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艺术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没顶的大教堂

布鲁内莱斯基心中惦记的,是佛罗伦萨新建的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工程。这座大教堂于1296年奠基,在设计之初,便立志将其建成有史以来最为宏伟的大教堂。佛罗伦萨人也是说到做到,他们为这个大教堂做出了宏伟的构思,甚至为其改动了城市的规划。大教堂用地周围的建筑大多遭到拆除,居民被迁走,大教堂的墙体也逐层搭建起来。尽管大教堂的设计者阿诺尔福·迪·坎比奥(Arnolfo di Cambio)在教堂动工后不久便去世了,但后续的石匠仍依照他留下来的模型继续修建。等到墙体修建得八九不离十,工人们终于要面对这个在设计之初就没能解决的问题:如此巨大的建筑,垒墙不难,可如何封顶呢?虽然设计者留下了圆顶的模型,但在地面上搭建一个几米大的模型,和在高空中垒出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巨大圆顶,在执行上的难度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个问题在今天的人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如果当初没想明白,怎么就敢开工呢?但在中世纪,一座大教堂的兴建时常动辄百年,当下想不出办法,但技术毕竟在发展,所谓“届时自有后来人”,随着未来技术的进步,一定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便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在没有可执行方案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大教堂的建设,但一直到了开工六十多年后,该给大教堂封顶的时候,大家还是没有办法[图2]。更糟糕的是,当初坎比奥做的模型自行垮塌了。对正在动工的建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兆头,这意味着就算大家真有办法按照模型搭建出了圆顶,也不一定能够屹立不倒。坎比奥的后人们必须重新动脑筋,先把圆顶该建成什么样想明白,然后才是如何建出来的事儿。

[图2] 在建中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示意图

给出部分解决方案的是石匠聂里·迪·菲奥拉万蒂(Neri di Fioravante),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只提到他带领的建筑团队给出了一种“理论上圆顶建成这样就不会塌”的思路,那就是模仿已经建成的佛罗伦萨洗礼堂,为整个大教堂建造两层圆顶。其中内部的一层圆顶负责承重,并在圆顶可能发生坍塌的关键部位,植入一层链条来将圆顶“箍住”,就像木桶外圈的铁板一样。外侧的一层圆顶则相当于一层“衣服”,选用相对轻的材料,只需搭建出形状,不用考虑承重。如此一来,虽然工序更为复杂,并且如同“俄罗斯套娃”一样的双层圆顶的形状也会变得比其他圆顶要更尖一点儿,但总比一直进退两难要强。

聂里为这一方案制造了一个高约5米、宽约9米的穹顶模型,就安置在尚未建成的大教堂旁边。然而,对于如何将自己的思路付诸实践,在约52米高空处,建起一个直径约43米的巨型穹顶,聂里自己也没主意。转眼间,这一拖就又过了五十多年,距离当初大教堂开工也超过一个世纪了。等到1418年8月19日,佛罗伦萨市政府觉得实在不能再等了,就提出了一个竞赛,要求有志于建造大教堂的能人,在一个月内为施工给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包括所使用的支架、起重设备等,全部说清楚。如被采用,将获200弗洛林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