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桦《税收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课后习题详解

1简述我国古代的主要税收原则思想。

答:我国古代的许多理财家和思想家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赋税方面的建议和措施。由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主张薄敛的税收思想占了很大比重。

(1)孟子主张轻税政策,他提倡要减少赋税的征收品种,从而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在赋税额上,他认为什一税相对于人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来说比较合理。

(2)《管子》主张“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即要减轻赋税、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

(3)荀子主张要多生产,少征税,从而达到开源节流和节用裕民的目的。

(4)韩非提出“均贫富”的税收原则,主张薄税敛、轻徭役,从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但他不赞成“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

(5)《淮南子》提出了征税原则说,即赋税多少要以征收前计算的人民的实际负担能力为依据。

(6)傅玄,主张至平、积俭、有常,是我国古代赋税理论的一个新的发展。

(7)杨炎,创立了两税法,也就是税收分为每年夏秋两季征收,同时他还提出了量出制入的征收原则。

(8)陆贽,反对两税法,坚持要量入为出,提出了赋税不能征钱,主张按人丁而不是资产征税,也坚决主张薄税敛。

(9)明代的丘浚提出了取民有度,反对聚敛,取民“必立经常之法,以为养民足国之定制”的原则。

2威廉·配第提出的税收原则是哪三条?尤斯迪的税收原则有哪些内容?

答:(1)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

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围绕公平负担税收这一基本观点进行论述,其提出税收应当贯彻“公平”“简便”“节省”三条标准。尤其强调税收的经济效果,反对重税负。

“公平”,就是税收要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袒”,税负也不能过重;

“简便”,就是征税手续不能过于烦琐,方法要简明,应尽量给纳税人以方便;

“节省”,就是征税费用不能过多,应注意尽量节约。

威廉·配第虽然提出并初步解释了税收标准,但他没有能够系统地进行必要的论述,因而可以说他只提出了问题,而把归纳和阐述的任务留给了后人。

(2)尤斯迪的税收原则

尤斯迪认为,税收是当国家的王侯领地和特权取得的收入不足时,人民用一定比例分割自己的财产和收益以充实国家的必要经费,国家征税必须注意不得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他提出了征税的六条原则:

税收应该采取促进国民主动纳税的征税方法,即赋税应当自愿缴纳;

税收不得侵犯人民的合理自由,也不得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即赋税要不危害人民的生活和工商业的发展,也不要不正当地限制人民的自由;

平等课税,即赋税的征收要做到公平合理;

课税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征收迅速,其间没有不正当之处;

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品货物征税,即赋税的征收费用不能过度,须和国家的政治原则相适应;

纳税手续简便,税款分期缴纳,时间安排得当,即赋税应在较方便的时候、并以为人民所接受的方式缴纳。

尤斯迪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税收原则,比威廉·配第的税收标准前进了一步,但其在论述上还不够明确。尽管如此,尤斯迪的税收原则还是为以后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亚当·斯密“税收四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试述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答: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1)平等原则,是指所有公民都要平等纳税,要以公民在国家保护下取得收入的多少作为征税标准;

(2)确实原则,是指公民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是明确规定的,不能随意变更;

(3)便利原则,是指纳税日期、纳税方法、征收地点、征收形式等,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方便;

(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是指在征税过程中要尽量节省征税费用、提高税务部门的办事效率。使纳税人付出的,应该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

亚当·斯密是把课税原则首先明确化、系统化的第一人,其税收原则中,第一条是税收的负担公平原则,其余三条是属于税务行政方面的原则。他的理论不仅成为当时西方各国制定税收制度与规范的理论指导,而且对后世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针对当时社会收入分配悬殊、社会矛盾激烈的问题,瓦格纳在总结汲取了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政策的财政理论。可将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归纳为“四端九项”原则:

(1)财政政策原则,即税收要能充足而灵活地保证国家经费开支的需要。

收入充分原则是指征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履行职能的财政需要,因此税收收入要能够充分满足国家这部分的支出需要。

收入弹性原则是指税收收入要有弹性,要能够随着国家需要而相应增减。

(2)国民经济原则,即国家征税不能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更不能危及税源,在可能的范围内,还应尽可能有助于资本形成,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慎选税源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保护税本的税源,以发展国民经济。一般而言,所得税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慎选税种原则是指要考虑税收的最终负担问题,尽量选择难以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3)社会正义原则,即指税收负担在各个人和各个阶层、各个阶级之间进行分配时,应遵循普遍和平等的原则。

普遍原则指社会上的每个成员都有纳税义务,不能因身份、地位等而例外。

平等原则是指应根据纳税人的税负能力的大小征税,要符合量能课税的原则。

(4)税务行政原则,是指税法应当简明易懂、征纳简便易行、征收费用最少、便于税务机关提高行政效率。主要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省原则。

确实原则指公民应缴纳的税收以及纳税时间、地点、方式等必须是明确规定的,不能随意变更。

便利原则是指纳税日期、纳税方法、征收地点、征收形式等要尽量简便,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便利。

节省原则即在征税过程中要尽量节省征税费用、提高税务部门的办事效率。使纳税人付出的,应该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

西方经济学界视瓦格纳为前人税收原则理论的集大成者,瓦格纳强调税收财政作用的同时,开始注重税收的社会政策意义,其课税原则中阐明的一些思想为以后的税收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5说明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现代西方税收原则,又称20世纪以来的税收原则,即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稳定原则。

(1)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公平包括两层含义: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a.横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即条件相同的纳税人应享受同等的税收待遇。

b.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条件不同的纳税人应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

衡量公平原则的标准:

a.收益原则,纳税人纳多少税应根据各个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的多少来确定。而受益程度的大小是很难衡量的。并且该原则并不能解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

b.支付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作为判定其税负大小的标准。对如何测度纳税能力,主要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两大派观点。

客观说主张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具体分为收入、财产和支出三种尺度。

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机体分为均等牺牲、比例牺牲和最小牺牲几种尺度。

(2)效率原则,要求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的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非税款负担。征税给社会带来的非税款负担包括:税收的超额负担和征纳费用。税收的效率也因此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即税收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机制运行的消极影响越小越好,即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实现“帕累托最优”。超额负担越小,税收的经济效率就越高。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对经济的影响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所谓的提倡税收经济效率就是要尽可能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压低因征税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以较少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税收成本包括纳税成本和征税成本,税收成本与税务行政效率呈反比。

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一方面要求减少征税成本,也就是要提高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防止税务人员贪污舞弊,以节省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也要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即纳税成本,这就要求简化税制,给纳税人以最大的便利,同时也能避免纳税人逃税等情况的发生。

(3)稳定原则,是指在当经济发生波动时,政府利用税收这一政策工具“熨平”经济,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稳定原则主要是基于凯恩斯主义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具体来说,税收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达到经济稳定:

内在稳定器作用

内在稳定器作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对经济波动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随着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而自动增减,从而减小经济的波动,稳定经济运行。一般而言,所得税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总需求的作用,而商品类课税在这方面作用很小。

相机决策作用

相机决策作用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扩张性税收政策或紧缩性税收政策,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增长。

6试评价税收公平原则中的利益说和能力说。

答: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包括利益说和能力说两种标准。

(1)利益说

“利益说”,又称受益原则。这种观点认为,要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中获利的多少来确定其纳税标准。获利多者多纳税,获利少者少纳税,不获利者则不纳税。

表面上看,这一原则具有可行性。人们享受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自然应该根据他享受服务的多少来确定计税依据。

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可行。一方面,例如国防、教育等公共产品很难确认每人从中获利多少;另一方面,一些针对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政策,其制定初衷就是为了让特定群体受益,按该标准,这部分特殊群体反而需要多纳税,这是不合理的。

因此,就个别税种来说,按受益原则征税是可能且必要的,但就税收总体来说,按受益原则来分摊税负是不现实的。“利益说”只能解决有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2)能力说

“能力说”,又称支付能力原则。这种观点认为,应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税负的多少。要符合量能课税的原则。

对于如何测度纳税能力,主要包括客观说和主观说两大观点。

客观说主张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

a.我们一般用收入、财产和支出来表示财富的多少,因此在测度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时也可具体分为收入、财产和支出三种尺度。

b.无论是收入、财产还是支出,在作为衡量纳税人纳税能力的尺度时,都未免显得有些不够全面。事实上,几乎找不到一种绝对准确且公允的测度纳税能力的标准。现实并且可行的办法只能是以一种尺度为主,同时兼顾其他两种尺度。

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

a.以纳税人纳税前后从其财富中得到的满足(或效用)的差量作为牺牲程度的测定,衡量尺度主要包括:等量绝对牺牲、等量比例牺牲、等量边际牺牲。

b.主观说所倡导的衡量标准,都是以主观唯心论作为理论推断的基础,缺乏科学根据,于纳税人而言,经济上的损失总是会让他们的满足程度减少。因此,这种衡量方法难以获得西方经济学界的普遍承认。

7从理论上说,存在哪些提高税收效率的途径?

答:税收效率原则是指税收活动应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主要就是要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费用最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最小;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状态。

(1)税收的效率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机制运行的消极影响越小越好。即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实现“帕累托最优”。超额负担越小,税收的经济效率就越高。

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对经济的影响通常不可避免。因此,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就是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干扰作用,压低因征税而产生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以较少税收成本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

(2)针对税收效率的两个方面,提高税收效率的途径如下:

优化征管模式。促使税收征管功能最优化,这是降低征税成本的关键。税务机关应该尽快向为纳税人服务的功能转化。将多数基础工作交由纳税人完成或由纳税人委托税务代理机构完成,表面上是将征税成本转化为纳税成本,但从整体上看,税务机关为此腾出人力、物力加强征收管理、信息管理,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建立简繁适度的税制结构。这是降低征税成本的根本。建立简便的税收制度,大致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一要简化税制;二要设计便于征管的税收制度。税制的繁简与税收部门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优化税制能够大大的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

提高征管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税收征管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税务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征税成本,也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降低遵从成本。

8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平等原则、瓦格纳的社会正义原则和现代税收公平原则的差异。

答:三种原则的具体差异详见下表:

表3-3 三种税收原则的比较

9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

答: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是当前深化税制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制度的关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应包括四个方面: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治原则。具体如下:

(1)财政原则自古以来就是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税收作为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它的增长状况直接决定了政府支出规模和投资规模的大小。财政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财政收入要足额、稳定

该原则是指政府要取得充足稳定的税收收入,充足就是指税收收入要能够充分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稳定是指税收收入要有弹性,要能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相应的增加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完善税制结构,适当加大直接税的比重。加强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

财政收入要适度、合理

遵循适度、合理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适中。因为税收收入与各经济主体的利益直接相关,如果征收不当,会引起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税收收入要既能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又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与同步,同时尽量保证宏观税收负担从轻。

(2)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也就是既要保证税收的横向公平,又要求达到纵向公平。前者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收,后者即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3)效率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要力求达到“帕累托效率”,使税收对市场微观活动的效率损害达到最小化。

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以最少的征税费用获得最多的税收收入。即税收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最小化。

税务机关征管成本很高,所以提高效率关键在于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税收征管模式要从管理监督纳税人的传统模式,向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遵从度的新常态模式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税收征管制度要从“按层级各事统管”模式向“网络化专业协作”模式转变。

要建设完善的纳税遵从环境体系,实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激励方式。

(4)法治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要求税收程序,即税收从立法到执法以及司法各过程都要依照法律规定。

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对谁征税、征多少税、怎么征税等这些内容都要法定。

要实现依法治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做到有法可依,这是法治原则的前提。

要从严征管,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税收法治化的基本保证。

要实现依法治税,还必须使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税务信息网络建设。

必须加强税收法制教育,提高税务人员素质,积极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纳税观念,敦促他们依法纳税。

10我国应如何实现依法治税?

答: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形式征收的。由于税收涉及到各阶层的利益,如果征收不当,极易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只有税收法定,即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作为纳税人,社会成员作为征税人,才能真正体现税收的“强制性”,实现税收的“无偿”征收,税收分配也才能做到规范、明确和具有可预测性。要实现依法治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法治原则的前提。从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的角度看,我国应按法定的立法程序制定一部税收基本法,同时加快各税种的立法进程。近年来,我国税收立法进程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制定了环境保护税法、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耕地占用税法、车辆购置税法,修改了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同时对资源税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18年11月,印花税法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2)要从严征管

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税务机关能独立行使职权,税务机关要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指税务人员在日常征管工作中严格按征收管理的法定程序办事,严格执行税法的有关规定。违法必究,是指如果税务人员发生了税收贪污渎职行为,就必须承担税收法律责任。

(3)必须使用现代化手段,兴建税务信息网络

我国必须加大对计算机的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以确保税务申报、征收和稽查的有机、有序运转。

(4)必须加强税收法制教育

从税务机关角度来说,首先就要加强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税务人员素质,防止税务机关和人员有税收违法行为;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说,要积极宣传税收法律知识,加强税收法制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纳税观念,提高他们主动纳税的意识,避免偷漏税等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