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回顾、梳理、评述了语块理论的发展及基本主张、国内外学界有关语块与语言研究、语块与语言教学的有代表性的探讨及成果。

语言学中对“语块”相关的语言现象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从这一现象被提出到对其进行语言学意义上的描述并下定义、再到语块理论的形成,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和发展时期。语块理论的发展与心理学密不可分。简言之,“语块”可以做两个层面上的理解:认知心理层面的“语块”(也常常被称为“组块”,英语中一般用“chunk”指称),是一种记忆单位;语言结构层面的“语块”(英语中常用“chunks”“formulaic language”等表达),是一种语言单位。严格来说,本书所讨论的“语块”指的是后者,即语言结构层面上的“语块”。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后者是前者在语言结构层面上的一种体现,语言结构层面的“语块”同样具有认知心理层面的意义。

在语言研究领域,关于“语块”的术语五花八门,在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和界定上也多有出入,另外,针对“语块”识别和分类的讨论,角度和方式也多种多样。这些有关“语块”的讨论虽然尚未取得一致性认识,很多问题也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但对于我们认识“语块”、对汉语语块进行界定和分类都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统观汉语学界关于“语块”的研究概况,虽然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总体而言并没有超出西方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和范围,而且多是经验性、举例性的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充分的实证研究。

在语言教学方面,国外英语学界在语块教学方面起步较早,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诸多有益的尝试。相比之下,国内英语学界和汉语教学界还多停留在介绍、“搬运”状态,尤其是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缺乏结合汉语实际的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以及实践应用探索,在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明显不足。不过,近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则显示出了语块的重要性、语块意识的增强和汉语语块研究的潜力。

在接下来的一章,本书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实际,重点探讨汉语及国际汉语教学中语块的界定及选取问题。我们将尝试给出汉语语块的操作性定义,以及汉语语块的选取标准,并制定汉语语块的分类框架,为之后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的选取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