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数据驱动的数据治理:原理、技术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主数据管理的意义

在考虑主数据管理的建设时,必须了解到评估、设计、实施及运行主数据管理项目或者主数据管理平台本身是需要巨大投入的。这种投入包括时间、人力资源、系统资源及财力等企业资源。主数据服务于业务,任何优秀的主数据管理方案本身都不能成为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它只是实现企业其他策略目标或业务流程的手段。例如,产供销协调、运营资本管理、集中采购等业务目标。

此外,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领导们通常并不会因为MDM方案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数据而决定为MDM项目买单。MDM项目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必须与能够受益于优质主数据的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受到管理层及各业务部门的支持,并在各实施阶段与业务部门协调推进项目。换而言之,筹划主数据管理项目需要结合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为其带来显著的商业价值。

2.3.1 主数据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主数据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问题日益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企业存在着众多的信息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信息数据各自为政,给信息交互和集成带来很大的困难,如图2-4所示。

图2-4 未进行主数据管理的企业内的数据集成示例

• 描述信息数据的方法众多,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流程体系,缺乏有效的数据变更和审核机制。

• 存在大量冗余数据和错误数据,严重影响了报表、高层决策分析的效果。

• 大量分散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对照和映射关系复杂,企业无法保证业务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主数据结构定义复杂,把大量的信息含义定义到了数据编码结构中,数据校验存在大量人为判断和手工操作,没有有效的数据清理手段和工具,缺乏质量保证过程。

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数据资产价值的实现,因此,有效的主数据管理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来自业务的需求是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的根本驱动力。因此,业务驱动是实施主数据管理的必要条件。

1. 面向业务集成的需求驱动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内的信息系统应用越来越多,数据量高速膨胀。例如,某著名保险集团拥有1.1亿左右的长期客户、13条产品线、60多个业务系统,约200TB规模的业务数据,这些海量的、分散在不同角落的数据导致了数据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和管理的困难。同时,企业内部的业务区分或行政分化也在不断地制造着企业数据交互的断层。这样的趋势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业务信息系统中的业务连贯性和数据的完整性予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核心业务实体的跨业务协同和跨系统共享产生了具体的要求。主数据的统一管理使得企业能够集中化管理数据,在分散的业务系统间保证了主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如图2-5所示。

图2-5 进行主数据管理的企业内部数据集成

2. 面向企业变革的需求驱动

“面对未来,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未来是不确定的。”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德勤咨询德勤咨询(Deloitte Consulting),德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之一,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咨询公司前十位。的CEO吉姆·科普兰(Jim Copeland)这样说过。在以全球化和知识管理为特征的新经济下,企业变革已成为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实现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的变革主要包括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管理系统和岗位角色四方面的变革,这四大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信息系统为组织变革提供了工具支持,帮助完成其他三种要素的变革,而其他三种因素的变化也促使信息系统和相关技术的完善,形成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大型企业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方式,不断追求跨越式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这种企业不断变革的趋势,对于分散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协同提出了严峻挑战,其成败的关键和难点就在于主数据层面的整合和管理。

3. 面向高层应用的需求驱动

随着企业对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级数据仓库(Enterprise Data Warehouse, EDW)和商务智能等信息技术被企业广泛应用。这些企业级的信息技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开发、处理,将数据转换为支持企业战略决策的知识,从而帮助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显然,只有在实现数据汇总、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前提下,数据的抽取、转化和加载的过程才有意义,才能提高EDW的工作效率,并为BI数据分析提供可信的数据源。

4. 面向内控审计的需求驱动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信息系统不但是实现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关键工具,更是企业内控体系的监控对象。在美国颁布的SOX法案以及中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由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制定,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等法律法规中,都有对企业内部的数据质量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定。主数据管理保证了企业内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仅能够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视图,而且能够真实地记录变化历史,为管理决策、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正是基于这些业务驱动的诉求,主数据管理才体现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3.2 主数据管理的意义

主数据管理使得企业能够集中管理数据,在分散的业务系统间保证了主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加强主数据规范性。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讲,主数据管理能增强信息化结构的灵活性,构建整个企业内的数据管理基础和相应标准规范,并且能够灵活地适应企业业务需求的变化。

从企业业务的角度来讲,由于主数据在各个业务流程中的使用范围、使用形式不同,主数据管理也将为企业内的各个业务带来不同的收益。例如,对于销售部门,360度的客户数据和产品数据将大大增加交叉销售的机会,提升市场效率;对于采购部门,整合的物资数据和供应商数据使得统一采购、动态资源调配成为可能,从而降低了采购和库存成本。图2-6总结了准确、一致的主数据为各个业务带来的价值。

图2-6 主数据管理带来的价值

对于整个企业而言,主数据管理将为企业带来以下优势。

1. 构建集中的主数据标准化体系,实现流程驱动和数据管控

通过数据管控体系和数据运维体系咨询服务,对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流程、角色与职责进行明晰的定义。通过标准业务流程驱动,构建企业信息基础数据集成和共享平台,实现企业数据层面的战略规划管理。主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支持集团化多组织结构的复杂管理层级,能够构建在多组织结构上的应用系统,兼顾集团公司整体管理和下属企业作业流程之间的平衡。

2. 集中的数据访问,提高数据质量,降低数据集成成本

构建通用的、方便的、集中处理的数据总线,实现一致性的企业数据视图,大大降低数据交互访问的复杂性。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标准化数据服务,实现访问的透明化。数据自动化服务实现了统一的业务访问标准,主动分发服务保证了相关业务目标系统数据的变更同步性。通过数据总线,以灵活、可持续的方式支持任何面向业务的规则集合,保证数据的唯一和规范,大幅降低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成本。应用数据标准模型和多重关联校验规则,对前端数据输入源头实现可靠的控制,有效降低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数据问题,提高数据应用质量。

3. 提升数据资产管理成熟度,实现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基于标准的数据管理模型,实现基于数据平台的规则整合、统一定义和发布等事务的集中处理。通过数据的审计支持,来保证数据变化经过严格的审批;通过数据管理的持续优化和绩效改进,提升数据资产的管理成熟度。由此实现主数据申请、校验、审核、发布、维护、变更、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管理,实时跟踪和掌控数据的变化,建立数据的动态历史库,保证数据资产管理的持续优化和绩效改进。

4. 精确决策支持,减少信息统计汇总成本和信息沟通成本

通过集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为所有信息的交互和集成提供统一的编码数据。在异构系统之间协同业务处理的每个阶段,编码信息都是一致的,降低信息核对的成本。通过主数据管理和集成,保证信息来源的唯一性和正确性,为决策支持和数据仓库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源,避免因为基础数据的多样导致信息核对、汇总、统计的失误和错误。数据标准的应用提高了沟通的有效性,节约异构系统之间的交互成本,提升信息化的高端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