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白话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斤(用水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七味药,加水一斗二升,煮至六升,去掉药渣,再煎煮成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胸中烦闷而不作呕,方中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如果出现口渴,加人参一两半,与以上用量相合为四两半,并加栝楼根四两;如果出现腹中疼痛,去黄芩,加芍药三两;如果出现胁下痞胀硬结,去大枣,加牡蛎四两;如果出现心慌、小便不通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如果出现口不渴、体表稍有发热,去人参,加桂枝四两,服药后覆盖衣被,取暖保温让病人微微汗出,就可痊愈;如果出现咳嗽,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解析】

伤寒五六日中风,不是既伤寒又中风,而是说伤寒五六日,或者是感受风邪,都可以发生寒热往来等症候。往来寒热与太阳表证的恶寒发热同时并见不同,而是恶寒时不知有热,发热时不知恶寒,寒已而热,热已而寒,一来一往,交替发作,这是邪正相争,邪胜正则寒,正胜邪则热,相持互胜的缘故,为少阳病的主要热型。与疟疾近似,但疟疾之寒热有定时,或一日一次,或间日一次,或三日一次。而少阳病之寒热往来,没有固定的时间。胸胁为少阳经脉的循行部位,由于少阳气机郁滞,所以胸胁部苦于闷满。少阳胆木受邪,势必影响脾胃,脾胃之气不畅,则神情沉默,不欲饮食;胆火内扰则心烦,胆胃气逆则喜呕。这些症候,既非太阳风寒表证,也非阳明燥热里证,而是由表入里,由寒化热,表里之间的半表半里证。正由于这个特点,所以有“少阳为枢”的譬喻,从而概括其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而以小柴胡汤为主治方剂。

【原文】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方五十。用前第四十九方。[97]

【注释】

血弱气尽:气血不足,正气衰弱的意思。

【白话解】

气血虚弱,腠理开豁,邪气得以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结,留居在少阳经,正气与邪气相争,所以出现发热畏寒交替而作,发作与停止均有其时;由于胆气内郁,影响脾胃,所以表情沉默、不思饮食;脏与腑相互关联,肝木乘脾土,所以出现腹痛。邪气在胆在上,疼痛在腹在下,这就叫邪高痛下。胆热犯胃,所以出现呕吐,当用小柴胡汤主治。服了小柴胡汤后,出现口渴欲饮等阳明见症的,表示病已转属阳明,必须按阳明的治法进行治疗。

【解析】

本条进一步阐述少阳病病机,乃表热因正气虚而陷于胸胁,正邪分争而见诸症。注家有谓系上条注释文字。如王肯堂云:“血弱气尽至结于胁下,是释胸胁苦满句,正邪分争三句是释往来寒热句,默默不欲饮食,兼上文满痛而言,脏腑相连四句,释心烦喜呕也。”(《伤寒准绳》)

病属少阳,治宜小柴胡。如服药后口渴,是化热而转属阳明,可按阳明病议治。但必少阳证罢,症见壮热口渴不恶寒,或有腑实证可凭,始可诊为阳明病。

【原文】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注释】

①后必下重:大便时肛门部重坠。

②哕:呃逆。

【白话解】

得病六七天,脉象迟而浮弱,畏风寒,手足温暖,是太阴虚寒兼表证未解,医生却屡次攻下,致脾阳虚弱,寒湿内郁,出现不能进食,胁下满闷疼痛,目睛、面部及全身发黄,颈项拘急不舒,小便解出困难。如果误予柴胡汤治疗,一定会重伤脾胃而出现泄利后重的症状。如果本来有口渴,饮水即作呕,是脾虚水饮内停所致,柴胡汤也不能使用。如果误投柴胡汤,就会导致中气衰败,出现进食后就呃逆的变症。

【解析】

本条内容可分两节:“得病六七日……手足温”为一节,追述患病的日数和原来的脉症;“医二三下之……食谷者哕”为一节,说明误下后发生的变症,以及误用柴胡汤的后果。脉浮弱,恶风寒,自是桂枝证,然而桂枝证脉不迟,今兼见脉迟,并且手足不发热而是温暖,根据“脉迟为寒,为在脏”,与“太阴伤寒,手足自温”来推断,当系太阳中风证兼太阴虚寒,照理应当治以温中和表,如桂枝人参汤。医生竟屡用攻下,以致诛伐无过,中气大伤,土虚湿郁,因而发生以下一系列变症。脾胃阳伤,故不能食,土虚而肝木横逆,故胁下满痛;湿邪郁于表,故面目及身黄;湿邪滞于下,故小便不利;湿邪痹于上,故颈项强。其中不能食与胁下满痛,颇与柴胡证的不欲饮食、胸胁苦满相似,极易误作柴胡证而用柴胡汤。柴胡汤虽为和剂,但柴胡、黄芩同用,毕竟偏于苦寒,以致药后脾气更伤,中气下陷,而大便下重。至于口渴,原属柴胡或有症,但此症渴而饮水则呕,乃饮停津不上承,与柴胡证的或渴完全不同,当然也不适用柴胡汤。由于脾阳衰败,胃中虚冷,还可能发生食谷者哕的变症。

【原文】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方五十一。用前第四十九方。[99]

【白话解】

外感病,经过四五天,身上发热,恶风寒,颈项强硬不柔和,胁下胀满,手足温暖,口中作渴的,应当用小柴胡汤治疗。

【解析】

本条论三阳证见,治其少阳,并承上条与类似证以作鉴别。恶风,颈项强属太阳证,身热,手足温而渴属阳明证,胁下满属少阳证。此三阳证见,但病已由少阳偏于半里,阳明之气欲转而外出,须借路少阳。此时,治表则遗里,治里则遗表,少阳居表里之问,故用小柴胡汤枢转少阳气机使之外达而三阳病解。

【原文】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方五十二。用前第四十九方。[100]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白话解】

外感病,脉象浮取脉涩、沉取脉弦的,为中虚而少阳邪乘,应当出现腹中拘急疼痛,治疗应先给予小建中汤以温中健脾、调补气血,用药后少阳证仍不解的,再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