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并发症防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耳鼻咽喉手术时的副损伤

一、咽部手术时的副损伤

(一)咽部常见手术的副损伤

咽部常见手术是腺样体及腭扁桃体切除术,少见的为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及咽后壁脓肿切开术。副损伤按其发生的多少计有:
1.出血 出血多发生在术后数小时,也可发生在术后数日。少者数百毫升,多者可致死亡,若损伤颈外、颈内动脉可出现难以控制的迅猛出血,造成术中死亡。因咽部解剖生理特点或因患者麻醉后意识不清,经常将血咽入胃中,待胃内积血较多时,发生呕吐,呕出大量咖啡色物才被发现。术中出血亦可流入下呼吸道,常可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2.腭部肌肉损伤 腭扁桃体切除术,初学者较易发生的错误是切口的深度掌握不好,切口过深,术中切除或损伤了腭肌、咽上缩肌,术后发生瘢痕收缩、软腭、咽侧壁变形,致使患者咽部僵硬不适、发音障碍、开放性鼻音。若患者从事声乐工作,则使患者不得不放弃所热爱的工作。
3.术中损伤咽鼓管圆枕周围组织 腺样体刮除、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操作都较盲目,易损伤咽鼓管周围组织,发生管口狭窄,导致中耳炎。
4.海绵窦动静脉瘘。
5.术中若误将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甚或丁卡因注入颈内、外动脉,出现频繁的抽搐,严重时可发生昏迷。若麻醉剂污染,可继发脑脓肿。
6.术后面瘫 扁桃体切除后的当日或者数日后可发生面瘫,多能恢复。
7.术后伤口感染和颈深部感染 术后伤口感染发生颈部淋巴结炎,用抗生素多能控制。重者引起颈深部感染后果严重。颈深部感染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颈部肿胀,全身反应明显。Harlowe收集的病例中,颈深部感染125例,死亡25例。
8.术后颈部面部皮下气肿 王保华(1966)报告3例皮下气肿,我们曾遇到1例。

(二)咽部副损伤的原因 1.正常解剖关系不熟悉

局部解剖是手术的基础,差之分毫,失之千里,常常一层如纸一样薄的肌膜分隔着重要的血管神经。许多致命的损伤,如扁桃体切除术损伤颈内动脉,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发生的海绵窦损伤,在相当程度上是对这些重要结构缺乏非常清楚的了解。为了避免这种损伤的发生,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掌握和这些手术相关的解剖。值得我们一提的是扁桃体的血液供给,颈动脉和扁桃体的关系,鼻咽顶部的结构。
扁桃体的血液供给来自颈外动脉的四个分支:①面动脉的扁桃体支和腭升动脉;②颈内动脉的腭降动脉;③舌背动脉的扁桃体支;④咽升动脉的分支。另外尚有三个间接来源:①面动脉、颌内动脉、舌背动脉和咽升动脉都在同侧相互联系;②舌动脉、面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接收对侧同名动脉的血液;③颈内动脉通过以下分支和颈外动脉联系:a.眼动脉和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b.眼动脉的鼻背支和面动脉的眶下支;c.大脑中动脉的脑膜中动脉支和颌内动脉的硬脑膜中动脉支。
扁桃体和颈动脉:正常情况下,扁桃体上极距颈内动脉2.8cm,距颈外动脉4.1cm,扁桃体下极距颈内动脉1.1~1.7cm,距颈外动脉2.3~3.3cm。
鼻咽顶:鼻咽顶为圆形,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构成,距中线约1cm的外侧有由枕骨基底、蝶骨大翼、颞骨岩顶构成的破裂孔。蝶骨体内有蝶窦,若该窦发育良好,则蝶窦下壁很薄。约有21%的蝶窦进入枕骨,致枕骨斜坡和脑桥之间有一层较薄的骨板,蝶窦上壁很薄和垂体窝相隔。蝶鞍两旁有海绵窦、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及展神经。蝶鞍上方有由硬脑膜构成的鞍隔,鞍隔中央有孔容纳脑下垂体蒂部。

2.对异常结构了解不够

解剖上的先天性变异,病变使正常解剖改变,这些常会使手术者误伤重要组织。李克新(1959)报告1例扁桃体切除术损伤了颈外动脉,手术已基本结束,当发现下极有残体,先用圈套器切除未成功,后改用剪刀剪,一次即引起大出血,抢救不及死亡。死后发现颈外动脉有一直径约9mm长的缺口。西安某医院也有类似病例。颈内动脉可发生行走异常,如呈S状弯曲,甚或形成血管袢,它的一部分可突入咽腔,检查可见咽后柱区或咽壁有搏动。Ubbens(1963)报告3例咽部搏动性血管,2例在右侧,1例在左侧,其中1例在扁桃体后方可清楚地看见一搏动性隆起,直径6mm,压迫颈总动脉时搏动消失。Vannix(1977)指出:颈内动脉弯曲和曲折在小儿和老年人常见。在非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中发现,颈部颈内动脉弯曲占5%~15%。张振玉报告的海绵窦动静脉瘘,原因就是由于肿瘤侵犯颅底,使正常的解剖关系改变,术中按常规办法分离损伤了海绵窦及颈内动脉。

3.操作技巧不熟练

,工作不仔细,动作粗暴 外科医师要鹰眼佛手,技术娴熟,稍有忽略,即可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扁桃体切除术中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惊厥就是由于给扁桃体外侧注射麻药时未抽回血,误将药剂注入颈动脉内,或者普鲁卡因内加入过多的肾上腺素,注射过多、位置偏外,使中枢神经、面神经受刺激。软腭肌肉和咽鼓管周围损伤,多因动作粗暴,切口过深,分离过多而发生的。不按常规操作,切除扁桃体用剪刀剪可招致大出血,扁桃体切除后不严格止血,留置残体发生出血更是屡见不鲜。消毒不严引起颈深部感染。

(三)咽部副损伤的预防及救治

咽部手术的副损伤重在预防,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情,按常规操作。一旦发生应积极救治,患者的损伤可望减少到最低程度。

1.术后出血

(1)扁桃体术后出血:

切除残体,清理凝血块,用双氧水压迫止血。如为活动性出血应结扎或缝扎止血。如果是肌肉损伤发生广泛渗血,用纱球填塞在扁桃体窝内,缝合前后腭弓止血。若出血严重,必要时行颈外动脉结扎。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数千例,需行颈外动脉结扎者仅1例。颈动脉损伤危急难以处理,应在甲状软骨板的外侧,向后压迫颈总动脉,急行颈总动脉结扎术。

(2)腺样体刮除后出血:

一般用后鼻孔栓塞方法止血,约有2%的患者填塞无效,可采用电凝止血法或缝合止血法。

2.麻药误入血管或者中毒反应

中毒开始为兴奋,后为抑制,也有一开始进入抑制状态的。患者在兴奋期表现为烦躁不安、呕吐、惊厥、血压上升、呼吸困难、发绀。进入抑制状态表现为: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反射消失,脉搏缓慢,呼吸停止。兴奋期要抗痉挛,常使用2.5%硫苯妥纳静脉注射。抑制期给予升压及呼吸中枢兴奋剂。心搏骤停给予心脏按压,心内注射肾上腺素、人工呼吸、保护大脑。

3.避免腭肌损伤的方法

切口深达黏膜下,距前弓游离缘2mm,分出被膜,找出头部,沿被膜分离,可免损伤。
二、鼻手术所致眼和颅脑损伤
鼻腔手术从小的穿刺到颅面联合手术均可发生并发症,副损伤不下十几种,如空气栓塞、出血、鼻泪管阻塞、鼻中隔穿孔、鼻窦口堵塞、鼻腔粘连、牙根损伤、鼻中隔血脓肿等。但比较严重的是眼和颅脑的损伤。

(一)眼部损伤

眼和鼻、鼻副窦紧密相连,眼眶的3/4为鼻及鼻窦所包围,只隔一层薄的骨壁,又由于血管相互交通,鼻及鼻窦手术易引起:

1.视力障碍

鼻腔黏膜下注射药物可引起部分或全部失明,国内外文献中不少人报道下鼻甲内注射泼尼松龙而发生失明,也有报道注射局麻药物引起失明。鼻内注射药物引起失明的机制是:药物注入眼动脉的分支动脉(筛前或筛后动脉),注射压力的作用下,药物进入眼动脉,由此经视网膜中央动脉到视网膜,或经睫状后动脉而至脉络膜。视网膜对缺氧很敏感,持续缺氧3~4分钟即可致永久性损害。预防办法:①用细针头黏膜内注射,注射前用不含肾上腺素的丁卡因行表面麻醉;②针刺入后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物,不要用力推注。
鼻中隔手术、上颌窦手术亦可引起失明,鼻内筛窦开放术,经蝶窦垂体手术更易引起。Maniglia等(1951)报道了11例筛窦手术的并发症,其中4例单眼失明,原因是:①手术直接损伤,由于球后区和视神经距离手术野很近,如蝶窦或筛窦手术因牵拉,切除病变常可误伤视神经;②视神经受压,手术致眶内血肿,炎症,水肿压迫引起;③视网膜动脉痉挛和栓塞。防治办法:①鼻内手术要熟悉主要的解剖标志,筛窦手术保留中甲作为定向标志可防止筛板及纸板损伤。若中甲因息肉切除破坏发生解剖变异,则以上颌窦内壁作为定向标志,它和纸板在一个垂直面上,刮匙向外不超过此界,则不会引起眶内损伤;②手术器械和筛窦顶壁保持平行,刮匙的深度距鼻翼下缘5cm,最好少想着“彻底清除小房”这一观念,器械务必看清;③术前了解蝶窦及筛窦发育情况,术前拍鼻副窦X光及CT片,如蝶窦发育不良,后筛窦可向后发育进入蝶窦,并贴近视神经;④鼻外筛窦手术,鼻侧切开术,上颌骨切除术等也可损伤视神经,故同样要熟悉解剖,主要是筛骨纸板有关的解剖。纸板前缘为泪骨,下接上颌骨眶壁,上接额骨眶板,后筛孔距眶内缘3.5cm,它的前面有前筛孔,距眶内缘2.5cm,后筛孔距视神经孔1cm,前或后筛孔内有前和后筛动脉和神经通过,术中须结扎或电凝以防止出血。前筛孔标志着筛窦的顶,它的后下方为前筛窦小房,后筛孔的下面为筛窦的最后一个筛房,穿过后筛房的后壁即进入蝶窦,视神经紧贴着该后壁上外角走过,故手术时要避免穿过上外侧角骨壁。

2.眼球运动障碍

鼻腔内、外手术均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原因是穿破眶壁、出血、眶脂肪脱出,被误为增生的黏膜而过度牵拉,致撕裂或切断内直肌,上斜肌,也可能损伤这些肌肉的血管和神经;术后组织粘连限制眼球运动,我院有1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经鼻侧切开手术,术中损伤了内直肌,术后出现了复视。防止办法:鼻外进路,要求术中保护眶内骨膜完整,有裂口脂肪脱出时将裂口缝合。鼻内手术开放筛房时牢记在明视下手术,逐个开放筛房,钳出的东西要检查,切忌盲目操作。

(二)颅脑损伤 1.鼻手术致颅内感染

王国平(1958)报告1例切除鼻息肉后发生脑膜炎致患者死亡。王世勋(1985年)报告1例筛窦开放后发生脑膜炎,经治疗后治愈。鼻息肉切除或筛窦开放所致颅底损伤发生的比例,据大西俊郎等报告,调查了453 169次手术,其中发生脑膜暴露者668例,脑脊液鼻漏者151例,脑膜炎51例。损伤或暴露硬脑膜的机会以鼻内路多(32.7%),鼻内路加上颌窦进路为24.3%,颅外进路1.9%。硬脑膜暴露部位:后筛窦占46.7%,前筛窦占43.9%,筛板区占7.5%,蝶窦区占1.9%。引起颅内并发症以筛板区最多,其次为后筛窦及前筛窦。硬脑膜损伤的程度和颅内并发症的关系以穿通伤最多,只有暴露而无损伤者约15.8%。损伤原因:术中扭动筛骨垂直板及厚壁筛泡,骨折碎片刺伤了脑膜或脑组织;术中使用探针不当,穿透顶壁伸入颅内;误将颅内肿瘤以鼻内肿瘤手术;因恶性肿瘤术中切除脑膜,修补缝合不严,经蝶窦垂体瘤术后鞍底修补不妥而发生。一旦发生应特别重视,取除鼻腔填塞物或者松填,仰卧位,应用大量抗生素,适当降低脑压,必要时开颅手术。

2.颈动脉损伤

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或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可损伤颈内动脉发生大出血及假性动脉瘤等。术中在切开脑膜以前穿刺抽吸回血,防止损伤大血管至为重要。发生后可行蝶窦内肌肉填塞方法止血。
三、耳手术所致的面瘫
面神经大部分在颞骨内行走,和耳科关系密切。近年来虽开展了耳显微手术,因而手术损伤面神经的百分数下降,但其发生率仍在0.6%~3.7%。第二次手术比第一次手术的发生率高,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手术比一般中耳手术发生率高。

(一)耳部手术中引起面瘫的原因

1.手术中注射麻药,将药液注射到茎乳孔附近或注射到腮腺内,引起一过性面瘫,这种情况我们已碰到5例。
2.婴幼儿患耳后骨膜下脓肿,脓肿切开时,切开了行走表浅的面神经。
3.鼓室成形术或凿除骨性外耳道后上壁时牵拉鼓索神经,挫伤该神经,发生逆行性水肿,术后发生面瘫。
4.硬化性乳突,鼓窦发育极差,乙状窦前位,鼓窦及入口不易确立,容易碰伤面神经管,引起骨折,压迫面神经。
5.由于胆脂瘤的压迫破坏,改变了正常的面神经行走方向,术者仍按正常标志寻找手术的结构,在所谓的非面神经走行区行手术造成损伤。我院曾见1例乳突上鼓室巨大胆脂瘤,将外耳道后壁完全破坏,将面神经水平段,垂直段暴露约1.8cm,神经被推向前庭窗的前方,镫骨被压向前庭窗深处,镫骨头平鼓岬部,由于术中详细检查,确立了这种变化的关系,避免了面神经损伤。
6.胆脂瘤破坏,肉芽增生,肉芽和面神经融合一起,在清理肉芽时损伤面神经。
7.手术者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这是面神经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
8.高速电钻在面神经附近操作,使面神经遭受热损伤。用电钻磨骨1分钟,钻头周围的温度高达75~80℃。神经纤维在45℃作用下,持续15秒,即发生去极化现象温度上升的再高一点,持续时间再长一点,可使神经的兴奋性和功能完全缺失。
9.面神经发育畸形,术中最易损伤。畸形中以面神经管裂孔最常见,据统计发生率可高达50%。Baxtpr观察了535个颞骨,发现294个(55%)裂孔。其中80%在前庭窗区,16%在匙状突区,11%在垂直段,5%在面神经膝部。前庭窗区裂孔最宽者为0.92mm,垂直段的裂孔最宽者为0.73mm。面神经在骨裂孔处疝出,有时和肉芽组织很难区别。面神经在走行上异常的比较少见,据文献报道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鼓室段面神经由鼓室前上方跨越鼓岬经前庭窗及圆窗之间经过;②面神经在镫骨上下分成两束,再汇合一起形成垂直段;③面神经从镫骨脚间穿过或经过镫骨下面经过;④垂直段面神经分成数束,分别走出颞骨,或再汇合成一束走出茎乳孔;⑤面神经经由膝状神经节至茎乳孔完全无骨管包围。在耳科手术中,尤其是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中,随时想到这些异常变化和数字,对减少面神经损伤是有帮助的和十分重要的。我院在41例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手术中发现2例面神经走行异常,1例面神经从前庭窗下方通过,1例面神经水平段完全裸露,垂直段行走位置偏前。

(二)手术所引起面瘫的预防

中耳有胆脂瘤、肉芽、粘连等情况时,要彻底清除病变而不损伤面神经,关键是对面神经的定位,对面神经畸形类型的了解,术中的仔细分辨。

1.面神经鼓室段行程标志和病变清除的方法

鼓室段起于膝状神经节止于前庭窗上方,约8~11mm,此段实际上和地平呈30°,和水平半规管的平面相平行。该段的行程标志是:①前庭窗及镫骨,大部分手术者以其辨认面神经,窗的上缘即水平半规管,有时骨管呈屋檐状,将镫骨及前庭窗部分遮挡,面神经裂管最常见的部位是前庭窗上区;②匙突位于鼓室段面神经的起始部,一般先找出咽鼓管鼓口,管口上方为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该管口的后方为匙突起所在处;③Tacobson神经(舌咽神经鼓室支),行于鼓岬的Tacobson神经方向自下而上,该神经起于匙突;④锥隆突位于前庭窗后缘和镫骨后脚的后方;⑤外半规管位于鼓窦入口的内壁上,和鼓室段面神经管相平行,半规管的壶腹部距面神经0.1~1mm,向后两个骨管的距离拉开,约2~3mm,在削低面神经的“桥”嘴时,不能低于半规管;⑥鼓室顶部前方的骨壁。
鼓室段病变的清除应认清上述标志,确定面神经的走行方向。清除上鼓室胆脂瘤和鼓室段面神经平行,由后向前分离至上鼓室顶壁前部的骨壁为止。中鼓室的病变从前部开始从上到下、由前向后清除,由下鼓室后部向上直达圆窗上缘。前庭窗的病变应在显微镜下操作。处理鼓室病变应注意三点:①出现前庭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因患者躁动,呕吐易损伤面神经;②鼓室内的肉芽水肿,未判明情况前,不要任意钳夹,搔刮或摘除,应在显微镜下用尖针小心清理并观察面肌有无抽动;③若鼓索神经影响手术或引流,宁可切断,不可过多牵拉,否则可发生逆行面神经水肿。

2.面神经锥隆段行程标志和鼓窦入口病变清除法

术中最易损伤此段,该段易向后外形成一个突起,重者可伸至后半规管的后方,居于鼓窦入口底部后端。锥段正常位置较其他段更靠外一些,如有突起形成在鼓窦的暴露及处理骨桥时,则更易损伤面神经。本段的行程标志是:①外半规管;②前庭窗;③锥隆突;④砧骨窝。要牢记外半规管的前下方为锥隆段,锥隆段的前下方为前庭窗及锥隆突。清理鼓窦入口病变时,应注意底部,应看清入口方向仔细操作,如鼓窦入口不清,应从上鼓室向后寻找。在暴露入口时切忌凿子滑脱或用锐性凿重击,后者可造成塌陷性骨折而损伤面神经管。

3.面神经乳突段行程标志和该段病变的清除方法

此段长约9~12mm,行程标志是:①外半规管;②砧骨窝;③二腹肌嵴;④后半规管。重要的是辨明鼓窦、各半规管及砧骨窝。寻找鼓窦应和面神经平行,切勿在此处钻磨成一个深洞。清除病变由上而下、由后而前清理,至乳突前部,即面神经后组气房为止,乳突前部的肉芽组织切忌粗暴处理。有怀疑时应行电刺激以判明情况,避免损伤。
辨明面神经行程标志虽重要,但通过术前检查,明确下列几点更为重要:①乳突X线拍片显示硬化型者;②鼓窦小而深,不易暴露者;③大胆脂瘤;④乳突有肉芽形成者。

(三)耳手术后面瘫的处理

首先应注意面瘫发生的时间,判明是立即性或者迟发性、完全性或者部分性,两者处理及预后明显不同。
即发性面瘫,应立即进行探查,中耳手术所致的损伤有:面神经骨管骨折压迫面神经,将凹陷的骨折片清除解除受压,面神经短期内可以恢复。面神经挫伤,鞘膜内有血肿形成,应打开骨管,切开血肿。面神经切断,需将断端对齐鞘膜缝合,若断端距离远,应行神经移植。
面神经遭受挫伤,经处理后面瘫仍不恢复,何时进行面神经减压尚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1个月后,有人则认为可观察3~4个月。减压的标志是神经变性,两侧面神经的兴奋性相差3.5mA以上即不可再观望。
迟发性面瘫的处理:应早期取出纱条,控制感染,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药,理疗及按摩,一般多能恢复,个别患者需减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