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身体强壮的人可以用大的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解析】
本条属阳证见阴脉,太阳少阴同病。发热头痛为太阳,脉不浮而反沉,是里寒,不言证是省文。上条为误下里寒,本条为患者本自里寒。柯韵伯云:“脉有余而证不足,则从证,证有余而脉不足,则从脉。有余可假,而不足为真。”此当舍证从脉,虽有身体疼痛之表,仍应先以四逆汤温里。
【原文】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93]
【注释】
冒家:头目昏冒的患者。
【白话解】
太阳表证,先使用泻下法治疗而没有痊愈,再用发汗法治疗,因而导致内外俱虚,出现昏冒的症状。昏冒的病人如果正能胜邪,汗解邪散,就可以自行痊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汗出邪散表气得以调和的缘故。如果里气尚未调和,然后再用泻下法治其里。
【解析】
太阳表证,本当治以发汗解表,反而治以泻下,这就违反了治疗原则,当然不会病愈。又用发汗的方法,治法虽然未错,但由于起先误下,在里的正气已伤,现在发汗,表邪不但不能随汗而解,反而徒伤表气,以致表里俱虚,邪仍郁滞。假使虚的程度尚未十分严重,还有奋起祛邪出表的可能,由于正虚邪郁,清阳不能上升,因而在正欲祛邪而正邪相争时,病人发生头目昏冒不清,这与汗解之前发生震颤的机制一样,也是得汗的先兆,所以在昏冒后随之汗出而表解病除。如果尚有里实症状,可以再酌用下剂以治其里实。
【原文】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方四十七。用前第三十三方。一云用大柴胡汤。[94]
【注释】
①脉阴阳俱停:尺寸部的脉搏都停伏不见。
②阳脉微:寸脉微见搏动。
③阴脉微:尺脉微见搏动。
【白话解】
太阳表证没有解除,如果出现畏寒战栗,并见尺部、寸部脉象皆沉伏不显,继之高热汗出而病解的,这就是战汗证。此时,如果先触摸到寸部脉微微搏动,主病在表,应当先发汗解表,则病可解。如果先触摸到尺部脉微微搏动,主病在里,用泻下法则病可愈。如果要用泻下法,适宜用调胃承气汤。
【解析】
太阳病未解,一定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存在,脉搏也一定呈现浮象。如果病人平素正气较弱,当正气抗邪向外,与邪相争的时候,营卫之气一时郁聚不能外达,脉搏就会闭伏不显,这是欲汗之机,所以出汗之前必作战栗,正既胜邪,则周身汗出而病解,脉搏也自然恢复正常。这种脉停,仅是战汗前的一时反应,瞬间即过,与气血不能运行,生机即将休止的脉绝是绝对不同的,这是必须深知的。其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关、尺部脉停,寸部脉独微微搏动,这是阳部邪实,病势向外,邪自汗出而解。假使寸、关部脉停,尺部脉独微微搏动,这是阴部邪实,病势向里,可用泻下方法,使里之实邪下泄而解。关于泻下的方剂,可用调胃承气汤。这种脉微,是指脉的轻微搏动,乃正气祛邪向外的反应,不应误解为阳气虚衰的微脉。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方四十八。用前第十二方。[95]
【注释】
①救:驱散的意思。
②邪风:风邪。因风必兼夹,实质属于风寒之邪。
【白话解】
太阳表证,发热汗出的,这是卫气浮盛于外与邪相争,卫外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所致,治疗宜驱风散邪,适宜用桂枝汤。
【解析】
卫属于阳,营属于阴,卫行脉外,营行脉中,卫主固外,营主内守。没有卫气的外固,营阴就不能安居于内,势必渗泄;没有营气的内守,卫气即无所依而散越,可见营与卫是互相依存的,必须卫固于外,营守于内,营卫协调,才能肌表舒畅,腠理致密,而不致有阴弱不能自守于内,阳强不能固密于外的病变。当体表受到风邪的侵袭,卫阳必然浮盛于外,因而呈现为发热,这是卫强的缘故。另一方面,卫既因风邪而强,则腠理疏而不密,营气失去外卫,因而汗出,汗是营气所化,汗出则营阴外泄,自然相对不足,这是营弱的原因。本证的发热汗出,由于卫强营弱,因风邪所致,因此,治疗首先应驱散风邪,桂枝汤助卫益营、解肌驱风,又为首选方剂,所以说,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四十九。[96]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注释】
①往来寒热:恶寒时不知热,发热时不知寒,寒与热间代而作。
②胸胁苦满:谓胸胁部有苦闷的感觉,因少阳脉循胸胁,邪入其经,所以苦满。
③默默:心中郁闷不爽。
【白话解】
外感风寒之邪,经过五六天,发热怕冷交替出现,胸胁满闷不舒,表情沉默,不思饮食,心中烦躁,总想呕吐,或者出现胸中烦闷而不作呕,或者口渴,或者腹中疼痛,或者胁下痞胀硬结,或者心慌、小便不通畅,或者口不渴,身体稍有发热,或者咳嗽,为邪入少阳,用小柴胡汤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