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药浴疗法
药浴疗法,是中医外治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一定的中草药经煎汤、浸泡、洗浴全身或局部,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美容为目的的疗法。药浴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适用范围广、无痛苦治疗、费用低等特点,可分为沐浴、浸洗浴、蒸汽浴、坐浴等多种方式。
一、药浴疗法的作用原理
药浴疗法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水本身的直接作用。水在常温下为液体,可与身体各部位密切接触,既是传递刺激的最佳介质,又是良好溶剂,可以溶解绝大部分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因而可以加入各种药物。水具有很大的热比和热容量,能够持续地对人体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是空气导热力的33倍,故借助“温度”治病时,多以水为媒介。水具有对流、浮力、压力、射流的冲击力等特点,可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运用药浴疗法防治疾病,增强人们体质,历来受到重视。
(一)刺激作用
刺激作用是指洗浴时浴水首先对体表和穴位所施加的温热或冷刺激、化学刺激和机械物理刺激等。它首先表现在浴水对局部所产生的一定刺激,通过经络、腧穴将刺激信息传入内脏或直达病所,发挥调节或治疗作用。其次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以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药浴对体表某一部位的刺激,可通过反馈原理将刺激信息传入体内相应的部位,而起到防病或治疗的作用。
(二)药效作用
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发挥其药理作用。根据不同病症选择相应的药物配伍组方,因而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骨伤科疾病在治疗上常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当归、桃仁、丹参、川芎等,这类药物能够扩张末梢血管,对血液成分起到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及定痛等功效。根据具体的病症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方药和施浴方法,借助药浴的刺激作用和药力,使腠理疏通、气血调和、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药浴疗法的操作方法
药浴中起根本治疗作用的是药物本身。药浴选药与内服用药一样要遵守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如君、臣、佐、使的配伍,但是药浴又有其独特之处。如中药黄连是口服、外用、洗浴皆良的典型药物;炉甘石、煅石膏为外洗常用药,却不宜内服;生石膏内服清热解毒,外用几乎丧失功效。因此,药浴常用一些水溶性好、挥发成分高的药物。药物不溶或难溶于水,刺激性强,过于黏腻,色深污秽等不宜选用。
(一)加工药物
洗浴用药一般需经过一定加工后方可入浴,药物种类、药性不同,加工方法及制剂各异。
1.清洁处理 翻抖药物,除去灰尘泥土,挑出异物、树枝和杂草,冷水迅速冲洗一遍。冲洗后不能久放,应立即煎煮或进行其他加工。
2.粉碎药物 粉碎药物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药力。植物根茎、天然矿物等不易粉碎者,可用粉碎机。云苓、山药、半夏等含淀粉或易粉碎的物品可在家中用蒜臼等工具打碎。叶类药品可用手搓碎。一些鲜品植物茎叶及柔软药品如熟地黄、瓜蒌等,可用刀、剪类工具粉碎。
3.药物研末 冰片等药物须研末入药,可用研钵。家中亦可用擀面杖在玻璃板、硬质木板上擀压。
4.药物榨汁 水果类及新鲜块茎、叶类可榨汁入药。水果、蔬菜等,使用家用榨汁器、粉碎器等最为方便;或用刀将水果、蔬菜类切碎后白布包裹后挤压出汁,如无禁忌,少加食盐以便于汁液渗出。榨汁后应立即使用。
(二)配制药浴液
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配制药浴液,常用的有如下四种。
1.水煎法 常用制取浴液方法之一。选用砂锅或其他非金属器皿,按内服药的方法进行煎制。一般加水没过药品1寸左右,煎煮10~30分钟。疏风解表类、花草类和新鲜植物类煎煮时间缩短;块根类、矿物类、补益类煎煮时间延长,可煎煮多次;有毒药物应先煎30~60分钟。
2.水浸法 一些花、叶类药和加热可能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不宜水煎时则用水浸法。一般将药物研碎成粗末,以冷水或温水浸泡。夏季浸泡4~8小时,冬季可浸泡24小时。
3.酒浸法 某些药物成分易溶于酒精,适用酒浸法。时间一般在1周以上或更久。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酒和药物。黄酒浸泡液,药液可保留半年至1年。用60%~70%酒精浸泡,可保留2年以上。药物与酒液比例,一般为30~60g药用1000mL酒液。浸好的药液可直接用于擦浴、局部浴,也可兑入其他水煎浴液中混合使用。
4.冲兑 冲兑的含义有二:①酒浸或榨汁后将药液兑入浴液。②一些不宜煎汁、酒浸的药物在洗浴前直接用水冲泡,如鲜花类、新鲜果蔬类。
(三)器具
1.浴器
(1)全身浸浴用具:最常用的是家用澡盆、浴缸等。要求器皿清洁,内表面光滑无尖刺。质地通常有搪瓷、瓷砖、铝、铁、木等,其中以木质者最佳,其次为陶、搪瓷等。避免使用金属器皿。深度以能半躺、坐、蹲为宜。自制(砌)时,长度一般为身高的五分之四至一个身高之间,高度一般不超过60~70cm,过高易给老人、行动不方便者带来危险。容器外的地面要进行防滑处理,预防发生跌滑事故。容器内为防滑可铺上浴巾、橡胶垫等物。容器安置要牢靠。器皿清洁用1∶1000新洁尔灭液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液冲洗、浸泡。用手指遍抚内表面及边沿一遍,如有毛刺、尖突,用砂纸仔细磨平,以防划伤皮肤。
(2)局部浸浴用具:常用家庭中的盆、缸、罐等物,最好选铜质器皿,既可煎药,又能洗浴;铝质次之,最好不用铁质;搪瓷不耐加热,可先用砂锅、陶器煎煮好后再配成浴液,倒入搪瓷盆中使用;连续应用浴液时,应使用有盖的容器。
(3)淋浴用具:一般洗澡直接使用水管或安装喷头即可,有条件者可自制安装水箱,将符合要求的浴液配入水箱中,进行淋浴。亦可采用如下办法:①将药液装入小型容器中,固定在淋浴水管或附近的墙上,容器底部通细塑料管,与淋浴水管并在一起,不使用喷头。水由原淋浴水管龙头控制,药液由安在塑料管上的卡子(可用医用输液管、氧气管上的卡子)控制,洗浴时药液溶于水柱中一同冲下,效果良好。②亦可使用市售简便淋浴器,两根水管,主管连于水管,另一根插入盛着药液的容器中。加热后的药液被自来水带着流出喷头时稀释成理想的浓度和温度。③局部冲淋时,可用较小容器连接长度适宜的塑料管,管端连接尖嘴玻璃管、铜管等。冲洗力量大小靠容器高度来调节,可以使用废弃的地灯柱等作支架,或初次调节好高度后于墙壁、屋顶、水管等处置一钩子,悬吊容器。
(4)棉织品:浴巾专人专用,专病专用。每次用后以清水洗净、晒干,一次一换,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洗浴有溃损的伤口或阴部等黏膜处,应选医用脱脂棉,用锅蒸30分钟以上后,随用随取,用后即弃之。
2.浴室 除局部浴外,全身浴要求在特定浴室内进行。家庭浴室常与厕所共用一室。浴室首要的要求是室内通风良好,应在洗浴时(蒸汽浴除外)应有非直接对流的通风,而平时又能有直接畅快的通风,以利室内干燥防霉、防虫。浴室地面应进行防滑处理,墙壁安置老人用的扶手,长期做浴室的处所要定期消毒。
(四)药浴方式
1.沐浴法 沐浴法即是用药物煎汤来沐浴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与一般疗法的区别在于洗浴范围大、浸浴时间长。本法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外治法之一,是借沐浴时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等作用。沐浴法有全身沐浴法和局部沐浴法之分。全身沐浴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腿关节疼痛、扭伤等。使用本法时,辨病辨证选取适当的方药,将所选药物制成煎剂,然后将药液加入沐浴用的热水中,趁热洗遍全身或局部;也可将药物装入沙包,放入热水中进行沐浴。一般每天洗1~2次。
2.浸洗法 浸洗法是用药物煎成汤汁,浸洗身体某一局部,以达治疗目的的方法。本法可使药液较长时间地作用于病变局部,借助药液的荡涤之力,发挥药物的直接作用,如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祛腐生肌等;也可经过浸洗局部,药物经皮毛腧穴由表入里,循行于经络血脉,内达脏腑,以调节机体脏腑功能,通调血脉,扶正祛邪。此法适用于伤科多种局部病症的治疗。使用本法时,要根据不同病症,选取适当的方药。具体方法是将所选药物煎煮,去渣取液,用以浸洗患处或身体局部。每天浸洗1~2次,每次浸洗30~60分钟,同时可根据病症的寒热,采用冷浸或热浸。
3.蒸汽法 蒸汽法(即中药蒸汽浴)是用药物煎成汤液,并加热至沸腾时产生的蒸汽熏蒸身体的某一局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药液轻清氤氲之气,直透腠理,发挥散寒除湿、发汗祛风、温通经络、除痛止痒的作用。本法适用于运动系统疾病、慢性风湿性疾病等。治疗方法分全身蒸汽浴和局部蒸汽浴两种。
(1)全身蒸汽浴:①在密闭小室中,将所选用药物加热煮沸,产生蒸汽,患者裸露(只穿短裤)坐或卧于室中,治疗室内气温从30~35℃开始,渐增至40~45℃,一般熏蒸15~30分钟。熏蒸后患者要安静卧床休息,不要求冲洗。治疗可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为1个疗程。②简易蒸熏浴:用较大容器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容器中,容器上置木板,患者裸坐其上,用被单围住全身,仅露头面,使药汽徐徐熏蒸。
(2)局部熏蒸浴: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适当大小的容器中,使药液占容器体积的1/2~2/3,让患者将患部置于容器中,与药液保持适当距离,以感觉皮肤温热舒适为度,进行熏蒸,并可用塑料薄膜或浴巾围住熏蒸部与容器,以延长熏蒸时间,避免蒸汽的散失。
4.坐浴法 坐浴法是用药物煮汤置盆中,让患者坐浴,使药液直接浸入骶尾部,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本法可使药液较长时间地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借助热力,促使皮肤黏膜吸收,从而发挥清热除湿、活血行气、收涩固脱等功效。本法适用于骶尾损伤后遗症及有关病变等。使用本法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煎汤后置盆中,让患者趁热坐浴,至药液冷凉。每天1~2次,病情严重者可增加1~2次。
5.溻渍法 溻渍法是将四肢浸泡在药液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借助药物的荡涤之力,促进患处腠理疏通、气血流畅,具有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四肢远端之痈疽疮疡、初起肿痛、溃后脓水淋漓,或腐肉不脱等。使用本法时应根据病症选择药物,将药物煎汤,趁热将患部肢体浸泡于药液中,浸泡时间与次数可视病情而定。
6.淋射法 淋射法是用药物煎成汤汁不断喷洒患处的一种治法。本法可利用喷洒药液的刺激和冲洗作用,促使局部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清洁创口等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局部肿痛等。具体方法是将所选药物煎汤去渣,趁热把药汁装入小喷壶内,不断淋射患处。喷淋时下面放置容器,用以接药汁。若药汁已凉,可加热后倒入小喷壶里继续喷淋。每天淋射2~4次,每次15分钟,每剂药可连用2天。
7.擦洗法 擦洗法是用药物煎汁,擦洗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借助药力和摩擦之力作用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等作用,适用于各种风湿性关节疼痛等。使用本法时应辨病辨证选药,将所选药物加水浓煎,去渣,待药汁温热时擦洗患处。每天2~3次,每次擦洗10分钟左右,注意不可用力过猛。
此外,药浴还可以根据部位分为全身浴、头浴、颜面浴、手浴、足浴等。
(五)药浴温度
1.热浴 洗浴温度在50℃左右最为常用,适合于各类患者及正常人,一般来说,体质好,可温度高些,体质弱则温度低些。热浴不但有药物作用的疗效,其本身的物理效应即可起到许多治疗作用。热浴对体力有一定消耗,洗浴后应休息并补充水分及适量食物,或于睡前洗浴。
2.温浴 洗浴温度在20~40℃,适合老年体弱者、各类慢性病患者,以及有皮肤美容需求的患者。一般水温与人体接近,容易接受。开始进行药浴疗法时可使用温浴,待适应后逐渐升温或降温。
3.冷浴 洗浴温度在20℃以下,一般不低于5℃,冷浴适合年轻体壮者。温度应逐渐降低。但温度越低,时间应越短。
4.冷热交替浴 调节水温,使冷热变化,先热后冷,或先冷后热,或冷热交替。此法又称“血管操”,适合于体质强者。开始时最好每次只进行1次冷热交替,先冷后热或先热后冷应随个人爱好、洗浴目的不同而定,适应后可在1次洗浴时进行多次交替。
三、药浴疗法的适应证
药浴疗法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种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关节疼痛、损伤后期症状等的治疗。
四、药浴疗法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2.哮喘患者。
3.皮肤有伤口、破溃的患者。
4.骨折未愈的患者。
5.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6.妇女月经期慎用。
7.凡有高热大汗、高血压、主动脉瘤及有出血倾向等的患者禁用。
8.凡属恶性肿瘤、癫痫、急性炎症、心肺功能不全者禁用本法。
(二)注意事项
1.沐浴时浴液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不可过热,以免烫伤;也不可太凉,否则会降低疗效。沐浴房间应保暖,洗浴后擦干,盖被保暖,注意避风。
2.坐浴时药水温度应略高些(通常40℃为宜),效果好,但不能过热,防止烫伤皮肤及黏膜。
3.使用溻渍法要注意药液温度应适中,以皮肤能耐受为度,以免烫伤皮肤;药液冷后,可加热后再浸泡。治疗时要注意保暖、避风寒。
4.使用淋射法时,可视具体病情决定药液量的大小和淋射时间的长短;用于疮痈溃疡的药水不能反复使用。此外,应注意保暖,药液不宜放置时间过长。
5.蒸汽室应设有观察窗口,治疗时应有专人随时注意患者情况,以便做相应处理。用简易蒸熏法治疗时,应注意避风保暖,防止受寒。治疗后擦干皮肤,盖被避风保暖。
6.年老体弱者须加强防护措施,药浴时最好由家人陪伴。
(孙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