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认识活动是我们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伴随对事物的认识,还会产生其他一些心理现象。例如,得知亲友生病时人们会忧愁难过,病愈康复后会满心欢喜;我们为国家取得重大科技成就而欢欣鼓舞,对影响世界和平和国家稳定的行为义愤填膺等,这种伴随着认识活动产生的喜、怒、哀、愁等心理现象属于情绪和情感过程。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认识过程反映的是事物本身具备的特点和规律,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人与人之间“雪中送炭”或者“雪上加霜”,指的是某些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交往、求知、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随着活动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眉飞色舞,烦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持久,不会轻易流露出来。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实际上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二、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
情绪和情感虽然是一种内心的态度体验,但常常伴随着外部表现,如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以及言语表达等。情感的外部行为特征就叫做表情。借助表情,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传达信息、交流情感,还可以“察言观色”,在别人的举手投足间洞悉他的内心感受。
根据表情的发生部位和方式的不同,可将表情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眉、嘴和脸颊部肌肉变化来表现情绪状态。人的眼神变化是面部表情最重要的体现,其次是嘴角和眉头肌肉的变化。一个人喜悦时,眉头舒展,双目含笑,颧肌收缩,嘴角上扬;悲伤时则眉头紧锁,目光呆滞,嘴角下垂,愁容满面;愤怒时双眉倒竖,怒目圆睁,颧肌抽搐,嘴角外撇甚至咬牙切齿。
2.体态表情
体态表情是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兴奋时手舞足蹈,悲痛时顿足捶胸,愤怒时双拳紧握,焦虑时坐卧不宁,这些躯体动作特征可以真切地流露出一个人的内在情感。在体态表情中,手势是重要的表达形式。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常常辅以各种手势,尤其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时,手势就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言语表情
言语表情是指情感发生的同时,个体在语言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言语表情强调的不是言语的内容,而是语音的高低、强弱,以及语调的变化。评书演员表演中,时而娓娓道来,时而语调激昂,有时甚至声嘶力竭,渲染出各种人物的情绪色彩。护理工作中,护士可以通过患者的话语多少、语速急缓等揣摩患者心理的微妙变化。
三、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分类
情绪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对情绪进行准确的分类就显得尤为困难。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其中有两种分类方法颇具代表性。
1.基本情绪
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快乐有强度的差异,从愉快、兴奋到狂喜,这种差异与所追求的目的对自身的意义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有关。
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时紧张感增加,有时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的产生不仅仅由于危险情景的存在,还与个人排除危险的能力和应对危险的手段有关。
悲哀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2.情绪状态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的不同,情绪的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state of mind)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心境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心情”。心境所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可到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心境并不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件,让所遇到的事件都产生和当时的心境同样的色调。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心境的写照。
心境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人际关系的亲与疏,个人健康的好与坏,自然气候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某种心境。但心境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还与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密切相关。一个有高尚人生追求的人会无视人生的失意和挫折,始终以乐观的心境面对生活。心境可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会发生重要的影响,积极乐观的心境会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人活动的效率,无法正常工作和交往,使人消沉,甚至导致一些心身疾病。所以,保持一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境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2)激情(passion)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暴怒、痛不欲生和极度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激情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激情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方面,激情可以激发内在的心理能量,成为行为的巨大动力。例如,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攻陷敌阵;女排运动员奋力拼搏,勇夺金牌。但另一方面,激情也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范围变得狭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甚至铤而走险,伤人、毁物,甚至自杀。人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应激(stress)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下夜班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患者的生理指标突然异常等,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这些突发事件常常使人们心理上高度警觉和紧张,都是应激的表现。积极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沉着冷静、急中生智,转危为安;消极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惊慌失措、急中丧智,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既与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有关,也与平时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有关。
应激状态可通过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以应付外界突如其来的刺激和高度紧张的环境。如果应激状态长期持续,机体的适应能力将会受到损害,结果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加拿大心理学家塞里(Selye)把整个应激反应过程分为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首先是有机体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整做好防御性的准备;其次是借助呼吸心率变化和血糖增加等调动内在潜能,应对环境变化;最后当刺激不能及时消除,持续的阻抗使得内在功能受损,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甚至猝死。
(二)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道德感(moral feeling)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国家,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和尊老爱幼等。当个体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时,就会感到自豪、愉快、赞赏;相反,就会感到悔恨、内疚、憎恶。显然,这些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对人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
道德感是情感的核心。在青年期,随着世界观的初步形成和人生理想的确立,道德感也更为独立和稳定,对人的行为有一种持久而强大的推动力。
2.理智感
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的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怀疑、困惑、惊讶,以及问题解决时的喜悦和幸福等都是理智感。
理智感不仅产生于智力活动,而且对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有积极的作用。当一个人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真理的意义,感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幸福感时,就会以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3.美感
美感(aesthetic feeling)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受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美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对美的体验也自然不同。美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美来自自然环境,如大自然的湖光山色,风花雪月。社会美来自人的行为和修养,如人们善良、纯朴的品质,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行为。艺术美来自文学艺术作品,如名著名画、建筑雕塑、工艺品等。
美感体验的强度受人的审美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制约,对美感的培养和进行美的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四、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信号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在借助语言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感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靠言语传递的。
情绪情感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其中,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能突破一些距离和场合的限制,发挥独特的沟通作用。表情还与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关,医生常把表情作为诊断的指标之一,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望”包括对表情的观察。
2.行为调控功能
行为调控功能是指情感可以促进或抑制人的行为。一般来说,良好的情感可以提高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不良的情感则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阻碍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但在有些时候,看起来是不良情感的悲伤、愤怒等也能激发和促进个体的行为。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重整山河;而今,许多见义勇为者对丑恶的现象,挺身而出,维护社会的正义和良知。
3.身心保健功能
身心保健功能是指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维护作用。古人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面对成败得失,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情绪的波动,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情绪情感作为心理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身体健康的关系早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一项动物实验中,用电击来使白鼠产生恐惧反应,造成三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种是无力对危险刺激加以控制,处于长期的恐惧压力下;第二种能预测危险刺激的发生,处于能预测的情境压力下;第三种不遭受电击,没有强烈的负性情绪。实验结果,处于第一种环境中的白鼠由于长期的恐惧情绪,使得胃液中盐酸分泌过多,导致了严重的胃溃疡;第二种环境中的白鼠得了较轻的胃溃疡;第三种环境中的白鼠则安然无恙。因此,护理实践中,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控制、引导,代之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不但能有效地防治心身疾病,还会战胜病魔,创造医学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