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劢:“文化转移之枢纽,不外乎人生观。”
20世纪20年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传入中国。这两种思潮在中国产生了强烈的碰撞,掀起一场科学与玄学论战的轩然大波。中国思想界的风云人物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论争,他们利用各种方式陈述自己的观点,批驳对立意见。这场思想交锋,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80年来的全面反思与总结,首先是由张君劢掀起的。
1919年,力主宣传新思想的梁启超、张君劢、丁文江等人前往欧洲。此时,欧洲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恢复时期,满目疮痍的景象击碎了他们对于欧洲的所有美好憧憬。科学是不是万能的?科学是否能给人类带来幸福?这一问题深深困扰了他们,对科学的态度所引发的论战,已是在酝酿之中了。
张君劢
张君劢是近现代政治家、哲学家,他曾留学日本、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学与哲学,回国则大力推崇唯心主义哲学,有玄学鬼之称。1923年,张君劢和丁文江针对人生观展开讨论,开启了近代中国最富哲学色彩的一场论战。图为张君劢。
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提出“科学无论如何发达,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绝非科学所能为力,惟赖人类之自身而己。”“方今国中竞言新文化,而文化转移之枢纽,不外乎人生观。吾有吾之文化,西洋有西洋之文化。”这一演讲稿由《清华周刊》发表后,受到了丁文江的激烈抨击。他在《努力周报》上发表了《玄学与科学——评君劢的(人生观)》一文,指责张君劢为玄学鬼,认为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解决人类道德问题。于是张君劢又发表《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一文与丁文江针锋相对。
两人的论战引起了思想界的轩然大波。梁启超首先以“局外中立人”的身份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公法)》,随即作《人生观与科学》一文以支持张君劢,形成玄学派。而胡适之、任鸿隽、唐钺、吴稚晖等人则站在了丁文江一方,是为科学派,而以陈独秀、瞿秋白、邓中夏为首的唯物史观派也站在了支持科学派的一方。
虽然这次论战参加的人数众多,观点各异,讨论极为热烈,但科学派和玄学派对科学的理解在本质上并无甚差别,争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科学是什么以及科学的功能问题上。玄学派认为:“东西不可易位。”中国的建设应基于其本身的文化基础;而科学派则认为:“东西文化是时间性的,以科学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化也可适用于中国社会。”
这是一场真正的与选择何种社会改造方案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人生观的争论。尽管这次论战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但这一论战却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各主要思想流派关于哲学、科学和东西文化的第一次全面论战,它标志着中国实证哲学流派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哲学的真正开端,对中国以后的哲学发展历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掠影
9月1日,日本关东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造成14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这次地震也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之一。
10月5日,曹锟因贿选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相传他在选举之前,曾行贿380多名议员,给他们发放5000至10000元的贿金,之后又用金钱买取选票,最后当选总统。
11月8日,希特勒带领纳粹分子冲入比尔格布罗伊凯勒尔啤酒店,发动啤酒馆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