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教育目的
本节将会谈到一个严肃而又深刻的话题,即教育的目的。在很多家长的眼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子女考高分,上好学校,将来有一份好工作;在很多教师眼中,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解题,学会列方程式,本班的成绩能够超过别的班级,班级的升学率能够提升;在很多学生眼里,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大人们的期望,是依循他们指引的方向和铺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向前走;而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一个人打开通往未来的门径,使这个人能够成为他自己认为的最理想的自我,或者能够使他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知道什么是对他最重要的,能够控制他的想法。教育的本质属性中提到,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而以什么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就十分关键了,它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狭义的概念依然限于学校范畴。
作为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以上为教育目的的地位,在考试中常作为选择题考查。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它们是层层细化的关系。在以下部分,首先会谈到某一个层面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接下来是这个层面的教育目的和上级层面的关系是什么,前面提过,关系类的内容是辨析题的一种考查方式。
1.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需要区别不同层级学校培养目标的区别。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比如理工科院校和文科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就应该相区别,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尤其是教育目的的性质以及方向。
3.教师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不同,目标能测量,但目的不能测量。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导向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这对应了前面教育目的中“出发点”的地位。
(二)选择功能
(三)激励作用
(四)评价作用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这对应了教育目的“归宿”的地位。
教育目的的功能中,导向作用和评价作用常考,可以通过动词判断,比如“确定”“制定”对应导向作用;而“评价”“检查”则对应评价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石头考试经
(一)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记忆口诀:有一个人拨打了恐吓电话,图谋舍本。其中“拨”代表柏拉图,“恐”代表孔德,“吓”代表赫尔巴特,“图”代表涂尔干,“舍本”代表社会本位论。
(二)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洛克、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观点: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的发展。
记忆口诀:有个人啰唆了一路了,希望有人陪他说话。其中,“个人”代表个人本位论,“啰”代表罗杰斯,“唆”代表卢梭,“路”代表福禄贝尔,“陪”代表裴斯泰洛齐。
(三)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杜威。
观点: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真题演练】
【答案】A
石头考试经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前面都是些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接下来谈的是具体的实际状况,也是比较喜欢考查的部分。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当前教育目的的官方出处:
时间:1999年6月
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表述: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规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条规定了具体的要求,第一条是全面发展,第二条是个性发展。
教育目的的表述和基本精神是简答题的考点,须记住。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影响因素)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社会层面。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受教育者。
3.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者。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该理论中,提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至此,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的关系这一条线索在此终结,在前文中也反复提及,可以对照复习。
此前考查过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因而这个知识点是今后考查简答题的热门考点。
【真题演练】
【答案】B
【答案】C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的确定除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个因素以外,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此外,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也应该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作为关系类的知识点,在此前考查过辨析题。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以上为全面发展教育中每个不同方面教育的地位阐述,其中德育和智育考查较多,多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尤其是德育,在后文中将单独开设一章来谈德育,可见其重要性。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石头讲故事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个概念当中,根本宗旨和重点是选择题的考点。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1997年10月29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提高全民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
(2)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该内涵说明素质教育是干什么的,即提高国民素质,而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1)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2)素质教育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不良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为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的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这个内涵探讨的是素质教育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面向所有学生,而且力争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质量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这里阐述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此前曾涉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类辨析题,也可以反映素质教育这一考试风向标的作用。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石头考试经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4.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5.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石头考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