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电子政务迈向整合协同、全局优化新阶段】
2017年,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全面理顺,电子政务各项任务分工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业务应用、政务服务等四梁八柱发展更加均衡,各部门电子政务均取得重要进展,部门之间、层级之间、地区之间协同更加紧密。在统筹协调机制方面,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建立了国家电子政务重大事项会商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专项督查和审计等9项制度。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和承载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省、地市、区县级政务外网纵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6.6%和90.9%,接入148个中央部门、24.4万个地方部门,共计280万个终端,承载全国性重要业务应用50多项,各级政务外网承载的地方政务部门业务应用总数超过10000项。
【全国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初具雏形】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各部门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力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政务外网的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初步建成。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完成了国家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共享平台”)的建设,全国143个地方、部门交换节点接入统一的国家共享平台,实现了4个领域的14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应用,累计交换数据162亿条,为十几项全国性、基础性的应用提供了数据交换服务。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试运行版已经上线,初步连通了信用体系、公共资源交易等多个数据资源库,数据量超过8亿条。二是制定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目录指南》)。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的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目录指南》,并组织公安部等12个部门、北京等14个省市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试点工作,在2017年5月召开的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目录指南》审议通过,成为国家共享平台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的标准。三是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工作全面启动。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统一工程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备案管理、统一审计监督、统一评价体系的原则,部署了“十件大事”,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要求在2018年6月底前,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接入国家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实现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各部门按照通知要求,积极推进整合共享工作,71个部门自查出4595个系统,共清理329个“僵尸系统”,并将1578个孤立分散的系统整合为318个系统。四是地方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上海、广东、陕西、四川、贵州、江苏、浙江、宁夏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省级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与国家共享平台实现对接,浙江等省份通过国家共享平台开展跨地域信息共享,实现外省赴浙就读学生学籍转入时间由天缩短为秒,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以国家共享平台为核心枢纽、横向全面覆盖、纵向全面贯穿的全国一体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形成。
【“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一体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国务院办公厅实施了“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明确了北京市等18个地方部门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印发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加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技术和服务体系设计。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多地建设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北京市建成“北京通”App,用一个移动应用集成所有服务,并且允许各部门基于“北京通”App开发和挂接服务,实现服务跟着群众跑。浙江省开展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全省各级政务部门的服务事项集中到统一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推进全省一体的电子证照、办事信息共享,实现了全省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和多项民生服务事项的跑一次办理。江苏省依托全省统一的“江苏政务服务网”开展了不见面审批,通过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证照信息、统一的身份认证等“八统一”实现全省办事服务的标准化和集中化。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编制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立项,平台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在建成后,与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连接,形成全国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
【大数据应用成为政府增强管理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
《大数据行动纲要》发布以后,各级政府对大数据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积极建设大数据平台,开发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提高履职服务能力。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信息监管体系,通过集成5类20多个小类数据,用一张图展示全国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潜力、开发利用等情况,全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的状况一图全囊括。国家邮政局统筹建设“中国快递数字大脑”——邮政业大数据安全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实现行业安全运行数据、监测预警、申诉、舆情、突发事件等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整合、分析与共享,并向企业和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实名寄递服务,为监管部门的行业治理提供科学和精准的决策支持。市场监管总局(原工商总局)通过人口数据资源和企业法人数据资源的关联碰撞,发现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关系,对企业关联交易、不正当市场行为进行精准识别和监控。多个地方在区域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中创新运用大数据,提高治理水平。杭州市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建设了“城市数据大脑”,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挖掘,实现对道路交通的智能疏导,试验区的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5%,部分路段能提升11%以上。贵州省黔西南州依托大数据平台建设黔西南州扶贫攻坚作战指挥系统,打通扶贫与公安、民政、卫计、人社等13个部门的数据,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对帮扶干部、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等实施精准管理,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供支撑。深圳、上海、苏州等地也将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应用建设纳入规划,通过大数据优化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宜居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取得初步进展】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创新应用不断。在电子政务领域,一些地方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共享协同中的难题,取得了重要经验。陕西省在推进政务信息共享时,针对部门间怕数据泄露不去共享、怕安全失控不能共享、怕失去掌控不愿共享的种种难题,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构建分布式体系,结合共识算法、沙盒等技术,提供“责权清晰,可信安全”的技术保障,做到“你的数,你做主,授权使用不带走”,使各部门数据在权属不变的前提下共识互信互享,构建共识标准,促进数据融合,挖掘数据价值。南京市在跨区域电子证照共享中,运用区块链技术,让所有共享和使用的节点都参与数据记录和验证,区块链上的数据由所有政务节点共同维护,确保数据不被违规篡改,保护用户信息和隐私记录。根据信息资源的种类和各部门共享的需求,确定信息共享的方式,各部门按照标准规范访问和上传数据,实现各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