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崇效寺赏花
崇效寺初以枣花闻名,后以丁香、海棠、牡丹称盛。嘉庆二十一年(1816)翁方纲的《西来阁下丁香树记》记载,相传崇效寺的丁香是王士祯、朱彝尊二人所栽。梁章钜在《退庵诗存》中也记载:“崇效寺西来阁前丁香一树,相传为渔洋竹垞手植,四月十三日侍覃溪师往观寺僧磨石乞勒记,因同作诗。”
斌良《抱冲斋诗集》中有《和张诗舲农部枣花寺访王渔洋朱竹垞两先生手植丁香原韵》:“二老风流倚佛龛,琼葩手植重燕南。曼陀华净毫光见,薝卜香微鼻观参。碣尾题名镌翠墨,檐牙泛彩斗红酣。前尘新咏相辉映,洛下伽蓝记续堪。”
清代以来,崇效寺以牡丹冠绝京华。崇效寺的牡丹栽培有方,又多佳种,尤以绿、墨二色最为珍贵。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曾记:“都门花事,以极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
据说清末民初,全国有名的墨牡丹只有两株,一株在杭州西湖法相寺,另一株就在北京崇效寺。围绕墨牡丹,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清末大学士王文韶退居林下后,在牡丹怒放的季节想到崇效寺去观赏墨牡丹。他提前一天派人通知和尚,可是和尚第二天见另一位王大人率众浩浩荡荡而来,误以为是王文韶光临,就予以隆重的接待,请他们吃了素斋,还把那枝墨牡丹剪了下来请王大人带回去当作瓶供。等到下午,王文韶小帽便服来到崇效寺时,已经枝残花无,看不到墨牡丹了。这段故事也成了有关崇效寺的一则笑话。
崇效寺牡丹
1914年2月,才子杨度与恩师王闿运等人到崇效寺观牡丹,杨度作《崇效寺观牡丹呈湘绮师及同座诸公》:“闲看世变浑无事,偶作春游也自忙。野寺不复谈治乱,牡丹从古见兴亡。山川已共名花老,师友犹怜北地芳。时局几回容醉酒,眼前繁艳且倾觞。”1935年,北宁铁路局特开观花专车,接运客人来崇效寺观赏牡丹。1949年后,朱德、徐特立、黄炎培等也来此观花。1950年叶恭绰先生从香港到北京,看到崇效寺牡丹大都枯萎,很是惋惜,便产生了把牡丹移到中山公园的念头。中山公园有朱启钤先生种植的大块牡丹花圃,北京市人民政府采纳了叶恭绰先生的建议。牡丹移去后,叶恭绰曾写诗:“横街冷落旧精蓝,佳种闻余只两三;安得移根归上苑,年年花事衍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