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关到漾濞
下关素来以多大风出名。据本地人传说的神话,风的由来,是因为有一次风神化装来下关,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是他,不知怎样地得罪了他,从此以后,下关就整天不断地刮着大风。这不过是待以供茶余酒后消遣的神话。下关、大理一带之所以多风,大概是因为地形特殊的关系。这一带地,三面环山,只留一口,并且地势很高,一面又临着洱海,所以风比较地大而且多。但是也并不是一天到晚地有风。比方我们这次来,到时完全没有风,离开的时候也没有风,只是夜里几乎刮了一整夜。
下关街上,绝对谈不上一个“美”字。但是往远处一望,确是十分好看。尤其是跑到街的尽处,一面可望见洱海蔚蓝色的水,一面可以望见苍山顶的积雪,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从下关到保山,公路上的里程,是二百五十六公里。照旧日的说法,这一段一共是八站路。所谓“一站路”,就是指驮马一天走的行程,平均是六十里左右。按距离上来说,坐汽车一天赶到,应该没有什么。可是在这段路中,先后要翻过四座大山,好多地方,路是非常地险。并且有一部分的路,到现在止,路面既不够宽,又不够平滑,走来十分困难。因此普通行车的,大都是把这段路,分作两天走,途中第一天宿永平。我们这次,因为想一天赶到,一清早四点多钟就起床。吃罢很饱的一顿早饭以后,六时三十三分,就从下关启程。公路并不穿过下关的街市,而在街外的南边,顺着街的方向往南去。街过完以后,再向前去半公里左右,路就到了洱河的岸边,沿着这河下溯。
读者们还记得卡洛夫主演的“科学怪人”的广告么?在那广告上,似乎是说过:“胆小的奉劝不要来。”这句话我想正好引来,形容下关、漾濞间三十几公里的旅程。这段路的风景,是那么样的美,却也是那么样地险。欣赏风景的人们说,这段路是滇缅公路上最美的一段。胆量不大的,却一定要说,这路坡这么大,弯这么多,又这么急,路面又不见好,险得真是怪“损”的。说这段路险,绝对不是开玩笑。现在几乎每天有车子在这段上失事,有时一天好几部。可是要是一个人胆大的话,走这险路,反而更显得出来它的奇而美。
自来中国谈游历的,差不多都很推崇大理的风景。在从前交通工具不发达,游览只是依赖步行或轿子的时候,苍山、洱海的胜景,当然在别处很不容易得到。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给我们以游览的新便利,同时也令我们对于游览的观点改变。以我个人的旅行经验看来,这洱河旁的一段汽车旅行,确是有特别引人入兴,并且令人永不能忘的风味。只要不怕的话,我可以用一切最高的赞美词,来推荐这段驱车(drive)。
洱河旁的风景,究竟是怎样呢?按大体来说,从下关溯着洱河下去,路的方向,是朝西南去而略偏正西;路的趋势,是顺着河的坡度,比较很陡地往下趋。仔细看来,却比这里描写要奇得多。洱河在这路段中,夹在两山间往下流,沿途蜿蜒盘旋,转弯的地方非常地多;路也就随着河流山势,这样地在那儿转。另一方面,路的总趋势,虽说是颇陡地往下去,可是中间有上有下,顺着山势开出,坡度往往是异常地大,有的几处,陡得到根本不合于普通公路的习惯。有好些地方,路是凿山开宽而成的,因此一旁露出岩层的地方固然多,劈岩而过的地方也很有几处。河的两旁,夹着是山。南岸的山,是由紫色泥岩构成,没有什么特出的地方。北岸的山,属于苍山山脉,是点苍山的脚山(foot-hills),那山大部分是由花岗石构成,在别处很是少见。两边的山上,多长得有树,有的地方很密。洱河的水,是异常地清,静处作极美的碧绿色。因为水流得很急,水中又散布着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石块,水从石上冒过,到处激成瀑流(rapids),深绿的水上,罩着许多白色的浪花,再配上两旁有树的山和弯多坡陡弯急的险路,真是一幅笔墨无法形容的美景。
路沿着洱河下溯,一共有二十公里左右。起初路在河的南岸走,途中在离下关只有两公里的地方,路过天生桥。在这处河身很窄,河中有一座天然生成的窄石门,水经石门,急奔下去,造成一幅最美的风景(最近曾经有人,想计划在此设立水电厂,但据我看来,此处水的流量太小,并且两头高度的悬殊也不够大,恐怕不适宜于做这种用处)。在这处河的南岸,有一块石碑,上处写着:“汉诸葛武侯擒孟获处。”对岸矮山上,有一座庙宇,据说里面供的是诸葛武侯。因为路险不易攀登,我们没有能去游玩。据考古专家说,天生桥附近,唐时南诏国的遗民最多,几乎随地可以拾得。此外又有人说,洱河本来不从天生桥下流过。民国十四年大理地震以后,附近洱河改道,方才改为流经此处。
在距下关约六公里(距昆明四一八公里)的地方,公路走过横跨洱河上的大石桥,这桥名叫“洱河桥”,是大理、漾濞两县交界的地方。过桥后,路顺着河的北岸前进,约三公里以后,走过设在河旁的“大理麻疯隔离所”。据说因为大理一带,麻疯病多,所以有这种设置,但是现在却已废而不用。再向前去五公里左右,两岸山上的树最密,山也比较地更是高而险陡,河流也更急起来;这处附近几公里的风景,尤其是洱河美景中的精彩。更前洱河上见有一座铁索桥,又前在距昆明四三二·九公里和四三三·七公里两处,先后看见有两座藤桥。这种桥构造的原则和形式,都有点像铁索桥,但是系用藤编成,两头系在树上或者桩上;看来古香古色,尤其是难得而且极为美观。
路过第二座藤桥以后,陡向右转。这处是洱河流入漾濞河的地方,地名叫做平坡铺(距昆明约四三四公里)。从这处起,路改着溯漾濞河而上,取西北方向,往漾濞县城去,路势大体缓向上趋。初行一段,路旁河中,仍然是瀑流很多,河流很急,和洱河风景,没有多少区别。在河右岸的山,也仍然是由花岗石构成。约行六公里以后,水面变为平静,不大看见瀑流,景象不像以前那么奇。但是沿着碧绿色的清水前进,风景却仍然是很幽美。这样地走了快十公里,方才走过县城附近横跨漾濞河上的大桥。在这处河身很宽,比在平坡铺宽得多。公路的大石桥,还没有修好,我们过的,是一座木质的便桥。过桥的时候,向下一望,看见水流很急。过桥以后,向右一望,隔着田和河,看见漾濞县城(距昆明四五○公里,海拔高一六四九米)。城的附近,有一小块坝田,城墙似乎是用青砖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