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僵化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不同的认识和争论。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走了不少弯路,长期排斥市场的作用,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生产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等都存在不少弊端,束缚了生产力和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越来越适应实践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在经济活动的开展中,市场经济调动了经济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经济体制“一大二公”的情况,消除了分配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发展混合经济激发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激发了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权责。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助推力。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市场大、充满活力的国家,有利于发挥资源的配置和集约效应以及规模优势。首先,人口为中国改革带来一定的红利。最突出的就是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优势。长期以来中国以较低劳动成本的优势成为“世界工厂”。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1/5,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次,基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国内的市场,实现了制造业产值的世界第一。事实上,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我们看到,国际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萎缩,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持续增长,内需规模日益扩大。基于此,国家及时调整发展重点,重视国内市场。再次,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培育跨国企业。近些年,国家支持企业发展,靠内需发展国内有潜质的企业,培育国内企业走出国门成为跨国公司,提高对全球经济的适应力和整合能力,不断推进中国的改革进程。如在手机制造业方面,华为、OPPO和小米等国产品牌依托国内市场发展壮大,并走出国门,大举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全行业的领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