防疫观念淡薄,抱侥幸心理,有病时乱用药;不能做到封闭式饲养,养鸡户之间相互串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3.土鸡(柴鸡)生态养殖的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养鸡业正经历三大历史性转变。即由副业向专业化养殖转变,由小农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由传统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饲养转变。随着转变的不断深入,须对养鸡业发展的方向和方式进行思考与探索。
(1)转变养鸡观念 要一改过去那种设施简陋,有啥喂啥的养殖方法。一家养8~10只的养鸡方法,已不适应农业、农村和农民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要求。
(2)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柴鸡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选择、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饲料和药品使用、卫生防疫、粪便污水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3)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 目前,农村养鸡多重视鸡病的防治,而不重视鸡场的消毒和防疫。对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不能综合考虑。不重视鸡病发生必有的传染源和传染途径,只是重视鸡体本身。因此,要改变观念,树立养重于治、防重于治的原则。
4.生态放养土鸡(柴鸡)的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笼养鸡产品的药物残留难以控制,疾病威胁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等问题日益明显。而以回归田野放养形式的规模化生态放养土鸡(柴鸡)因其产品质量优秀、风味好、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社会的肯定。目前,欧美的一些国家笼养和放养鸡蛋各自标明,且价格不同。基于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的考虑,欧盟规定2012年后,产蛋鸡禁止笼养,提倡蛋鸡散养,也传达了世界养鸡业重视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和动物福利的新信息。
在我国,生态放养土鸡(柴鸡)与集约化笼养现代配套系鸡这两种养殖方式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养殖方式瞄准不同消费者群体,满足鸡蛋、鸡肉消费市场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在改善质量、发展优质高端鸡产品上,生态放养土鸡(柴鸡)肯定会独树一帜,大放异彩。通过发展生态放养土鸡(柴鸡),各地农村都涌现出许多增收致富的好典型。作为养鸡业一个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