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 多管齐下
这件事一直上报到了中央,主席亲自拍板,疟疾高于一切。
有了最高指示,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饭店开会,成立全国疟疾防治领导小组,组织国家部委、军队直属及10省、市、自治区和有关军区的医药科研、医疗、教学、生产等单位,开展“523项目”,参与的科研单位有60多个,参与的科研人员500多名,这里面不少人处于特殊社会时期受冲击的对象,能参加“523项目”,等于受到了保护,因此热情非常高。
光有热情不够,怎么办?
美国人知道自己有两条腿,因此药物筛选和疫苗双管齐下,咱们则是生物药品、中药提取、中医方剂、奎宁类衍生物、新合成药、针灸,一出手就是多管齐下。
虽然在筛选药物上,还没有发达国家那样的实力,两年之内也筛选了4万多种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提取液,但一无所获。
中国在当时的情况下能筛选4万多种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后来进行的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毒药物筛选等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美国也一样,后来进行的抗肿瘤药物筛选,进行了二十多年也不过十几万种,当然抗肿瘤药不是单一模型,工作量多了几倍,但相比之下,还差得很远。
这是因为战时,一切为了前线,美方和中方都能够开动全力,尤其是中方,调动了全国的力量,对几乎所有中草药提取液进行了筛选,其中也包括了青蒿。
没有越战就没有青蒿素,中国植物药之所以有青蒿素这一成绩,战争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没有战争的话,就不会用全力在药物上,很可能最后就是几个汤剂和中成药。
两年苦战,一无所获,历史的重担终于落在一家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机构尤其在中草药化学方面是国内的权威,就是位于北京的原卫生部下属的中医研究院,现在改名叫中医科学院。
中医研究院听起来是研究中医的,其实是中西医结合,它的中药研究所大部分是正规医学院药学系毕业生,所做的是用现代药学的办法研究中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
有人说现在无法弄清中药在熬制和炮制过程中每一步的化学反应,也无法弄清他们的所有产物,以此说明中药也许有效。先不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就说他举的事实,这是典型的井底之蛙。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比较清楚了。
中医研究院加入项目后,屠呦呦任科研组长,屠前辈是我的校友,1955年毕业于北医药学系,中药研究所里有不少这种顶尖医学院校毕业的药学优秀人才。
中药研究所的路子挺正规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和本草开始,同时收集地方药志,群众来信也不能忘记,这样涵括了历代医术、地方文献和民间秘方,同时找老中医,这可比康熙得病的时候包罗得多多了,这样一来,汇总了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理出一本《抗疟单验方集》,里面有640多种草药,其中包括青蒿,另外那些声称有抗疟能力的药物也都没有落下,可以说是一次中医抗疟方剂药物的大总结。
重点筛选还是没有成功,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还不如胡椒有效。
接下来就是媒体的说法了,首先因为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中医则用的是青蒿。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摄氏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疗作用。最后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后方》中发现是这样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意识到一直用高温提取,很可能破坏了有效成分,因此改用乙醚提取,于1972年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