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需要计算
要使得生产得以发展,最首要的条件是能算得清账。经济学诞生之前,人们就在用需求定理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最小的代价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但前提是人们能搞得清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获得的好处是什么。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大军阀朱温(不是猪瘟)建立了后梁。与此同时,另一个大军阀李克用以兴复唐朝为名,与朱温对峙。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唐庄宗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后唐。唐庄宗能征善战,与后来的周世宗柴荣并称英武之君。但灭掉后梁之后,李存勖就开始荒废朝政,宠爱戏子。最终李存勖在叛乱中被戏子所杀,手下大将李嗣源称帝成为后唐明宗。
后晋高祖石敬瑭当初是后唐的一个将领,也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死后,石敬瑭与后唐末帝争夺皇位。为了战胜后唐,石敬瑭向契丹借兵,许以燕云十六州,并向契丹臣服自称“儿皇帝”,自此身背骂名,成为著名的大汉奸。但实际上他不是汉人,所以不是严格意义的“汉奸”。当时契丹国力强盛,石敬瑭一直卑屈以事契丹,训农习战,养兵息民,民众略能从战乱中恢复。
皇帝既以休养生息为国策,臣下也必谋划于此。
(938)后晋金部郎中张铸上奏说:“我看到乡村中的流民,并非不愿耕种,也并非不愿安居乐业,只是因为他们种树还不到十年,垦田不足三顷,将要成为生计之业时,就要被县里征收供应徭役,还课以重税,用严酷的刑罚震慑他们。因此,这些流民才会舍弃产业,另谋出路。请求从今以后,民众垦田五顷以上的,三年之后才付徭役。”后晋高祖采纳。
张铸上奏使流民得以生计,所奏重点在于让人们明确收益与成本的界定。当时的情况是,获得的收成可能被重税所剥夺,付出的成本可能因为徭役而加重,人们于是茫茫然不知所措,干脆一走了之。所以规则必须明确,何为收获,何为付出,而且不可以经常变动。只有这样,为了争取最小代价,人们才知道应该减少什么;争取最大回报,人们才知道应该增加什么。换句话说,人的才智才得以发挥。
石敬瑭对契丹低三下四,从维护他的统治权来看,是正确的策略。石敬瑭死后,他侄子后晋出帝知耻而后勇,毅然对契丹开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何况无算乎?当时契丹国力正强,后晋为契丹所灭。后晋大将刘知远趁乱建立后汉。后汉高祖刘知远仅在位一年便死去,后汉隐帝即位。后汉隐帝对开国功臣郭威颇为猜忌,派人赐死。
郭威造起反来,建立了后周,成为后周太祖。郭威也实行了与后晋同样的正确政策,仅仅是使生产活动变得能够计算,就会推动生产力大幅提升。
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前代屯田都在边疆,由卫戍的士兵耕种。唐末,中原驻扎军队,所在之处设置营田耕种。以后又招募富户耕种让他们交纳租税。户部另外设置机构总管,不隶属于州县,有的壮丁多而无徭役,有的收容庇护奸人盗贼,州县无法追究。后梁太祖进击淮南,抢掠到的牛千万计,提供给东南各州农民,让他们每年交租。自此经过几十年后,牛死而租不免,农民深受其苦。后周太祖知道其中弊端,颁布敕令:“全部取消户部营田事务,将耕种营田的农民隶属于州县。他们的田地、屋舍、耕牛、农具,同时赐给现在的耕种者作为永久产业,全部免除牛的租税。”这一年,户部增加3万多户人口。农民既已得到田地作为永久产业,方才敢修葺房屋、种植树木,获取地利数倍于以前。……
郭威去世之后他的养子周世宗柴荣即位,司马光称赞后周世宗柴荣“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宋太祖赵匡胤当年是柴荣手下一名勇将。再后来大名鼎鼎的小旋风柴进就是柴荣的后世子孙。因为柴荣的儿子将皇位禅让给了宋太祖赵匡胤,所以柴进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赐丹书铁券,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
千年之后,类似的规律又一次发挥了作用,同样是使得生产变得能够计算,这次发生的地点在安徽省小岗村,生产力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