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白话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丸方缺。按禹余粮为甘寒重涩药,未能切合本条之证,注家多谓系衍文,或有讹误。

【原文】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89]

【白话解】

病人素有内寒,不能用发汗法。如果反发其汗,就会使胃中虚寒更甚,出现吐蛔症状。

【解析】

病人有寒,指平素阳气不足,中焦虚寒,虽有表证,亦不可发汗,只能温中助阳以和肌表,如径用一般的发汗方法,必致阳气外越,中阳更虚,里寒更甚,而发生吐逆。如果肠道有蛔虫寄生,则蛔虫不安而上行,可随呕吐而出。

【原文】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90]

【白话解】

本应先用发汗法治疗表证,然后再用泻下法治疗里证,却反先用泻下法治疗里证,这是错误的治疗原则;如果先用发汗法治疗表证,就是正确的治疗原则。本应先用攻下法治疗里证,然后用发汗法治疗表证,却反先用发汗法治疗表证,这是错误的治疗原则;如果先用泻下法治疗里证,就是正确的治疗原则。

【解析】

表、里同病的治疗。究竟应当先汗还是先下,却颇值得研究,本条正是对这一治则问题作出具体的说明。一般说来,表、里俱病,应当先进行解表,表解之后方可使用攻下。如先用攻下,就是治疗的错误。但是,也有里实证较重,而表证较轻,里甚于表,治当先用攻下以治里,如果一定要先表后里,不知灵活运用,势必延误病机,也是治疗的错误。因此,在临床的时候,必须根据症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汗、下治法,才能避免错误。

【原文】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四十五。用前第十二方。[91]

【注释】

清谷:清,古与“圊”通,清谷,就是腹泻而食物不化的意思。

【白话解】

太阳伤寒证,本应用发汗法治疗,医生却反而使用泻下法,致脾肾阳衰,出现腹泻完谷不化、泻下不止,虽有身体疼痛等表证存在,也应当急以治疗里证。经治疗后,里证解除,大便转正常,身体疼痛仍未去的,再治疗表证。治疗里证用四逆汤,治疗表证用桂枝汤。

【解析】

承接上条阐述误治后表里先后缓急证治。伤寒下之不当,下利清谷不止。清谷即完谷不化,是脾阳大伤,胃肠虚寒已甚。此时虽具表证身痛,而里证为急,应与四逆汤辈急温其里。待其里温,大便调和,如身痛表证仍在,可再予桂枝汤治其表。

陆渊雷云:“前条先汗后下,就阳证而言,古人所谓祛邪也,此条先温后表,就阴证而言,古人所谓扶正也。”

【原文】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方四十六。[92]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白话解】

病人发热、头痛等表证,脉象反而见沉的,如果使用温经解表法治疗而不痊愈,反而增加身体疼痛症就应当从里证论治,用四逆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