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起步:1986—1993年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历史学界对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活跃,尤其是对在近代(1840—1949)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引起的思想动荡极为关注。在建筑历史学界,则引发了关于建筑传统与现代风格关系的讨论,使中国建筑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环节和中西交叉的汇合状态的近代一段再次引起了中外建筑历史学者的注意。

1981年9月—1984年3月,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攻读博士课程的村松伸以高级进修生的身份来清华大学,为准备以《中国近代建筑史》为题的博士论文在中国留学(日)村松伸.中国建筑留学记[M].鹿岛:鹿岛出版会,1985.;1985年4月,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先生和张复合向清华大学建筑系领导提交了《关于进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报告》,提出,“为了中国现代建筑今天的发展,为了中国建筑的未来,有必要尽早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汪坦,张复合.关于进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报告.1985-4-1.

1985年8月,清华大学发起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座谈会纪要.新建筑,1986,1.,并向全国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对中国近代建筑保护工作的呼吁书》关于立即开展对中国近代建筑保护工作的呼吁书(1985年8月29日)[J].新建筑,1986:1.。可以说,“八月座谈会”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第二时期(新时期)的序幕;同年11月,东京大学召开的“日本及东亚近代建筑史国际研究讨论会”参考文献[6].,则可看做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国际交流的开端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方面发表的论文为:王世仁.中国近代建筑的民族形式;路秉杰.上海的教堂;张复合.圆明园西洋楼与中国近代建筑史;李乾朗.台湾近代建筑中地方传统与外来形式之关系;黄秋月.台湾都市整备与建设事业的近代化。

1986年10月,“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继“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座谈会”之后,中国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学术会议,是第二时期(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正式起步的标志参见附录4:《华中建筑》1987年第2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专辑).(图4)。

图4 1986年10月第一次研讨会会场(北京)

1987年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建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基金会决定把“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作为联合资助科学基金项目,意味着第二时期(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已进入轨道。

1986年10月和1987年5月,藤森照信藤森照信(1946—),东北大学本科毕业,获东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任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著有《明治东京规划》《日本近代建筑》(以上获日本建筑学会论文奖)、《建筑探侦之冒险》(获三得利学艺奖)、《昭和住宅物语》等30余本著作;并与丹下健三合著《丹下健三》。其建筑设计作品有韭菜之家(第29届日本艺术大奖)、熊本县立农业大学学生寮(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等25项。2006年主持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日本馆。建筑史家、建筑师及建筑评论家,也是日本电视、报刊等媒体上的建筑界知名人士,担任日本BS富士电视节目“日本近代遗产”监制及解说。20世纪80年代,以其为主的“路上观察学会”在日本全社会掀起“走上街头,观察发现”的近代建筑保护热潮。1987年11月开始,代表“日本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同中国方面合作进行中国近代建筑调查,长达四年之久,其影响延续至今。2010年4月,自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退休,受聘为工学院大学工学部教授。参见:张复合.一个建筑史家的追求——藤森照信设计的神长官守矢史料馆漫记.建筑学报,1992:7.1986年10月在清华大学所作报告,参见:(日)藤森照信.日本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世界建筑,1986:6.《日本近代建筑》中译本(黄俊铭译)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村松贞次郎先后访问清华大学村松贞次郎(1924—1997),毕业于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74—1985年为东京大学教授,退休后被授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任法政大学教授。从事建筑史教育并推进日本的近代建筑史研究工作,培育了众多的研究者。他的研究以日本近代建筑技术史为基础,开拓日本近代建筑史的各个分支的研究,使之体系化,并致力于日本的近代建筑保护事业。病逝当日,日本天皇授予他三等勋位勋章,内阁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奉他为正四位,表彰他对日本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及对近代建筑保护所做的贡献。在清华大学所作报告,参见:(日)村松贞次郎.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法·近代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世界建筑,1987,4.;1987年11月,以汪坦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会”同以藤森照信为代表的“日本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就合作进行中国近代建筑调查工作达成初步协议。

1988年2月,汪坦率“中国近代建筑考察团”赴日访问,应邀在日本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主办的讲演会上报告中国方面在此次讲演会上所做报告如下:汪坦.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世界建筑,1988,2;周祖奭,天津近代建概说,附录1:天津篇;张复合.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和历史主义.建筑学报,1987,3.,并正式签署《关于合作进行中国近代建筑调查工作协议书》。中日双方的国际合作全面开始。

1988年5月,“中国近代建筑讲习班”在天津举办(图5);1989年4月,中日合作在青岛、烟台联合进行主要近代建筑实测活动这两次活动,中国方面有来自全国高等建筑院校、设计机构的青年教师、设计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他们在以后进行的中日合作以及各地的近代建筑史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骨干力量。(图6)。

图5 天津讲习班考察(1988年5月)

图6 青岛、烟台实测活动(1989年4月)

1989年6月,《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天津篇》在东京问世参见附录1:天津篇.,标志中日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1991年10月,中日合作进行了16个城市(地区)的近代建筑调查已全部完成,填制调查表2612份,中日合作取得圆满完成;至1996年2月,《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出版16分册(参见附录1)系列专著《中国近代建筑总览》16分册对城市建设及文物建筑保护具有指导意义,获建设部1998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北京篇》此前于1994年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图7)。

图7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16分册

1988年4月,“第二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武汉召开参见附录4:华中建筑.1988,3(第二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专辑).(图8);1990年10月,“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大连召开参见附录4: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图9)。

图8 1988年4月第二次研讨会会场(武汉)

图9 1990年10月第三次研讨会会场(大连)

在第二、三次研讨会期间,1988年11月10日,建设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重点调查、保护优秀近代建筑物的通知》,体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国家主管部门对近代建筑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并开始重视其保存与再利用问题。1991年3月,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建筑学会约集我国部分著名建筑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在北京召开“近代优秀建筑评议会”,并提出了《专家建议近代优秀建筑名单》此名单涉及96个项目,参见:近代优秀建筑评议会纪要,1991-7-2.

1992年10月,“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重庆召开参见附录4: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图10)。

图10 1992年10月第四次研讨会会场(重庆)

从1986—1992年的七年间,第二时期(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举行了四次全国性会议,提出论文179篇,出版论文集4本(收入论文92篇)。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的召开,中日合作进行中国近代建筑调查工作的成功,说明第二时期(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已经顺利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