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侃《高级日语2》学习指南【课文重点+词汇剖析+语法精解+全文翻译+练习答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参考翻译

日语的表情

板坂 元

渗入生活中的语言

该明说的地方不愿明说的倾向,甚至已成为生活中的原理而广泛地渗入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下面,试举种种事例。

首先,我们来看“京都的茶泡饭”这句话。不过,这里不是指大家所喜欢的饭馆里的茶泡饭,而是指语言中的茶泡饭。客人来访,快要到吃饭时间了,于是客人起身告辞。这时,京都人会挽留客人说:“也没准备什么,吃碗茶泡饭再走吧。”如果客人坚持要走,这时,主人会恳求般几乎要哭了一样说:“还是吃了茶泡饭再走吧。”客人无奈,“哦,那么好吧。”决定留下来接受款待。然而这可了不得了,主人急急忙忙地开始做准备,订外卖什么的。而且,这位客人还会长时间地留下不懂礼仪的恶名。这时的礼节应是,客人无论怎样也应说:“下次吧”“是吗,承蒙您一番好意,但是……”等等,然后告辞。这便是有名的“京都的茶泡饭”。总之,不希望你做的事情却恳求般请你做,所以,不知道的话就很容易上当。

这些是不知道则无法应对的事,但有时候知道了也还是一头雾水。在商量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假设京都、大阪人回答说“那件事,让我考虑一下”。这是与表面上的“正在考虑”相反的意思,是表示拒绝。然而,这句话本身给人一种期待:对方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也许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东京人听到了这句话,过一段时间会去催促对方答复,然而回答是“不,早就答复过了”,为此而大发雷霆。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许是出于为对方的考虑,让对方抱有期待,不至于当场就伤害对方的感情。然而,这实在是非常麻烦的一句话。不过,英语中,也有“Let me think it over”这样的说法,常用于委婉地拒绝对方。还有,在购物时,看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之后,如果说“要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那就是替代“No”的说法。难于言表时的心理恐怕只有程度上的差别,实际上是非常相似的。

“积极地”“妥善处理”

我们有必要再列举一下和“考虑一下”相类似的“妥善处理”这样的表达方式。这句话,在日美纺织品贸易谈判时引发了问題而在国际上出了名。在佐藤、尼克松会谈中,谈到有关纺织品出口问题时,佐藤首相的回答是“将妥善处理”,美国方面将这理解为是作出了承诺。而在这之后,佐藤却申辩说,不记得自己有过承诺。对这场各说各理的争论,经过调查才明白,尼克松一方把佐藤说的“将妥善处理”信以为是承诺。我们的首相是否如同在国会那样说了“将以积极的姿态”不得而知。总之,他的初衷是“要妥善处理”。也就是说,和“考虑一下”的意思是一样的,全然没有付诸行动的打算。大概有着“尽量试试看,但不能保证”这种程度的善意吧。这在英语中是被如何翻译不得而知,这段公案最终以因为产生了“京都的茶泡饭”式的误解而告一段落。

实际上,据对会谈内容作了详细调查的人说,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我们的荣作首相表现得十分活跃,除了“妥善处理”之外,还不止一次地重复说了“我说的话一定实行”。如果留下了录音带,后果也许会非常严重。据说,为了避免“说了还是没说”的无休止的争论,正式结论是将其善意地解释为是对“妥善处理”译词的误解。

再看看首相的儿子佐藤信二对记者的关于“父亲的政治信念是什么”的提问时,他回答道,是“总之要克服日本人辨明黑白的坏毛病,所以反其道而行之”这一点(《周刊新潮》一九七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号)。不愿辩明黑白是日本人的特点,这在本章已有详细论述。然而,社会上也有人相信,日本人具有要辩明黑白的毛病。也许如此这般地就有了像佐藤荣作这样不辩黑白的人。如果说,这就是首相能够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诀窍的话,我们日本的政治就将充斥着类似于“京都的茶泡饭”、“让我考虑一下”、“妥善处理”这样的想法和措辞。据说,在日本国会答辩的窍门是不留口实。因此,模棱两可、不着边际,具有这样的答辩才能非常重要。也许在这一点上,正如他儿子所说,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直言不讳”“语气生硬”

例如,去催促对方还借款时,会说“到这儿附近办点事顺便来了”,希望对方归还所借的书时,会说“孩子做作业要用一下”等,找一个借口催对方还给自己。这被看做是符合礼仪的表达方式。如果直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便会受到责难,诸如“措词冷淡”、“口气傲慢”、“话语老一套”、“直言不讳”、“语气生硬”、“说话露骨”等等,甚至可能引起吵架:“你说话好直接啊”。认为“说话直率,为什么不好”的人,有可能被起上“刺儿头”“快口居士”“大久保彦左卫门”等等之类的外号。

对普遍价值的敬而远之

像这样不愿“明说”的倾向,不仅限于语言表达,还发展到对政治、宗教等普遍价值领域敬而远之的倾向。

有时,美国人会问,神道或佛教经典容易懂吗?由于基督教的圣经几经修改,语言变得浅显易懂,所以受过初等教育的人,教义或思想等问题暂且不论,对书中写的内容是能够理解的。他们问的是在日本是怎样的。“佛教经典,一般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是读不懂的。而神道中的祷文只知道一些文言语法是不够的。那样的东西只有专家才懂。”这样的回答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哦,实际上不懂才是它的可贵之处呢。听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神秘感、宗教式的感觉。”这样的回答,越发让对方显示出被忽悠了的表情。

不仅是宗教经典,学潮汹涌澎湃时的立式口号板,那也是很难懂的。据说,一般都是看不懂的,写的人也不是明白了而写的。如果再稍以调侃的口气加上如此说明的话.对方会略显出同情的表情看着你。这有什么,宗教、政治之类的东西,这样就行了。在美国,那是哪一年?哈佛大学打算把毕业证书上自古以来的拉丁文改为英文,结果引起了学生的愤怒,举行了强烈反对的游行。警察出动使用了催泪弹呢。参加的学生有两千人。哦,对了,在同一天,还发生了反对肯尼迪进攻古巴的游行,然而参加者是四百人。可见.还是看不懂的拉丁文更可贵、更重要吧。”再加上如此这般的说明。总之,虽然这绝非值得自豪的事。但老实说普通的日本人是看不懂宗教经典的。

远离政治,远离宗教

这里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远离政治、远离宗教的传统。作为昭和十年的青春小说而风行一时的《年轻人》(石坂洋次郎)中,主人公间崎关于远离政治,有一次说了下面一段话。

我觉得,我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然而其中之一是我们家里的不正常的和睦。兴奋、激动、一个人陷入书生气的思考,这样一种寂寞的时光在我们家里一直是没有的。当我一时冲动地说起一些学术性话题时,妹妹们就立刻以嘲笑的语气说:“请大家洗耳恭听。”其实这并不是兄弟姐妹间的嬉闹或者相互撒娇。兄妹们各自都很用功,也以闲聊的方式谈论各种严肃的话题。然而,一旦稍带有与平时不一样的神情就不行了,听的人中有的人就会做出一副责备般冷冰冰的表情,暗笑的表情。(日本文学全集46)

在三十年前的中产阶级的家庭里,这种气氛是很普遍的。对于国家、对于社会,或者对于老百姓的重要重大的问题,都是似懂非懂,没人会谈论。谈论这样严肃的话题,便是幼稚,是不懂世故。当然如果有人说,正是因此而在不知不觉中被法西斯夺去了自由,也只能说的确如此。正如在本章中所论述的,不愿辨黑白的行为方式和与之相应的语言表达,其本身就命中注定般带有这种倾向。而且,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也多多少少地存在着。

“灰色区域”在美国也有

最后想补充说明的是,类似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只是程度上的问题。例如,最近,在美国正在热烈地讨论有关退休问题,但是企业方对废止退休制度并不热心。据说,理由有多种,而其中最让经营者头疼的是必须“劝退”。如果一直工作下去的话,到一定时候人的体力会达到极限。如果本人明白这一点主动离职还好,但大多数人需要经营者劝说。也就是说,经营者不得不做在日本称之为“拍肩膀”(劝退)的事。屡屡不得已地做这种让人不愉快的事谁也受不了,这就是经营者对废止退休制度不热心的首要理由。在美国,这类事看起来似乎能够事务性地、毫不在乎地予以处理,但实际上,关乎这类事,还是会首先产生想要尽量回避的心情。哦,对了,对对方说“No”的时候,在心理上应如何应对,这样的书也曾经成为畅销书。回避“明说”的心理,只有程度上的差异,在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同样被认同,这就是一个例证。

一次,我的孩子在骑自行车时被人推倒,脚骨折了,闯祸的是近邻的一个与孩子同班的淘气鬼。这时,来劝我聘请律师要求赔偿的都是日本人。而我的邻居,夫妇都是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律师,他们家也有一个和我家一般大的孩子,彼此关系很好,他们对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的事只字不提。就我自己来说,一方面,对方是邻居,再者,我知道保险公司会全额负担医疗费,因此并不打算要求赔偿。以后才知道,在彼此是邻居关系的情况下,美国人同样有不轻易“明说”的心理。如此看来,那些劝我聘请律师要求赔偿的日本人,要美国化得多。实际上曾经就有一个我认识的日本人,为汽车的事起诉邻居获得了赔偿。然而,这似乎有些过于机械式的美国化了。总之,那是认为无论何事都要辨个黑白是美国人式的,这种囫囵吞枣式的判断的结果。

英语中也有“灰色区域”一词。社会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既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的灰色部分,这无论在哪里都无例外。只不过是不同的国家,在大小或心理感受的强弱上不同而已。我要补充说明的是,即使在与日本相比,律师要多上好几倍的美国,一般也不轻易挥舞法律大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