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阅读分享演讲稿
航天航空学院
贺梦飞
我对《艺术的故事》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是特别沉、特别厚(足足有四五指厚)。这本书不仅“搬运”起来不方便,而且阅读起来有点吃力,看过之后又容易忘记,如此反反复复……以致于每次拿过书来,不是阅读而是欣赏里面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心里总在犯嘀咕——邱校长难道是想把我们都培养成艺术家吗?
当我把这个“嘀咕”跟妈妈诉说的时候,做教师的妈妈却告诉我说:“儿子,邱校长给你们推荐阅读这本书,总有推荐的理由,沉下心来慢慢地品读吧……”是啊,我应该沉下心来慢慢地“品读”,除了看画儿,邱校长想让我们读到些什么呢?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是全书开篇导论的第一句话,贡布里希讨论了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关系,他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实际上,这也正是贡布里希写作本书想要表达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正是这个观点强烈地冲击了我旧有的传统观念,引发了我的深思。
如何理解“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句话呢?
一提到艺术,我们常常感觉艺术是一种触不可及的、神圣的东西,仿佛离我们非常遥远。并且在一般人的固有思维中,艺术往往是高不可攀、不可亵渎、晦涩难懂的东西,普通人随意讨论会被人嘲笑。而贡布里希却说“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统统叫作艺术也无妨”。
本书的译者范景中先生,在《艺术的故事》笺注中提到,这句话来源于费弗尔的一句话“没有历史,只有历史学家”。尼采也说过,“没有哲学,只有哲学家”。在贡布里希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是有待商榷的,定义是人造的,艺术没有本质,艺术的范畴是由文化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其实并没有艺术的定义这种东西,世界上只有创造艺术作品的艺术家而已。艺术没有确切的定义,艺术也不该是高高在上的。艺术由艺术家创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只要你内心有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只要你将内心的美创造出来,不论形式,都是艺术,我们都可以是艺术家。
德国画家丢勒为自己的母亲画的肖像,真实地勾勒出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桑榆晚景,栩栩如生,堪称杰作。
弗兰德斯的画家鲁本斯为自己的儿子画的肖像,画像中小孩子的相貌尽管平庸,但画家通过这幅画把圆头圆脑的小孩子的自然美以及自己对的儿子的挚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此传神的作品依然引人入胜,使人流连忘返。
可见,评价一幅画的优劣不在于这幅画的题材,也不在于你把对象临摹得有多美。只要你将内心的美创造出来,把真实的思想感情自然地、真实地表达出来,表现不论形式,都是艺术,我们都可以是艺术家。这也正印证了贡布里希的观点:“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
在原始社会,绘画和雕塑用来行巫术。因此艺术家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发挥作用”,而不是美不美。原始民族并不把画当作美好的东西去观赏,而是把画当做富有威力的东西去使用。
原始社会洞窟壁画的马、野牛,石头雕塑与神像,铜塑的黑人头像,埃及的艺术家是希腊人的老师,而“我们”又都是希腊人的弟子,因此理解埃及艺术至关重要。埃及艺术表现了古老的信仰在艺术史上的作用(包括金字塔、法老遗体、雕刻都承载了维护永生的功能)。
埃及人的绘画,最关紧要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都遵循同一条法则,这个法则就叫做“风格”。这套风格有很严格的艺术法则,比如,坐着的雕像必须双手放在膝盖上;太阳神必须表现为一只鹰或鹰头;死神必须表现为一只豹或豹头等。这些规则使每一个作品的效果都是稳定的,质朴而和谐。
古埃及的金字塔上的狮身人面像、法老的形象、死神的豹头像,从这些图片中不难看出,古埃及艺术作品遵循着一定的艺术法则,有着共同的艺术风格。只有第十八王朝的国王——阿米诺菲四世才是一个打破传统的“异端派”。他打破了古老神圣的、刻板严肃的传统风格,他让人画的像新颖别致,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整个艺术史上最伟大、最惊人的革命在古希腊的雅典城开花结果。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一旦艺术家开始信赖自己看到的情况,艺术上的巨变就开始发生了。
希腊雕刻艺术十分注重表现人体结构,它鼓励艺术家去探索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学,想方设法去构成一个个令人信服的人体,即使在衣饰飘拂之下也还是历历在目。事实上希腊艺术家掌握了一些技巧,它们可以通过衣饰来表达人体的主要分界,这类手法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表达出了人物的内在感情,使人物成为一个个“动态”的人体。这是埃及艺术所欠缺的。
例如,宙斯神庙中的大理石残块——背负苍穹的赫丘利、著名雕刻家米龙的作品——掷铁饼者、墓碑上的浮雕——赫格索与侍女,这些作品把一个个人物的动态形象塑造得如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们不得不惊叹:艺术家像征服空间一样征服了运动!
圆形大剧场、凯旋门、万神庙等都是典型的罗马建筑。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拱”的使用,用一块块楔形石头拼成拱形是一项颇为困难的工程技术,但罗马人掌握并精通了这项技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罗马人从希腊建筑中取其所好,然后按照需要加以运用,例如制作肖像。这些肖像十分逼真,无美化之嫌。罗马的图拉真记功柱表明艺术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罗马人用图画来叙述英雄业绩。即使是那些废墟现在都还感人至深,正是这些古迹废墟使后世很难忘记“宏伟即罗马”这句话。
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中东宗教对待图像问题非常严厉。制像被禁止,因此东方的工匠开始放纵想象制作出精美的装饰图案。
宗教对艺术的冲击在中国更为强烈,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有角的生硬形状,而是喜欢弯曲的弧线,所画的图像似乎是用许多圆形组合起来的。中国的雕刻也是这样,都好像是在回环旋转却又不失坚固和稳定的感觉。
雕像佛教僧侣图,僧侣的眼部、面颊及耳郭等部位都隐含了弯曲的弧线;非常有名的藻鱼图,鱼儿的形象把弯曲的弧线体现得更加优美、更加淋漓尽致。
而中世纪的艺术看不到任何一种明确、统一的风格,而是许多不同的风格相互抵触,出现了一段黑暗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各种风格开始融合。埃及人画他们知道的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画他们看见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到的东西。他们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述宗教故事的内容和宗旨。
15世纪的艺术告诉人们,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反映出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
这一艺术革命导致后来的艺术家开始试验和追求新颖、惊人的效果。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支配着15世纪的艺术,标志着它跟中世纪艺术的真正决裂。
16世纪初期是意大利艺术最为著名的时期,也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建立在数学学科上的透视法则以及解剖学扩大了艺术家的视野,艺术家开始有别于一般的工匠,他们获得了自由。
这种变化深刻影响着建筑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开始追求建筑物的比例美、内部的宽阔和整体的雄伟壮丽。1506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决定牺牲传统,请布拉特曼以新的方式为他建造教堂。布拉特曼抛弃了西方延续1000年历史的老传统,尽管最终工程与原先的构想有较大出入,但布拉特曼的这种勇于进取的精神是文艺复兴盛期的特点。之后便诞生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样的艺术巨匠。
无论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还是拉斐尔,他们都无愧于艺术巨匠的盛誉,他们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这是我在一个叫雾瞳的博客中,看到的致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颁奖词。
一、Da Vinci达·芬奇
颁奖名片:灵魂画师
推荐理由:因为有了他的存在,世界多了几分斑斓的色彩;因为有了他绝妙的画笔,世界留住了多少秀美的笑靥。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是艺术殿堂的拱顶之石!
颁奖辞:当蒙娜丽莎美丽的微笑映在脑海中时,每个人都会想到你。你努力至极,沥尽心血;你用灵魂作色彩,用生命去勾勒你心中的美。你斑斓了画纸,斑斓了人生,更斑斓了世界。有的人还活着,他已经死了;你死了,可你永远活着!
二、Michelangelo米开朗琪罗
颁奖名片:永恒的艺术家
推荐理由:一生的坎坷没有使他沉沦,他的作品是永恒的,他也是。请仰望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吧,你便会明白,为什么说他是艺术史上难以超越的高峰!
颁奖辞:身心饱受折磨,你没有停下手中执着的刻刀;命运坎坷曲折,你没有放弃自己艺术的梦想。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细节成就了你的完美。你的杰出天赋与坚毅不屈的精神,铸就了你的永恒。你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为“艺术”二字作了最完美绝妙的诠释!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用颁奖词的形式,对艺术家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最高、最准确的评价和赞美。《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巅峰之作,设计优雅,图文辉映,插图赏心悦目,文字清晰闪光,所有这一切,使这本书熠熠生辉。此书值得一读再读,就像美酒佳酿,愈加品赏,愈觉其味隽永。
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艺术教育却又想学习艺术、想了解艺术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个引路人,为你打开艺术世界的一扇晦涩难懂的门。
让我们进入艺术的世界,一起品味艺术的故事,欣赏艺术之美,并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能书写艺术的故事,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
踏进清华门,一生清华人。身为清华学子的我们,拥有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舞台,就要以更坚定、更从容、更自信的姿态面对未来。
若干年之后,我们可以拍着胸膛说:我没有辜负自己自强不息的雄心,我做出了让脚下这片土地为之骄傲的事情,那种自豪是一种艺术,是我们努力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美丽!
作者简介
贺梦飞,毕业于山东省临朐县第一中学,2017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中曾荣获生物学联赛省二等奖、数学竞赛省一等奖、物理竞赛国家三等奖、英语竞赛国家二等奖。
母校寄语
致山东省临朐县第一中学:
祝母校宏图更展,积历史之厚蕴,华章再谱,续未来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