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同行  清华学子感悟《艺术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艺术的故事》读书分享会演讲稿

航天航空学院
薛翔云

清华大学的育人目标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这是最早的版本,现在顺序应该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但我还是愿意按照由基础到高远的顺序。同样,《艺术的故事》带给我的影响也分属这三个方面。

在知识传授方面,第一是名画的知识。所谓名画,我以前在各种传播媒介上见到过,有些我确实感到画面的和谐,有些却不知所云。在书中,作者详解了这些名画的伟大之处,从作者思想、技巧、布局、色彩搭配和光影等角度赏析,使我将艺术美与感性美分离开来。有些情形,二者是统一的,比如波蒂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的人体美掩盖了她身体各部分比例不协调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也是作者为了追求轮廓的和谐而做出的牺牲,二者是统一的。在另外的一些情形中,比如丢勒的《画家之母肖像》,画的是画家年迈的母亲,青春年华已然逝去,谈不上感性美,但是,画家试图表现的是他对母亲浓浓的爱,而他表现这种爱所使用的手法,同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感人的艺术美。

第二是给我以更广阔的视野。有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艺术作品,在这本书中我领略到它们的魅力,并且我感受到艺术的迁移之美。比如凯旋门,以前我知道它是法国的地标建筑,中间一个大门,两边是小门。但在书中,我了解到许多教堂大门的设计思想就是来源于凯旋门,这使我对凯旋门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作者介绍艺术作品,常常会告诉读者背景知识,带给我许多艺术之外的享受,如异国的宗教、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

第三是通过横纵的比较,教给我艺术家的知识。“横”是指某一艺术家其不同作品之间比较,或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家比较,得出他的特色;“纵”是指他的作品与前人比较,或师承,或创新,得出他的风格。比如,作者将中国画家归为一类,认为中国人喜用曲线,且几千年只强调传承,而缺少创新。在西方,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杨·凡·艾克专注细节描绘,不厌其烦,如《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乌切洛钟情透视法,不遗余力,如《圣罗马诺之战》;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擅长光影,不落窠臼,如《君士坦丁大帝之梦》。

在能力培养方面,第一是联系时代背景来鉴赏作品。比如早期的一些宗教画,人物就像是平面的,看起来水平很低。当我对这种作品嗤之以鼻时,作者解释说,从很多细节还是可以看出画家已经掌握了使人物立体起来的技巧,之所以画成平面人物,要联系画作的背景,这并不是纯粹的艺术作品,有宗教宣传的目的,而平面人物最有利于让信徒联想到《圣经》中的场面,感受到耶稣的伟大。这使我想到,不论赏析画作、雕塑、诗歌、散文,不都应该是这样的吗?主观臆断往往会犯错。

第二是比较的技巧。在对比中,我们通常能更快地得出结论,与同时代的人比较,与前代的人比较。这种比较同时也有辩证的思想,一幅作品,通常都同时有其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有时表现为相近题材,时代不同的几副作品,中间的一幅与前代比是杰出的,与后代比又显得逊色了。如波拉切洛的《圣塞巴斯提安殉教》,从前的平面人物画中,摆布人物位置比较简单,正确的素描法出现后,这一问题复杂起来,波拉切洛正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与前人比,他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而与后人比,他的画作布局显得僵硬造作,主次颠倒。用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作品,评价艺术家。

价值塑造方面,第一我想谈创新精神。几乎所有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极富创新精神,比如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芬奇创新了渐隐法,创作了《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创新了描绘肌肉的相互作用的技法,创作了《西斯庭礼拜堂天顶画》;拉斐尔创新了安排人物和构图的技艺,创作了《海中仙女伽拉特亚》。作者批评东方艺术,其中主要一点是批评东方艺术家缺少创新。同样,在科学上、在文学上,只有创新才有质的飞跃,创新是跨越时代的节点。

第三是艺术家对梦想的坚持。起先,艺术的地位很低,艺术家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没有放弃追逐梦想的激情。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地位已大大提高,但米开朗琪罗依然受到阻挠不能用他最喜爱的材料工作,于是他把自己的愤怒转化为动力,四年苦干完成西斯庭天顶画,让自己的艺术热情淋漓地释放。这让我感受到梦想和执念的力量,也激励自己以梦为马,追梦天涯。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艺术的故事》让我一窥艺术世界的美丽多姿。

作者简介

薛翔云,来自山西运城。高中毕业于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年考入清华大学。从运城到北京,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有关人生和哲学,希望能在航天航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母校寄语

致康杰中学:

柴海军老师每年撰写的长对联,盖满白雪的操场,下雨后满是蜗牛的林荫道……三年转瞬即逝,母校的风采刻成了记忆中的明信片。百尺大门东坡气,三千清士子美心。祝母校越办越好,为康中疯狂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