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游戏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跳跃

1 跳跳糖

(游戏设计:李赟)

游戏名称

“跳跳糖”。

游戏目标

1.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学习双脚原地向上跳,轻巧落地。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全身的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发展。

游戏准备

1.蓝色、黄色、红色的纸制帽子若干顶(总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幼儿会说儿歌。

游戏玩法

1.幼儿自选一顶帽子戴在头上,站成大圆圈。

2.教师和幼儿一起,一边说儿歌,一边按照儿歌的歌词做动作:

“我是一颗跳跳糖,(大家一起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行进跳)

跳来跳去真有趣。(同上)

向前跳,向后跳,(向圆心跳,面向圆心向后跳)

还能跳得高高的。(面向圆心原地纵跳)

一二三,跳跳跳!”(同上)

3.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跳。

教师说:“蓝色跳跳糖向前跳。”戴蓝色帽子的幼儿就向圆心跳,其他的幼儿蹲下。

教师说:“红色跳跳糖向上跳。”戴红色帽子的幼儿就原地纵跳,其他的幼儿蹲下。

教师说:“黄色跳跳糖向后跳。”戴黄色帽子的幼儿就面向圆心向后跳,其他的幼儿蹲下。

4.教师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把握游戏结束时间。

游戏规则

幼儿按照教师发出的指令行动,做错了的幼儿要模仿一种小动物的叫声。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3-4岁的幼儿。

2.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落地时要屈膝轻轻落地,以保护膝盖。

3.在选择场地时,教师应选择有弹性的地面,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跳跃对幼儿的膝关节造成损伤。

4.随着幼儿熟悉游戏玩法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变换游戏玩法。例如,听指令做相反的动作,教师说“蓝色跳跳糖跳一跳”的时候,戴蓝色帽子的幼儿蹲下,其他的幼儿跳一跳。

(游戏“跳跳糖”参照图1-19)

图1-19 游戏“跳跳糖”

2 小青蛙找朋友

(游戏设计:孟帆)

游戏名称

“小青蛙找朋友”。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并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身体协调地原地双脚连续向上跳及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青蛙妈妈的头饰1个。

小青蛙的头饰或者胸贴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纸板荷叶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小鸭子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每只小青蛙站在一片荷叶上。

2.情境创设:小青蛙和小鸭子是好朋友,它们经常在一起唱歌、做游戏。这一天,小青蛙邀请小鸭子到家里做客。小青蛙跳进池塘,看到小鸭子正在池塘里捉小鱼。小青蛙拉着小鸭子的手,一起回家,一起做游戏。

3.游戏开始,青蛙妈妈说:“宝宝们,起床了!”小青蛙一起说儿歌:“小青蛙,起床啦,跳一跳,跳一跳,每天锻炼身体好!”小青蛙站在大圆圈的荷叶上,练习原地双脚向上连续跳。

4.青蛙妈妈说:“宝宝们,我们去请小鸭子到我们家里来做客吧!”小青蛙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跳到池塘中心,每人找一个小鸭子玩具,然后双脚行进跳回荷叶。

5.青蛙妈妈说:“宝宝们和小鸭子一起跳舞吧!”小青蛙抱着小鸭子玩具练习原地向上纵跳。

6.青蛙妈妈说:“宝宝们,小鸭子也累了,我们也要休息了。”

7.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小青蛙原地双脚向上跳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的荷叶上进行。

2.每只小青蛙能找一个小鸭子玩具。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3-4岁的幼儿。

2.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有弹性的地面或松软的草地开展游戏,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跳跃对幼儿的膝关节造成损伤。

3.教师可以在游戏前教会幼儿说儿歌,以便游戏顺利进行。

(游戏“小青蛙找朋友”参照图1-20)

图1-20 游戏“小青蛙找朋友”

3 小白兔采蘑菇

(游戏设计:李赟、李慧萍、骆春圆)

游戏名称

“小白兔采蘑菇”。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体验到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轻松自然地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小兔子的头饰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大灰狼的头饰1个。

自制蘑菇若干个(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4倍)。

2.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一名教师扮演大灰狼在场地里藏好,另一名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白兔在自己的家里。

2.游戏开始,兔妈妈和小白兔分别从家里出发,跳向大森林的方向,一边跳一边说儿歌:“小白兔蹦蹦跳,跳到森林采蘑菇,蘑菇大呀蘑菇香,多吃才能身体棒!”

3.小白兔一边说儿歌,一边进入大森林里采蘑菇。采到蘑菇的小白兔在大森林里自由跳跃。

4.兔妈妈说:“宝宝们,要小心,大灰狼来了!”兔妈妈说完,大灰狼跳出来抓小白兔。小白兔立刻跑回自己的家。

5.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每只小白兔每次只能采一朵蘑菇。

2.大灰狼只有听到兔妈妈说“大灰狼来了”的时候,才能出来抓小白兔。

3.大灰狼轻轻拍到小白兔的身体,就算抓住小白兔。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地面或松软的草地开展游戏,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跳跃对幼儿的膝关节造成损伤,同时避免幼儿在追逐时摔伤。

3.场地不宜过大,避免幼儿过于疲劳。

4.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以由幼儿扮演大灰狼。

5.不建议组织太小的幼儿玩本游戏,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避免他们产生心理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游戏“小白兔采蘑菇”参照图1-21)

图1-21 游戏“小白兔采蘑菇”

4 勇敢的小龙虾

(游戏设计:孟帆、梁佳)

游戏名称

“勇敢的小龙虾”。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体验到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2.练习单脚连续跳和双脚连续跳。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及动作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呼啦圈若干个(20个左右)。

2.将呼啦圈摆成两行,一行圈与圈间隔相等的距离,一行圈与圈相连。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情境创设:小龙虾在河里幸福地生活,但是有一天,有人在小河里布了网,要捕捉小龙虾。勇敢的小龙虾要跳起来躲避网子,到达小河安全地区,这样才可以自由地生活。

2.幼儿扮演小龙虾站在起点线后,自己选择用单脚跳或者双脚跳的方式,从呼啦圈的一端跳到另一端。

3.所有的小龙虾都到达小河安全地区后,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幼儿自己决定是用单脚跳还是双脚跳的方式完成跳跃,途中不能变换。

2.选择双脚跳的时候,幼儿的脚落地后不能移动位置,要连续起跳。

3.如果幼儿选择单脚跳,在同一个呼啦圈内可以跳多次,但中途不能换脚。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教师要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根据对自己能力的判断,选择单脚跳或双脚跳,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幼儿挑战自我。

3.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地面开展游戏,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跳跃对幼儿的膝关节造成损伤。

4.摆放两行呼啦圈时,可以有一行圈与圈之间的距离稍长,作为双脚跳的行进路线。另一行的圈与圈之间可以紧紧相连,作为单脚跳的行进路线。

(游戏“勇敢的小龙虾”参照图1-22)

图1-22 游戏“勇敢的小龙虾”

5 聪明的小白兔

(游戏设计:杨雪扬、李慧萍)

游戏名称

“聪明的小白兔”。

游戏目标

1.喜欢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体验到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

2.能双脚并拢有节奏地连续向前行进跳。

3.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以及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呼啦圈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在场地中摆上呼啦圈当作兔子的家。

2.一名教师躲在场外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小白兔。

3.游戏开始,小白兔一起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在大圆圈内双脚并拢连续跳。

4.教师喊:“老狼来啦!”,小白兔迅速跳进呼啦圈内抱头蹲下。

5.大灰狼检查小白兔是否有说话声或笑声,如果有就将其捉出圈外。如果没有,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规则

1.说儿歌时,小白兔要在大圆圈内四散地双脚跳,不能只在家附近原地跳或站立。

2.大灰狼出来后,小白兔要躲在家里,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

3.每个呼啦圈里只能有一只小白兔进入。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幼儿保持动作静止的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游戏“聪明的小白兔”参照图1-23)

图1-23 游戏“聪明的小白兔”

6 青蛙和鳄鱼

(游戏设计:杨雪扬、邓敏)

游戏名称

“青蛙和鳄鱼”。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体验到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2.练习立定跳远。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小青蛙的头饰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场地上画有荷叶若干片,荷叶间隔为35厘米左右。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情境创设:小青蛙的家在小河的一边,河里住着一只大鳄鱼。小青蛙回家的时候,要从荷叶上轻轻地跳过去。如果鳄鱼出来了,小青蛙要一动不动地站在荷叶上,等鳄鱼走了,再继续跳回家。

2.游戏开始,幼儿头戴小青蛙头饰,站在起点线后。

3.教师说:“小青蛙,回家吧!”小青蛙依次用双脚从一片荷叶跳向另一片荷叶。

4.教师说:“鳄鱼来了!”小青蛙立刻一动不动地站在荷叶上。

5.教师说:“鳄鱼走了!”小青蛙继续在荷叶间跳跃。

6.教师重复发出指令,小青蛙按照指令跳或者停。

7.教师说:“天黑了!”小青蛙向家的方向跳跃。

8.小青蛙全部跳回家后,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小青蛙要用立定跳远的动作在荷叶间跳跃,双脚要始终在荷叶上,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

2.鳄鱼来的时候,小青蛙要保持安静且不能动。如果发出声音或者动了,也有被吃掉的危险。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3-4岁的幼儿。

2.游戏中虽然有鳄鱼这个角色,但不建议出现鳄鱼的形象,教师只是告诉幼儿会有被鳄鱼吃掉的危险即可,以免幼儿紧张害怕。

3.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地面开展游戏,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跳跃对幼儿的膝关节造成损伤。

7 青蛙跳荷叶

(游戏设计:赵娜、韩巧巧、郭宏)

游戏名称

“青蛙跳荷叶”。

游戏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练习立定跳远。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小青蛙的头饰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幼儿会说儿歌。

3.地面上画有荷叶若干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4倍)。

游戏玩法

1.幼儿头戴小青蛙的头饰扮演小青蛙,教师扮演青蛙妈妈。

2.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一起说儿歌:“小青蛙,本领大,捉害虫,保庄稼,跳跳跳,呱呱呱,捉住害虫保庄稼!”说完儿歌,小青蛙跳上荷叶,并在荷叶间自由地跳跃。

3.约50秒后,青蛙妈妈说:“小青蛙,休息啦!”小青蛙站在荷叶上拍拍大腿、小腿,再甩甩腿,放松一下身体。

4.小青蛙稍事休息后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规则

1.小青蛙要用立定跳远的动作完成在荷叶间的位置转换。

2.小青蛙落地时,双脚要踩在荷叶上。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幼儿。

2.荷叶之间的距离视幼儿立定跳远的实际发展水平而定。距离太近,幼儿无须立定跳远,仅用双脚连续跳便可完成游戏,不能达到目标;距离太远,幼儿无法完成。荷叶之间的距离通常在60厘米左右,也可有远近不同的距离,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需要。

3.幼儿每次跳跃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当休息和放松。

(游戏“青蛙跳荷叶”参照图1-24)

图1-24 游戏“青蛙跳荷叶”

8 跨跳过小河

(游戏设计:杨雪扬)

游戏名称

“跨跳过小河”。

游戏目标

1.积极参与游戏,并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2.练习助跑跨跳,跨跳距离约40-50厘米。

3.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游戏准备

1.皮球若干个(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4倍)。

2.场地的中间画两条间隔45-50厘米的平行线。将皮球当作西瓜放置在场地的一端。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分散地站在场地的一端。

2.游戏开始,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咱们种的西瓜熟了,今天我们要跨跳过小河去摘西瓜,再抱着西瓜跨跳过小河回到这里。”

3.幼儿跑到小河边,跨跳过小河,抱起一个大西瓜,往回跑,再跨跳过小河,将西瓜放在家里。

4.幼儿可以重复游戏,直至西瓜全部被运回家。

5.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幼儿每人每次只能抱一个西瓜。

2.幼儿抱西瓜跑回的过程中,西瓜不能落地,如果掉了要马上捡回,回到西瓜掉落的地方继续游戏。将西瓜放在家里时,要将西瓜放稳,不可以扔。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跨跳的距离以幼儿实际跨跳经验和能力为设定依据,可以适当调整。

9 勇夺小红旗

(游戏设计:孟帆、马迪)

游戏名称

“勇夺小红旗”。

游戏目标

1.喜欢游戏,增强与小朋友们友好合作的意识和勇敢、大胆的精神。

2.练习助跑跨跳,跨跳距离不少于40厘米。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

游戏准备

1.小红旗2面。

2.场地的一端画有一条起点线,中间画有3条宽约40厘米的小河。将小红旗插在场地的另一端。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起点线后。

2.游戏开始,教师发出指令,每队第一名幼儿快跑,跨跳过小河,跑到小红旗前,再绕过小红旗往回跑。与本队下一名幼儿击掌后,排到队尾。

3.下一名幼儿出发,用同样的方法游戏,直至每队最后一名幼儿。

4.每队最后一名幼儿跑到小红旗前,拿起小红旗跑回本队,将小红旗交给本队的第一名幼儿,第一名幼儿将小红旗迅速举起,示意本队完成比赛。

5.先完成的一队获胜。

游戏规则

1.幼儿往回跑的时候,要从场地的外侧跑回。

2.幼儿跨跳过小河时,不能踩线或者踩在线间,否则视为掉进河里。掉进河里的幼儿要重新跨跳过小河。

3.只有每队最后一名幼儿能拿走小红旗。如果被其他的幼儿拿走,要插回原处再继续游戏。

4.如果最后一名幼儿忘记拿走小红旗,要返回取回小红旗。

5.以每队第一名幼儿举起红旗作为完成游戏的信号。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游戏可以先采取非竞赛的形式进行,以便促使幼儿将注意力放在助跑跨跳的动作上。

3.从起点线到小红旗的距离以12米左右为宜。

(游戏“勇夺小红旗”参照图1-25)

图1-25 游戏“勇夺小红旗”

10 小袋鼠运玩具

(游戏设计:孟帆、赵娜)

游戏名称

“小袋鼠运玩具”。

游戏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功感。

2.练习把物品夹在下肢的不同位置行进跳跃。

3.身体的控制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沙包若干个(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4倍)。

呼啦圈4个。

2.在场地的中间画一个圈当作玩具店,将沙包放在呼啦圈内。将4个呼啦圈分别放置在场地的四角,当作袋鼠的家。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扮演小袋鼠,四散地站在场地的一角,教师扮演袋鼠妈妈。

2.情境创设:森林里有一家玩具店今天开业酬宾,可以送大家很多玩具。但是,每次一只小袋鼠只能带回一个玩具,并且只能把玩具夹在下肢上跳回家。

3.游戏开始,袋鼠妈妈说:“我的宝宝们,森林里开了一家玩具店,今天是开业酬宾,可以送我们很多玩具。但是每次每个宝宝只能拿1个玩具,而且要用双脚或者双腿夹着跳回家,你们想去试试吗?”

4.小袋鼠从家用双脚跳到玩具店,拿1个玩具(沙包),尝试用双脚或者双腿的任何位置夹住,再双脚并拢跳回家。

5.讨论动作:你是用什么位置夹住沙包的?跳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窍门?

6.比赛游戏:请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家并站到相应的呼啦圈内,教师根据人数再适当调整。教师说:“我们一共有4个家,每个家的小袋鼠一样多,现在我们进行比赛,看看在1分钟的时间里,哪家的袋鼠宝宝运得玩具最多!如果没有用双脚夹住玩具往回跳,那么玩具店的老板看见就会让你重新来的哦。”

7.4 个家中的小袋鼠按照刚才的游戏玩法去玩具店领取玩具,并放回自己的家。

8.大家一起数数谁家里的玩具最多,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沙包可以夹在下肢的任何位置,例如脚尖夹包、脚跟夹包、膝盖夹包、大腿内侧夹包、小腿内侧夹包等。但在跳的过程中幼儿不可以用手辅助。

2.跳的时候双脚要并拢,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教师和幼儿说游戏的时间是1分钟,但应将时间控制在40秒左右,避免幼儿连续跳跃而过于疲劳。

3.第一次游戏后,教师一定要讨论总结或请方法不同的几名幼儿示范,以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4.引导幼儿每次尝试用不同的位置夹包。

(游戏“小袋鼠运玩具”参照图1-26)

图1-26 游戏“小袋鼠运玩具”

11 投沙包

(游戏设计:李慧萍、刘宇)

游戏名称

“投沙包”。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遇到困难不气馁。

2.练习原地纵跳触物和肩上挥臂投掷。

3.四肢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绳子1根。

沙包若干个。

2.在两棵大树间悬挂绳子,将沙包用活扣系在绳子上。

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投掷线和目标线。

在起点线和绳子间画两条直线。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分成两队。

2.游戏开始,幼儿排成纵队,沿直线向前走,行走时要保持身体平衡。

3.幼儿走到绳子前原地向上跳起,拽下1个悬挂的沙包。

4.幼儿手持沙包跑向投掷线,将沙包投向目标线后各队的投掷区。

5.统计各队投掷区内的沙包数量,数量多的一队获胜。

游戏规则

1.沿直线行走时,幼儿要脚跟对脚尖。

2.投掷时,幼儿的脚不能超过投掷线。

3.幼儿原地纵跳取沙包的时候,如果没有取到沙包,要再次纵跳,继续摘取沙包。

4.投掷到对方区域里的沙包计入对方的数量。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沙包的高度距离幼儿高举的指尖20厘米左右,也可以根据幼儿的纵跳能力适当调整。

3.系沙包的绳可有长有短,让沙包的高度有高有低,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游戏“投沙包”参照图1-27)

图1-27 游戏“投沙包”

12 跳伞

(游戏设计:孟帆、孙佳丽)

游戏名称

“跳伞”。

游戏目标

1.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2.练习从35-40厘米的高处往下跳,学习屈膝轻轻落地,并保持平衡。

3.遵守规则的意识得到培养。

游戏准备

小凳子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游戏玩法

1.幼儿扮演小飞行员,在场地上做飞行训练,重点是下肢的热身运动。

2.游戏开始,小飞行员站在小凳子的后面做好准备,听到教师的指令后每个人登上一个小凳子,两臂前后自然摆动,身体稍微向前倾斜,再向上伸展,往下跳。落地时,双脚前脚掌同时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轻轻落地。

3.小飞行员自由练习。

4.跳伞表演:幼儿分成几组,一组跳的时候,其他组观看并鼓掌加油。

5.教师视幼儿的兴趣和体能状况把握游戏结束时间。

游戏规则

1.每个小凳子上只能站一名幼儿。

2.幼儿要向同一个方向跳,以免相互碰撞发生危险。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5-6岁的幼儿。

2.教师要将动作分解示范,避免幼儿因盲目练习而受伤。

3.教师在指导时要抓住动作的两个关键要领:一是起跳时自然摆臂,伸展身体;二是屈膝落地,脚掌先着地,落地要轻。

4.为了避免幼儿过于疲劳,本游戏需要动静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体力,分配运动的密度。

5.本游戏可以配以纱巾为道具,跳下时好像降落伞般打开,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

(游戏“跳伞”参照图1-28)

图1-28 游戏“跳伞”

13 数高楼

(游戏整理:李赟、宋海燕)

游戏名称

“数高楼”。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体验到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2.练习单脚、双脚连续转换跳跃,立定跳远能跳过50厘米。

3.腿部的力量和全身动作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游戏准备

安全有弹性的场地,地面上画有高楼的图案。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教师根据地面上画好的高楼数量,将幼儿分为若干队。

2.游戏开始,各队的第一名幼儿从高楼的第一层起跳,画有一个房间的楼层单脚落地,画有两个房间的楼层双脚落地。跳到第八层后,双脚向前立定跳远,然后从旁边跑回本队队尾。

3.当前面一名幼儿跳到第八层的时候,各队下一名幼儿起跳。

4.游戏依次进行。

5.所有的幼儿完成跳跃后,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跳跃的动作要连续,幼儿的脚落地后不能来回移动。

2.每个房间里只能有一只脚跳进去,不能踩线。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教师应选择有弹性的地面,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跳跃对幼儿的膝关节造成损伤。

3.本游戏可以作为亲子游戏,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游戏“数高楼”参照图1-29)

图1-29 游戏“数高楼”

14 采摘苹果

(游戏设计:孟帆、邓敏、李凡、梁佳)

游戏名称

“采摘苹果”。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体验到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原地纵跳碰触到高于指尖20-25厘米处的物体。

3.能理解并主动遵守游戏规则,弹跳能力和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得到发展。

游戏准备

1.沙包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小筐2个。

绳子1根。

2.两树之间悬挂1根绳子,将沙包悬吊在绳子上。沙包高于幼儿手臂上举后的指尖20-25厘米左右。

在场地的一端距离系有绳子的大树约15米处画一条起跑线,将小筐放置在场地的另一端。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分成两队,站在起跑线后。

2.游戏开始,幼儿听到教师发出“预备——跑”的指令后,每队第一名幼儿快速跑向苹果,到苹果树下原地向上纵跳,摘下一个苹果,跑到前面的果筐前将苹果放进去,再从场地的外侧跑回本队,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排到本队队尾。

3.第二名幼儿出发。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名幼儿。

4.每队最后一名幼儿跑回时,要将果筐带回。

5.最后一名幼儿跑回后,与本队第一名幼儿击掌,第一名幼儿举手示意,游戏结束。先举手的一队获胜。

游戏规则

1.每名幼儿每次只能摘一个苹果。

2.最后一名幼儿跑回与本队第一名幼儿击掌后,第一名幼儿才能举手示意本队完成游戏,先举手的一队获胜。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5-6岁的幼儿。

2.苹果的高度可以根据幼儿原地纵跳的实际能力适当降低或提高,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游戏“采摘苹果”参照图1-30)

图1-30 游戏“采摘苹果”

15 闯关游戏

(游戏设计:韩巧巧、赵娜、谢珍金)

游戏名称

“闯关游戏”。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主动遵守游戏规则。

2.立定跳远的动作更加协调、灵活。

3.腿部的肌肉和身体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和提高。

游戏准备

1.大游戏圈若干个(数量为5的倍数)。

写有号码1-10的纸条。

2.将大游戏圈两两间隔5米左右的距离,摆成一条直线,每5个为一组。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自愿结合,8-10人为一组,抽签决定每名幼儿的游戏顺序。

2.1 号幼儿和2号幼儿猜拳,赢的幼儿(假设是1号)站进1号圈。

3.3 号幼儿与刚才猜拳输了的幼儿(假设是2号)猜拳,赢的幼儿(假设是2号)进入1号圈。

4.1 号圈中的两名幼儿猜拳,赢的幼儿(假设是1号)用立定跳远的动作跳入2号圈。4号幼儿与3号幼儿猜拳,赢的幼儿(假设是3号)进入1号圈。

5.以此类推,每次猜拳赢的幼儿晋级一个游戏圈,直至跳到5号圈。

6.第一个到达5号圈的幼儿是第一名,第二个到达的幼儿是第二名,以此类推。

7.当没有进入1号圈的幼儿只剩一名时,这名幼儿直接进入1号圈和1号圈里的幼儿猜拳;当1号圈中只剩一名幼儿时,这名幼儿站在1号圈中直接和2号圈里的幼儿猜拳。赢的幼儿晋级下一个游戏圈,以此类推。

8.当4号圈里只剩一名幼儿时,这名幼儿直接以立定跳远的动作跳进5号圈。

9.最后一名跳进5号圈的幼儿学小青蛙叫,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幼儿要按照抽签的顺序依次猜拳。

2.每次猜拳赢的幼儿要用立定跳远的动作晋级下一个游戏圈。

3.当后面没有人可以和自己猜拳的时候,可以站在原地直接与上一级游戏圈的幼儿猜拳。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5-6岁的幼儿。

2.每组游戏圈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以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3.当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以将游戏圈摆成圆形,让游戏路线循环起来。

4.本游戏方法也可以用于练习单脚跳、双脚连续跳、跨跳等动作。

(游戏“闯关游戏”参照图1-31)

图1-31 游戏“闯关游戏”

16 打竹舞

(游戏整理:杨雪扬、谢珍金)

游戏名称

“打竹舞”。

游戏目标

1.敢于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游戏,体验与小朋友们相互配合做游戏的快乐。

2.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节奏,在不断变化距离的竹竿间跳跃前行。

3.跳跃的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

4.注意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得到发展。

游戏准备

1.教师将一样长的竹竿6根平行摆放在地上。

2.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自愿结合,分成两组,一组为打竹组,一组为跳竹组。其中,打竹组有6名幼儿,其余的幼儿为跳竹组成员。

2.打竹组的6名幼儿分别站在竹竿两端,每端3个人。幼儿蹲下后,每只手攥住一根竹竿的顶端。

3.跳竹组的幼儿排成一列纵队,与竹竿的方向垂直,站在第一根竹竿的外侧。

4.游戏开始,教师按“一拍一动”说唱节奏:“合合、开开,合合、开开,预备,开始!”同时双手做出合并或打开的提示动作。打竹组的幼儿按照教师的节奏,攥住竹竿做开合的动作。

5.教师用手指挥打竹组的幼儿继续做开合动作,同时带领跳竹组的幼儿说唱节奏:“跳跳、跳跳。”

6.当打竹组的幼儿均能按照节奏有规律地开合竹竿时,跳竹组的第一名幼儿开始在较宽的两根竹竿之间跳跃前行。跳完6根竹竿后,再从打竹组幼儿的身后绕回到跳竹组的队尾。

7.当前一名幼儿跳到最后一根竹竿外面时,下一名幼儿开始跳。直至所有的幼儿跳完。

8.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9.所有的幼儿跳完竹竿后,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打竹组的幼儿必须按照同样的节奏做同样的动作。当教师说到“合合”的时候,每名幼儿的两只手要相靠。当教师说到“开开”的时候,每名幼儿的手要与相邻幼儿的手相靠。这样才能保证竹竿有节奏、有规律地变动位置,也才能保证跳竹组的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在竹间跳跃。

2.打竹组的幼儿打开双手的距离不应小于肩宽。

3.跳竹组的幼儿在跳跃时,必须按照节奏在每个竹竿间跳跃两次,然后再跳进下一个竹竿间。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6岁以上的幼儿。

2.教师先做一遍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做游戏时,教师可以配合音乐和优美的舞蹈,用多种节奏展示竹竿不同的开合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3.教师要先引导幼儿学会打竹组的动作,以便幼儿更好地把握节奏。

4.在幼儿进行竹竿间跳跃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发挥想象模仿在竹竿间有节奏地行进跳跃。

5.游戏最好由两名教师组织,一名教师带领打竹组的幼儿做动作,另一名教师带领跳竹组的幼儿做动作。

6.做游戏时,幼儿必须保持精力集中并相互配合,每名幼儿可以用语言来集中注意力或提示动作,教师不要过多说话以免干扰幼儿。

7.当幼儿能够按照最基本的节奏打竹竿和跳竹竿后,可以变换打竹竿的动作,如“开合、开合”等。

8.为了方便幼儿攥住竹竿,所用竹竿不能太粗。

(游戏“打竹舞”参照图1-32)

图1-32 游戏“打竹舞”

17 快乐纸球

(游戏设计:谢珍金、尤凤娇)

游戏名称

“快乐纸球”。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并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用脚夹住纸球向前连续跳跃,并练习通过收腹和摆腿动作将纸球前向抛出。

3.下肢和腹部的力量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用纸裹成的球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小筐若干个(2个以上)。

2.场地的两端各画一条线,表示起跳线和终点线。

将纸球分成几份装在小筐里,放置在起跳线处。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分成若干组,成纵队站立在起跳线后,每组排头的位置放一个装有纸球的小筐。

2.游戏开始,排头的幼儿双脚夹住一个纸球,向前连续跳跃。

3.幼儿夹球跳到终点线后,向上跳起,同时收腹,用双脚用力把纸球向前抛出。

4.抛出后,幼儿从外侧跑回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排到本组的队尾。

5.依次轮换,直至最后一名幼儿完成。

6.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整个游戏中,除了幼儿在起跳前的准备阶段可以用手把纸球夹好以外,夹球跳跃和夹球抛出的过程都不能用手帮助。

2.夹球跳的过程中,幼儿不能用脚将球往前踢。

3.接力赛时,前一名幼儿必须与后一名幼儿击掌,后一名幼儿方可出发。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5-6岁的幼儿。

2.当幼儿掌握了用脚夹球向前抛出的技能后,可以在终点线前面画一条目标线,让幼儿将球夹抛出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让幼儿使用腹部和腿部的力量,促进幼儿全身动作协调性的发展。教师也可以在终点线的前方放置纸盒,让幼儿向纸盒内夹抛纸球。

(游戏“快乐纸球”参照图1-33)

图1-33 游戏“快乐纸球”

18 青蛙跳跳赛(游戏设计:张帅)

游戏名称

“青蛙跳跳赛”。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知道身边的材料可以当作游戏材料。

2.练习双脚连续跳越障碍物。

3.脚部的肌肉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加强。

游戏准备

1.高5-25厘米不等,宽约10厘米的牛奶纸盒、纸砖或者插塑等若干个(数量在20个以上)。

大纸箱2个,放置在终点线处。

2.场地的两端分别画有起跳线和终点线。在两条线之间,每隔40厘米左右的距离放1个障碍物。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扮演小青蛙,分成两组,站在起跳线后。

2.情境创设:小青蛙进行双脚跳过障碍物的比赛。

3.游戏开始,教师说:“今天小青蛙们要来比一比,谁双脚跳的本领高。前面有一些障碍物,小青蛙要双脚并拢,连续跳过每一个障碍物,然后跳着绕过大纸箱,从外侧跑回队伍。”

4.每组第一名幼儿听到教师发出的指令后出发,跳跃过障碍物,绕过大纸箱,再跑回来。

5.当第一名幼儿跳过3个障碍物后,第二名幼儿出发。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6.两组竞赛:前一名幼儿跑回后,与下一名幼儿击掌,下一名幼儿出发。

7.最后一名幼儿跑回队伍后,游戏结束。先完成的一组获胜。

游戏规则

1.幼儿要双脚并拢从障碍物上方跳过,不能分腿跳跃、跨跳或迈过障碍物。

2.跳跃时,幼儿的动作要连贯,脚落地后要随即跳起,不能移动或停顿。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5-6岁的幼儿。

2.教师设置障碍物时,可以一排矮一些,一排高一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做出选择。这样有助于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同时可以减少某些幼儿对跳跃障碍物的畏难情绪。

3.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组合障碍物,变化它们的长、宽、高。

(游戏“青蛙跳跳赛”参照图1-34)

图1-34 游戏“青蛙跳跳赛”

19 跳跳棋

(游戏设计:李赟、尤凤娇)

游戏名称

“跳跳棋”。

游戏目标

1.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2.练习双脚连续跳过高度为15厘米左右的障碍物。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游戏准备

1.高度约15厘米、宽度约10厘米的纸砖若干个(约40-60个)。

大骰子4个。

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彩带或手环若干个(数量分别为幼儿人数的1/4)。

2.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分为红、黄、蓝、绿4组,每组幼儿在手腕处系一条与本组名称一样颜色的彩带或手环。每组派出一人在骰子区掷骰子,其他的组员排队站到起点线后。

2.游戏开始,每组掷骰子的幼儿掷骰子,本组第一名幼儿根据骰子的点数向终点线方向,双脚并拢,连续跳跃障碍物。例如,骰子掷出的是数字3,这名幼儿就跳过3个障碍物。3.第一名幼儿达到终点线后站到本组的集合区,下一名幼儿继续游戏。

4.所有的幼儿均完成跳跃后,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每名幼儿跳跃的障碍物数量要与所掷骰子的点数一样。

2.临近终点线时,如果骰子的点数超出到达终点线所剩的障碍物,幼儿到达终点线后无须再往回跳。

3.每组掷骰子的幼儿要负责检查本组每名幼儿是否按照骰子的点数跳跃。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5-6岁的幼儿。

2.当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教师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例如,幼儿临近终点线时,骰子的点数大于到达终点线所需跳跃的障碍物数量,剩余步数可以作为下一名幼儿出发跳跃的步数。

3.为了让幼儿有更多机会连续跳跃,骰子上的点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从数字3到数字5,每个数字有两个面。

4.为避免幼儿过多等待,每组幼儿的人数不宜过多,以3-4名幼儿为一组比较适宜。

5.每组第一名幼儿跳完所有的障碍后,教师可以负责检查本组幼儿是否按照骰子的点数跳跃。如果几组之间进行比赛,这名幼儿还可以作为裁判检查其他的组。

6.纸砖可以随意组合,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调整障碍物的高度和宽度。

(游戏“跳跳棋”参照图1-35)

图1-35 游戏“跳跳棋”

20 跳跃明星

(游戏设计:张帅)

游戏名称

“跳跃明星”。

游戏目标

1.喜欢与小朋友们合作游戏,具有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

2.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行进跳跃过障碍。

3.下肢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可背的小背篓2个。

网球若干个(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

障碍物若干个(20个左右,高度为5-10厘米,宽度约为10厘米)。

2.场地的两端画有起跳线和终点线,在终点线处放置1个装有网球的纸箱。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情境创设:小兔子要评选跳跃明星。比赛方法是小兔子双脚并拢,连续跳跃障碍物,将对面的球运回来。

2.游戏开始:幼儿扮演小兔子,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排成两列纵队站在起跳线后。

3.教师发出指令后,每组第一名幼儿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行进跳跃过障碍物,跳到终点线后拿一个网球,再从外侧跑回。前面一名幼儿出发跳过3个障碍物后,下一名幼儿出发。幼儿依次进行游戏,直至最后一名幼儿跑回。

4.两组竞赛:每组第一名幼儿背好小背篓,听到指令后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行进跳跃过障碍物,到终点线后从纸箱里取出一个网球,放入小背篓里。然后从外侧跑回自己的队伍。第一名幼儿将小背篓交给第二名幼儿,并协助其背上后,然后站到本队的队尾。第二名幼儿出发。每组最后一名幼儿完成后,游戏结束。

5.计时比赛:教师计时3分钟,两组幼儿用与上面竞赛相同的动作完成游戏,计时结束。统计每组小背篓里有多少个网球,数量多的一组为胜利组。

游戏规则

1.幼儿跳跃过障碍物的时候要两腿并拢,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2.每名幼儿每次只能运回1个网球。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依次而行”“两组竞赛”“计时比赛”这三种组织形式可以任意选择,不必一次活动全部完成。

3.教师可以选择纸砖当作障碍物,因为纸砖可以任意组合成不同高度和宽度的障碍物,有助于幼儿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选择。

(游戏“跳跃明星”参照图1-36)

图1-36 游戏“跳跃明星”

21 小鲤鱼跳龙门

(游戏设计:孟帆、李岩)

游戏名称

“小鲤鱼跳龙门”。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愿意遵守游戏规则。

2.练习从高约30厘米的地方往下跳,学习屈膝轻轻落地的动作。

3.敢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品质得到培养。

游戏准备

鲤鱼的头饰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高度约30厘米的椅子若干把(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节奏欢快的音乐。

游戏玩法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热身运动。幼儿扮演小鲤鱼,教师扮演鲤鱼妈妈。

2.情境创设:小鲤鱼要在鲤鱼妈妈的带领下练习跳龙门的本领。

3.游戏开始,小鲤鱼跟在鲤鱼妈妈的后面做游泳的动作,一边游一边说儿歌:“鲤鱼鲤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来游去真高兴,我们都是好朋友。”

4.鲤鱼妈妈说:“钻到河底找一找。”小鲤鱼弯腰游泳做找食物的样子。

鲤鱼妈妈说:“伸出头来瞧一瞧。”小鲤鱼踮起脚做向上游的动作。

鲤鱼妈妈说:“龙门到了,跳过去!”小鲤鱼站到椅子上,双腿屈膝,轻轻跳下,然后做游泳的动作。

5.小鲤鱼可以反复练习跳龙门的动作。

6.小鲤鱼跟随鲤鱼妈妈回到小河里休息,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每把椅子上只能站一名幼儿。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4-5岁的幼儿。

2.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跳下的动作,引导幼儿跳起时双臂自然前后摆动,身体向上伸展;落地时要屈膝弯腰,轻轻落地。

3.教师可以在场地的四个方向分别摆放一些椅子,加大幼儿练习从一定的高度向下跳这一动作的密度。

(游戏“小鲤鱼跳龙门”参照图1-37)

图1-37 游戏“小鲤鱼跳龙门”

22 种树

(游戏设计:赵娜)

游戏名称

“种树”。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愿意与小朋友们一起合作,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2.动作连贯、流畅且快速地单双脚交替跳跃。

3.腰腹部和腿部的力量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1.呼啦圈若干个(约24个)。

自制小树若干棵(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场地的一端画起点线,另一端放置两个呼啦圈,其余的呼啦圈摆成两行。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自愿结合,分成两队,每名幼儿手拿一棵小树,在起点线后站好。

2.游戏开始,教师发出“种树比赛现在开始,预备——跑”的口令后,每队第一名幼儿出发,跳过呼啦圈,跑到前方的呼啦圈前,将手中的小树种到里面。从场地的外侧跑回,与下一名幼儿击掌后站到本队的队尾。

3.第二名幼儿出发,用同样的方式完成游戏,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名幼儿。

4.最先完成游戏的一队获胜。

5.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跳过呼啦圈的时候,幼儿要根据呼啦圈摆放的方式单双脚交替跳,每个圈只能有一只脚跳进去。

2.跑回的幼儿与即将起跑的幼儿以相互击掌为接力信号,没有击掌就不能起跑。

3.幼儿跳跃的时候动作要连贯,脚落地后不能移动或改变位置,也不能停顿。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5-6岁的幼儿。

2.每次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呼啦圈的摆放方式和数量,以便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种树”参照图1-38)

图1-38 游戏“种树”

23 跳圈圈

(游戏设计:杨雪扬)

游戏名称

“跳圈圈”。

游戏目标

1.喜欢尝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

2.学习双手持圈上下环绕身体,并在经过脚的时候双脚跳过呼啦圈。

3.全身运动的协调性得到提高,勇敢的品质得到培养。

游戏准备

1.稍大的呼啦圈若干个(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幼儿有跳绳的经验。

游戏玩法

1.游戏开始,幼儿用双手从外侧握住呼啦圈,双臂在体前稍屈肘,双手手腕向下压,使呼啦圈远离身体的一端向下,当呼啦圈在体前处于直立状态时,幼儿双脚跳进圈内。幼儿继续转动手腕,让呼啦圈继续向身体后方环绕,经头顶回到最初位置。一个跳圈动作完成。

2.幼儿连续重复以上动作,尝试将跳圈的动作连贯起来。

游戏规则

呼啦圈的环绕路线应以双手持圈位置为圆心。每次跳进圈后,呼啦圈的行进路线是套着幼儿的身体,从身体的后方自下而上,直到身体的前方。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6岁左右的幼儿。

2.跳圈的方法和跳绳一样,可以在幼儿会跳绳的基础上开展本游戏。

3.呼啦圈有一定的形状限制,因此在跳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身体稍作蜷缩,以保证呼啦圈顺利套过身体。

4.为了保证呼啦圈可以顺利地套过幼儿的身体,教师应选择稍大的呼啦圈。

24 跳绳接力

(游戏设计:杨雪扬)

游戏名称

“跳绳接力”。

游戏目标

1.喜欢团队游戏,愿意为团队的胜利做出努力。

2.练习连续单人单摇跳绳,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

3.能快速计数,注意力得到发展。

游戏准备

1.单人使用的跳绳若干根(数量为幼儿人数的1/4或者1/5)。

2.幼儿会单人单摇跳绳。

游戏玩法

1.幼儿自愿结合,分成4-5个小组,每组一根跳绳。

2.游戏开始,每组出一名幼儿连续跳绳,本组的其他幼儿帮助点数计数。

3.第一名幼儿没有跳过绳时,换本组第二名幼儿跳绳。第一名和第二名幼儿的跳绳数累计计算。

4.以此类推,直至本组所有的幼儿跳绳结束,各组报出总数,数量由多至少排序。

5.计时比赛:教师计时3分钟,幼儿的游戏方法同上。如果3分钟内同一组内每一名幼儿均已跳过,可以再从第一名幼儿开始跳绳继续游戏。计时结束,统计各组跳绳总数,数量由多至少排序。

游戏规则

1.同一组内幼儿跳绳的数量连续计数,最后以各组的总数作为对比依据。

2.只计跳过绳的数量,没有跳过的不在计数范围之内。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6岁左右的幼儿。

2.每组幼儿人数不宜过多,以不超过4人为宜。

25 跨栏小健将

(游戏设计:李赟、赵娜)

游戏名称

“跨栏小健将”。

游戏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连续3次助跑,跨跳过高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的平行线。

3.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全身动作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游戏准备

1.皮筋6根。

小椅子6把。

2.将皮筋系在小椅子上,高度约为40厘米。每两根皮筋之间宽约25厘米,共3组。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1.幼儿分成两队,站在起点线后做准备。

2.游戏开始,每队第一名幼儿出发,助跑跨跳过高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的平行线,完成3次后,从外侧跑回本队的队尾。

3.当第一名幼儿助跑跨跳过第二道平行线后,下一名幼儿出发,依次进行游戏。

4.两队竞赛:第一名幼儿要完成3次跨跳后,从外侧跑回本队,与第二名幼儿击掌,第二名幼儿方可出发。如此循环进行。

5.最后一名幼儿跑回与本队第一名幼儿击掌,游戏结束。幼儿先跑回的一队为优胜队。

游戏规则

1.非竞赛时,幼儿要依次进行游戏,当前一名幼儿跳过第二道平行线时,下一名幼儿就要出发。

2.竞赛时,必须以击掌为下一名幼儿起跑的信号,跑回的幼儿如果忘记击掌,下一名幼儿就不能出发。

指导建议

1.本游戏适合6岁左右的幼儿。

2.在最初练习助跑跨跳的时候,幼儿可以先从跨越没有高度的平行线开始,例如在地面上画平行线。然后,再练习跨跳有一定高度的单线,例如单根皮筋。最后,再跨跳既有高度又有宽度的平行线。

3.游戏场地不宜过大,长度以15米左右为宜。太长的距离容易使幼儿感到疲劳,出现动作变形而导致摔倒。

(游戏“跨栏小健将”参照图1-39)

图1-39 游戏“跨栏小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