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3 重症肺炎致脓毒症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典型病例]
卢某,男性,84岁,2013年4月18日入院。
主诉:咳嗽气促发热2天,伴意识不清半天。
现病史 (家属代诉):患者脑梗死后遗症,长期卧床,不能言语。于2天前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伴发热,无抽搐,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老人院给予抗感染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18日上午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喉间痰鸣,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四肢厥冷,遂送至我院急诊就诊。当时测BP 82/46mmHg,急查血气分析:pH 7.198,PaCO2 78.8mmHg,PaO2 52mmHg,BE-ecf 12.5mmol/L;胸片:双肺感染。急诊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扩容等处理后,拟 “脓毒症休克”收入ICU。
既往史:脑梗死后遗症、帕金森综合征病史4年,高血压病病史6年余。
入科护理评估:患者昏睡状,强刺激下可睁眼,面具脸,消瘦,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气促,气管插管内可吸出大量黄黏痰,痰液黏稠度Ⅲ度,无寒战,无呕吐,口唇发绀,双下肢轻度水肿,留置胃管鼻饲饮食,停留尿管引出黄色尿液,大便未解。查体:T 37.8℃,HR 142次/分,BP 102/50mmHg,R 28次/分;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大气道内干啰音伴湿啰音,左下肺闻及散在湿啰音,右下肺闻及明显干湿啰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E2VTM4,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检查不能配合,肌张力均明显升高。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ADL-Barthel评分5分,压疮危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营养评分 (PG-SGA)为C级。
中医诊断:①肺热病 (肺脾两虚,痰热阻肺);②神昏病 (肺脾两虚,痰热阻肺)
西医诊断:①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呼吸、循环);②脓毒症休克;③重症肺炎
治疗护理情况:入院后立即予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配合医生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查看气管插管放置深度合适,镜下见患者气道黏膜有轻微糜烂、水肿,中到大量Ⅲ度黄痰。予每2小时翻身时拍背、每日3次雾化吸入、按需吸痰,并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对症药物治疗。
4月21日患者T 37.5℃,HR 112次/分,BP 108/55mmHg,R 24次/分;复查胸片示双肺感染同前,考虑患者长期卧床,排痰能力差,痰液可能主要分布在细小支气管内,在原有的雾化基础上延长雾化时间并且每4小时增加生理盐水雾化,雾化后采用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加强排痰,配合吸痰清除气道内痰液。同时保持床头抬高30°~45°,每4小时监测气囊压力 (图1-3-1),每8小时清除气囊上分泌物,每6小时用银荷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医护理方面配合医生给予针刺天突、肺俞、太渊、三阴交等穴,吴茱萸粉调姜汁贴敷双定喘、肺俞等穴位以温脾利湿,肃降肺气。
图1-3-1 气管插管气囊压力监测
经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胸片双肺感染较前吸收,4月26日拔除气管插管改中流量吸氧。此时,在原有痰液引流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胃残余量评估、鼻饲时体位监控及胃管位置的再确认等防误吸措施,患者可自行排出少量Ⅰ度黄白痰。ADL-Barthel评分30分,压疮危险评估Braden评分15分,于4月28日转专科病房继续治疗。
[护理思维解析]
1.痰液的有效引流
患者发生重症肺部感染从而引发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治疗的根本还是要解除肺部的炎症,除了药物的抗感染治疗,痰液的有效引流是护理的重点。常规的吸痰、雾化不能够有效清除细支气管内的痰液,需要配合有效的体位引流方可起到明显效果。
本例患者在休克纠正后,给予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取得良好效果,患者4月25日复查胸片双肺感染较前吸收,4月26日拔除气管插管后,气道内可吸出少量Ⅰ度黄白痰。
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的排痰训练:首先确定合适的引流体位,体位引流的原则是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因患者长期卧床,痰液常积聚在肺叶中下段,故患者在行排痰训练时一般卧床采取头低脚高位。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及承受程度选择该振动排痰机上大小、硬度适当的叩击头 (老年人、消瘦或过于敏感的患者建议使用带有聚氨酯海绵的柔软叩击头),在患者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或X线片所示肺部病变处轻轻做一标记。接通振动排痰机电源,调节好叩击速度和力度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承受能力调节),将叩击头放置在标记处,连续叩击10~15分钟;若患者肺部病变范围广泛,则可在患者背部按照由外向里,自下而上的叩击顺序,在病变肺部缓慢滑动叩击头,对患侧肺部进行广泛的叩击和振动,并按照选择的引流方向由细支气管排至支气管或气管。每日排痰训练2~4次,叩击时间为15~20分钟。该叩击和振动可促使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痰液松动、液化,当患者出现咳嗽、有痰鸣音时随时进行吸痰护理。对于痰液黏稠者,体位引流排痰前应该给予雾化稀释痰液,超声雾化较氧气雾化可以更有效稀释深部痰液。
2.常用引流体位
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确定病变所在的肺叶或段,根据病变或可能病变所在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引流。
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上叶尖段,可采用半坐卧位;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上叶后段,采用左斜俯卧位;病变部位在右上叶前段,可采用仰卧位,右侧后背垫高30°;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中叶外侧段、内侧段,可采用仰卧位,右侧后背垫高45°;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下叶内基底段,可采用左斜俯卧位,右前胸距床面30°~60°,将床脚抬高;病变部位在肺部右下叶前基底段,可采用仰卧位,右臀部垫高或将床脚垫高;病变部位在肺部左上叶尖后段,可采用端坐位,上身略向前、向右倾斜;病变部位在肺部左上叶前段,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后背垫高30°;病变部位在肺部左上叶上舌段、下舌段,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后背垫高45°;病变部位在肺部两侧下叶背段、后基底段,可采用膝胸位或俯卧位;病变部位在肺部两侧下叶侧基底段,可采用健侧卧位,健侧腰部垫高,或将床脚抬高。
3.排痰训练及诱导排痰
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多存在咳痰无力或咳嗽反射不能引出的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排痰训练。
安排排痰训练时间必须选在餐前或餐后2小时,排痰后根据患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促使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如对于可配合并能进行有效咳嗽的患者,鼓励并指导其行排痰训练后进行咳嗽,将排至大气道内的痰液咳出;对于昏迷或不能配合的患者,护士用手指轻压患者颈前部气管软骨环前壁 (天突穴位),以刺激气管,使患者产生咳嗽反射,将气管残留的痰液排出;对于该反射难以引出的患者,则选择将无负压的无菌吸痰管伸至患者气管内刺激气道,诱发患者咳嗽,将气道内的痰液咳出,并用无菌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清理干净,于每次排痰训练后进行,每日2~4次。
4.预防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微误吸
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容易因吞咽功能障碍发生误吸从而引发肺炎,饮食时应注意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并摆放合适的体位,鼻饲患者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减少胃残余量。本例患者因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建立了人工气道,它破坏了患者原有的生理结构,影响患者吞咽动作、上呼吸道密闭性和会厌活动,并且人工气道的气囊又增加了气道黏膜的分泌水平,使得其周围的潴留物增多,随着呼吸、一过性气囊压力下降、体位改变、气道管径改变等,在气囊上的滞留物沿着气管内壁下流入支气管、细支气管,造成患者微误吸,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加重肺部感染。
其预防护理措施具体有:①人工气道材料选择:逆向套囊的人工气道相较标准型的人工气道具有更好的聚集功能,可以减少滞留物流入下呼吸道。②声门下吸引有效措施: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人工气道材料进行持续或间歇吸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以减少微误吸。③气囊管理:气囊压力以25~30cmH2O为宜。正确使用气囊测压仪并监测气囊压力,特别是改变体位、吸痰前后,减少因气囊压力改变导致的微误吸。④体位:床头抬高30°~45°,利于气囊上滞留物聚集、引流,也可采用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⑤鼻胃肠管选择:选择细的胃管,以降低胃内压力和减少咽部异物刺激引起的反流。⑥加强口腔清洁。
[中医护理切入点]
本例患者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 “风温肺热病”范畴。多因素禀正气不足,肺气失于固密,或寒温失调,起居不慎而致肺卫外功能减弱时,均可导致外邪乘虚侵入,痰热交阻,肺失宣肃而发肺炎。虽病位在肺,与肝脾肾亦密切相关,以脾肾不足为本,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常用治法有疏风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益气养阴等。
护理方面,患者低热,气促,痰黄黏稠,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肺脾两虚,痰热阻肺型。根据辨证施护的原则,急性期以祛邪肃理肺气,止咳化痰为要;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急性期可以采用穴位注射、穴位敷贴,配合医生采用针灸合谷、曲池、外关、大椎等穴的外治法;恢复期转入专科病房可进行艾灸、拔罐疗法等。以下介绍穴位敷贴技术。
穴位敷贴:是指将药物贴敷于患者体表局部或者穴位上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取穴:天突、定喘、肺俞。吴茱萸3g磨粉,与姜汁适量调成糊状 (纽扣大小即可)贴于患者穴位上,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次贴4小时,每日1次。功效:温脾利湿、肃降肺气。
注意事项:贴敷时患者一般不会有不适,部分患者穴位敷贴后偶有局部会发红或伴少量水疱,这是由于药物刺激皮肤所致,一般不需处理;如果水疱较多,可涂龙胆紫药水;如果水疱较大,需先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出液,然后再涂龙胆紫药水。愈后皮肤暂时有色素沉着,但会缓慢消退,一般不会留有瘢痕。
[营养及药膳]
肺炎患者宜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中医认为急性期饮食应以食用清热化痰止咳的食材为主,如鱼腥草、甜杏仁、桑叶、芦根、枇杷叶;恢复期宜食益气健脾润肺之品,如扁豆、山药、薏苡仁、莲子、白菜、芹菜、冬瓜、山楂等。
中医药膳当辨证施膳,本例患者肺脾两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喜燥恶湿,故急性期机械辅助通气期间鼻饲饮食,拔除胃管后可以给予健脾益气的食物,另外可适量应用甘酸之品,以柔肝息风,育阴生津。患者痰多者要少食鱼腥,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腑气不通,影响气机升降而不利于患者康复。饮食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吞咽功能是否良好,防误吸再次引发肺炎。以下介绍两款常见食用药膳方:
1.川贝蒸雪梨:大雪梨一个,川贝末2g,冰糖20g,雪梨洗净去皮挖核,放入川贝,加冰糖上锅蒸10分钟。功效:补虚止咳。
2.山楂粥:山楂30g,粳米100g,糖适量,山楂煎取浓汁,去渣,加粳米煮粥。功效:健脾消食,活血化瘀。
[新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预防主要包括与器械相关的预防、与操作相关的预防、药物预防和集束化方案预防。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临床上的预防措施都是以减少下气道病原体的定植为目标。
患者体位和VAP的关系一直是VAP研究的热点问题,既往的研究结果多表明抬高床头可降低VAP发病率,因此目前的VAP指南多推荐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半坐卧位。但近期也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保持气管插管在水平线以下10°的体位相比半坐卧位 (气管插管在水平线以上45°),VAP发病率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重力作用,通过减少气管插管套囊上方的分泌物进入下气道从而降低VAP的发生。插管通气的婴儿侧卧位 (气管插管在水平线以下)相比仰卧位,通气5天后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更低。
除此以外,现有的资料表明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动力床治疗的应用、经鼻肠营养途径、监测和控制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加强手卫生、口腔护理、治疗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均可降低VAP的发生风险。使用表面含银离子的气管插管预防生物膜的形成也可降低VAP发病风险,并推迟VAP的发生。
研究表明,集束化策略能更好达到预防VAP的效果。目前广泛应用的呼吸机相关集束化管理指南,主要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和评估是否拔管、口腔护理、预防应激性溃疡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前3项措施可减少VAP的发生,后2项是基于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总体预后提出的干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把其他一些干预措施如手卫生、戴手套、翻身等也加入到集束化管理指南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因此具体的集束化策略还是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各自单位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有效、安全并易于实施的集束化策略。
[知识拓展]
肺部感染是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死亡。常见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如下:
(1)年龄因素:
老年人肺纤毛运动功能衰退,咳嗽、咳痰无力,导致呼吸道内痰液不易咳出,随重力流向肺底部,导致坠积性肺炎。老年人功能退化,使食管平滑肌松弛致食物排空时间延长,且会厌及吞咽咳嗽功能减弱,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长期卧床:
由于长期卧床,自主活动受限,容易造成胸廓运动幅度变小,双肺分泌物蓄积,或卧位状态下进食,均易导致肺部感染。
(3)呼吸道清除功能降低:
由于长期卧床会使呼吸运动减弱,导致呼吸功能减低,纤毛运动障碍,患者不能将痰液、分泌物尽快排出,相反容易坠入气管、支气管而产生肺炎。
(4)血液循环功能减弱:
长期卧床,人体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血液流速变慢,易淤血或微血栓形成,尤以老人肺部为重。
(5)全身性因素:
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患者,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及消化道括约肌功能缺失,可能导致口咽、消化道分泌物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
(郑雅芳 吴广平 吴巧媚)
参考文献
[1]席寅,李毅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处理对策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0): 798-799.
[2]周晓彬.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对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排痰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2011, 6 (22): 73-74.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2-73.
[4]张广清,彭刚艺.中医护理核心能力读本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58-59.
[5]张广清,林美珍.药食同源手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1,40.
[6]石学敏.针灸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35.
[7]KollefMH, Afessa B, Anzueto A,et al.Silver-coated endotracheal tubes and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e NASCENT randomized trial[J].JAMA, 2008, 300 (7): 80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