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务礼仪规范与实务(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商务礼仪的内涵

(一)商务礼仪的概念

商务礼仪是针对从事商务工作和相关工作的人员而言的,是根据礼仪适用对象而产生的一个礼仪分支。商务礼仪(特别是国际商务礼仪)是在跨国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的。在跨国商品交换的最初阶段,从事商品交换的人更多的是尊重商品交换地的风俗习惯,商品交换地的老百姓对异国的风俗全然不知。因此,就有入乡随俗的习惯,英文中所说的“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就缘于此。特别是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以及后来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世界市场。这样就开始产生了现代意义的国际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商务人员在从事商务活动中所遵守的交往艺术。商务活动主要有商务推广、商务谈判、往来函电和商务交易等几个方面。它们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会议、会谈、会见、谈判、函电、餐馆、旅行、宴请和庆贺等。为了实现商务活动的有序进行,在长期的国际商务交往中,根据一些惯例,结合世界各地的习俗,逐渐形成了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礼仪原则与方法,它体现的是在充分尊重和确认商务利益的同时,充分尊重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不同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为背景的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特别是礼仪习俗,保证以更加体面和友好的方式顺利完成商务利益的再分配与再确认。

(二)商务礼仪的特征

商务礼仪是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各国人民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规范性

所谓规范性,是指商务礼仪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这种规范性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对他人的态度。无论是具体的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以反映出行为主体的包括思想、道德等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标准。规范即标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规范性体现在商务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商务人员在与交往对象喝咖啡时咖啡匙的使用规范:咖啡匙是专门用来添加奶或糖后搅匀咖啡的;或者当刚煮好的咖啡太热时用来在杯中轻轻搅拌使其冷却;但在饮用咖啡时应把它取出来放在杯碟中。不要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来捣碎杯中的方糖或取其他的食物。虽然咖啡匙的使用只是礼仪中的一个细小部分,但是它却显示出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如果不遵守就会失礼。总之,在任何的交际场合,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礼仪规范。规范的礼仪将有助于交往各方大大提升个人形象以及所在企业的形象,更有助于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2.沿袭性

所谓沿袭性,是指商务礼仪形成本身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是在风俗和传统变化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沿袭性也称继承性或传承性。据《史籍》记载,在夏商时期,作为言行规范的“礼”就已经存在。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我们今天的礼仪形式有很多是从昨天的历史中继承下来的,也有不少优秀的礼仪形式还要继续传承下去。礼仪的沿袭和继承是一个不断扬弃的社会进步的过程。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礼仪虽然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但它也毫不例外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随着各国、各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文化也会互相渗透,尤其是西方礼仪文化引入中国,使中华礼仪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生了更文明、更简洁、更实用的变化。商务礼仪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只有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融汇、发展,才能使其日益规范和全面。

3.时效性

所谓时效性,是指商务礼仪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升华,使其更加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的要求与时代的精神。如在现代礼仪中,已用握手代替了作揖,用鞠躬代替了跪拜。这些都体现了礼仪规范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4.普遍认同性

所谓普遍认同性,是全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虽然商务礼仪会因国家的不同、文化的不同、宗教的不同等而存在差异,但我们也看到不少的商务礼仪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类的共同性。如仪表仪容礼仪、着装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以及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都是世界通用的。商务礼仪的普遍认同性表明社会中的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才能在全社会中通用。

5.对象性

商务礼仪的对象性,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遵守各种礼仪应该区分对象,因人而异。在日常交际中,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应视情景场合和双方的角色地位而有所区别对待。如在接待客人时,如果来访的客人已经不是初次见面,双方会见之初相互问候即可;但如果客人是初次到访,在迎接客人时需要有专人引导客人到接待室,并且引导员应在前进方向的左前方进行引导;在会见介绍双方时,应该先介绍主人再紧接着介绍来访的客人,因为客人有“知情权”,同时也方便客人尽快熟悉陌生的到访环境。所以,在任何交际场合下,交往各方都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交往对象、不同的交际环境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交往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