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上的中国:长三角选择性开放新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已有研究的简要回顾

有关资本形成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理查德·R·纳尔逊(Richard R.Nelson)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理论、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eibenstein)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卡尔·纲纳·缪达尔(Karl Gunnar Myrdal)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从西方经济理论来看,学者们至少都认同“资本”来源于“节约”。一类学者认为资本形成源自居民节约下来的消费,一类学者则认为资本形成源自企业利润。无论是认同“资本”的来源是“节约”还是“剩余价值”,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扩大资本形成。从已有的研究观点来看,关于资本形成扩张的路径至少有以下几类。

(1)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字里行间无不控诉着关于资本对劳动的压榨,整本著作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更是表明其关于资本形成来源的论点:资本形成的扩大源自资本家赤裸裸的剥削,不停地榨取剩余价值,他甚至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殖民和暴力掠夺农民和小生产者等途径扩大资本形成。

(2)费景汉和古斯塔夫·拉尼斯(1961)[美]费景汉、拉尼斯:《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则在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论”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当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农村生产率提高并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农民将剩余产品出售给工业部门获取相应的收入,再将这些收入存入金融机构形成储蓄,从而转化为工业投资的资本,这就促进了资本形成,为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创造了条件。

(3)新剑桥经济学派的琼·罗宾逊在其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中指出了另一条特殊的资本形成路径。她指出某个行业的资本积累来自市场竞争压力,认为生产资本的增加是由预期利润率决定的,一方面投资和积累越多,利润率越高;另一方面,利润率越高又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在利润率和资本积累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

(4)梅纳德·凯恩斯在其不朽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则分析一国宏观层面上的资本形成总量结构,他认为通过利率调节,可以抑制消费增加政府储蓄,从而扩大储蓄额和合意资本存量之间的差距,即承认了政府在资本形成扩张中的积极作用。

标志着经济学革命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有关“资本”的研究争论逐渐消去,伴随着新的争论热潮的则是关于微观企业的投资行为理论研究。投资理论从一开始就和宏观经济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克拉克(Clark,1917)Clark, J.M., Business Acceleration and the Law of Demand:A Technical Factor in Economic Cycl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17(5):217-235.的投资加速原理和凯恩斯(1936)[英]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的投资乘数原理,为我们展示了投资在经济活动中的巨大影响,以至于保罗·萨缪尔森在1955年版本的《经济学》中写道:“所有当代经济学都认同投资是导致收入和就业波动的重要因素”Samuelson, Economics,3th Edition, New York:McGraw-Hill,1955.。在凯恩斯的分析框架统治着经济学界时,其关于投资行为的分析被奉为经典,但是后期随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现实经济解释力的不足开始显现出来,后期的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及供给学派等理论开始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个一个挖掘出来。其中关于投资的研究也不例外,由这些新的学说发展出来的投资理论主要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微观企业投资率理论主要是回答是否投资、投资多少以及什么时候投资这三个基本问题;相对而言,宏观视角的投资则关注的是由微观主体决策后产生的产业均衡和一般均衡情况。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后的投资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王端,2000)王端:《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载《经济研究》,2000(12)。:新古典(Neo-classical)投资理论阶段、q理论阶段以及不可逆投资理论阶段(theory of irreversible inve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