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救亡
孙中山:“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深切反思中国国民党存在的问题,将改组国民党提上了议事日程。1923年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后,孙中山由上海回到广州,组建大元帅府,继续国民党的改组工作。这时,中国共产党也在积极努力推进与国民党的合作关系。中共三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与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1923年10月,孙中山筹建了国民党改组委员会,决定来年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11月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65人,其中共产党员占大会代表总数的14%。孙中山致大会开幕词,他说道:“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组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65位代表出席,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图为出席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们。
大会最重要的议程是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宣言的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国的现状。孙中山愤然说道:“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这就是中国的惨痛现实,而“吾国民党则夙以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生路。”
孙中山率国民党要员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大典
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下,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其中孙中山兼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图为孙中山率国民党要员参加黄埔军校开学大典。
宣言的第二部分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的解释,提出:“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民生主义则是“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不谋而合,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三部分规定了国民党对内对外的政策。对外,应取消不平等条约,“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而对于“中国境内不负责任之政府,如贿选窃僭之北京政府,其所借外债……中国人民不负偿还之责任。”对内,则“关于中央及地方之权限,采均权主义。”并规定了普通选举制、集会、结社、言论等自由权以及征兵制度,对农村土地问题、劳工法、教育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均有涉及。
国民党一大制定了新的国民党章程,确定了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组织体系,并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一大后,各地的工农运动、反帝爱国运动、反军阀争民主运动势如破竹,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呼之欲出。但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并不稳固,两者的政见分歧从合作的一开始,就埋下了分裂的伏笔,中国革命仍有着漫长的探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