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生产技术问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鸡腿菇生产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生物概念

1.什么是栽培主料?

栽培主料,就是栽培基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常规生产中,多指秸秆类,如玉米芯、稻草、麦草等,近年来,很多工业生产中的下脚料如木糖渣、糠醛渣、中药渣、酒糟等也已进入主料范围,并且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此外,大中型沼气工程以及户用小型沼气池产出的沼渣,也已进入栽培主料;熟料栽培如金针菇、杏鲍菇等菌糠废料,进入鸡腿菇栽培主料中,也有不错的应用效果,令人欣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在野外发现在陈年树桩上可以着生鸡腿菇后,利用经过处理的木屑进行鸡腿菇栽培试验,结果很是理想。

2.什么是栽培辅料?

所谓栽培辅料,是指在栽培基料中绝对数量较少、比例较小、不能单独作为栽培原料、处于配合地位的原料。辅料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有机氮源物质 如麦麸、米糠、豆饼或豆粉以及棉籽饼等。

(2)无机物质 如复合肥等。

(3)除上述两类以外的其它添加物质,如石灰粉、石膏粉等。

3.什么是发酵?

工业生产上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均称为发酵。食用菌生产中的发酵,就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在基料中的繁殖与活动,但不以获取微生物自身的代谢物为目的,达到分解和转化基料营养的一个发热过程。一般发酵温度维持在40~70℃之间;有的也称“巴氏杀菌”。

4.什么是腐熟?

腐熟,是指有机物经过发酵过程,自身营养按照生产者的意愿得以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熟化或基本熟化的现象。比如,林下落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变为地表腐殖层,作物秸秆经过发酵后成为栽培基料或有机肥等,均为达到腐熟状态。

5.什么是发酵料栽培?

将主辅原料按配方拌料后利用发酵原理达到熟化或半熟化状态,然后直接装袋播种的栽培方式,即为发酵料栽培。

6.什么是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指的是基料经过装袋后灭菌处理,然后接种培养,属于无菌操作的生产方式;如香菇、金针菇等均为熟料栽培品种,而鸡腿菇以发酵料栽培为主,而规模化商品生产时则使用熟料。

7.什么是半熟料栽培?

所谓半熟料,就是发酵料,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区别生料和熟料,为将发酵料单独列出来而创设的一个名词,后来很少有人应用,至今,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了。

8.什么是平面栽培?

平面栽培,就是在栽培设施内,利用地面做一层投料——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普遍做法,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日渐增值,多改为多层栽培,该种栽培方式已经基本见不到了。

9.什么是立体栽培?

立体栽培,或称垂直栽培,就是在栽培设施内利用各种条件,层层码高,以增加投料量的生产方式,这是十几年来逐渐兴起的鸡腿菇栽培模式,或使用架层,或利用栽培箱码高,就是尽量利用设施空间,实现投料量的最大化。

10.什么是畦式栽培?

畦式栽培,就是利用菌畦直播进行鸡腿菇栽培的一种模式,这是最早进行鸡腿菇栽培的模式;后来,发展为菌柱菌畦栽培,避免了直播带来的高污染等弊端,同时,也节约了畦内发菌的时间,并且,由于菌袋的发菌可以在其它设施内进行,因此,也就更加方便前期的发菌,尤其避免了发菌占用菌畦的问题。

11.什么是箱式栽培?

箱式栽培,就是使用特制栽培箱,装入基料和必须的覆土材料,码高后使之立体出菇的栽培模式;该种方法最初由国外引进,后被模仿一阵,很快即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就是相关技术不配套,或者可以说,只是引进了表层的毛而没有引进皮层,甚至,只是将引进技术作为挡箭牌,或出国游玩,或捞取资本,或套取财政资金,而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技术本身。

12.什么是架式栽培?

所谓架式栽培,就是利用栽培架进行多层投料栽培,该种模式利用空间的效率最高,适合集约化生产,尤其符合当下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相对缺乏、机械化和自动化越来越高的情况。

13.什么是大袋栽培?

大袋栽培,是鸡腿菇特有的一种栽培模式,其基本方式是:利用较大规格的塑袋装料播种,完成发菌后,挽起袋口,按袋进行覆土,整个生产以“袋”为基本单位进行操作和管理;尤其山东等地的“菇洞栽培模式”,几乎是100%的大袋栽培,效果不错。

14.什么是小拱棚栽培?

小拱棚栽培,就是在一定的场地条件下,利用一种小型塑料拱棚做保护措施进行出菇的栽培模式。该小拱棚宽约1~1.4米,高约50厘米左右,长度以场地而定,但多在50米以内。

15.什么是树阴下栽培?

树下栽培,早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就在我们单位的树林下做过草菇、平菇、鸡腿菇等多品种栽培试验,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试验证明:经过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树阴下栽培鸡腿菇,不但有管理方便、出菇良好的优势,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菇品的内在质量明显优于室内栽培。

16.什么是大敞棚仿野生栽培?

鸡腿菇大敞棚仿野生栽培,是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一种栽培模式,只是由于栽培面积偏大、土地不好调整以及当时的鸡腿菇市场低迷等因素制约,一年后就结束了生产;三年后有人意欲东山再起,但因当地对协调土地调整的申请不予支持,无奈作罢。事实证明:该种模式,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内,可以较好地调整敞棚下的温度,令鸡腿菇生长无忧。但是,不适应一家一户的独立操作,只能做企业生产或合作社联合栽培。基本模式是:

(1)阴棚建造 一般阴棚面积应在400平方米以上,在1000平方米以内时,面积相对越大,其生产中温度的调控效果相对地更好一些。阴棚的建造原则,首先应是方形,以方便操作。其次,棚顶应为北高南低、东西呈波浪形,以方便雨水排泄。再次,在四周棚顶的下方位置设置相应的喷雾装置,该装置要求相对独立。第四,阴棚周边应种植长蔓型植物如丝瓜、南瓜、葫芦等类以利增强遮阴效果。最后,阴棚四周围设防虫网,以防害虫进入。阴棚顶部的覆盖物,自下往上依次为塑料膜、秸秆、杂草类,最上层是遮阳网,可很好地起到遮阴、增湿、增氧的作用。

(2)菌畦建造 以400平方米大小的阴棚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在20米×20米的阴棚下,南北向正中纵向修建主作业道,宽2.2米,阴棚东、西两个边缘各建南北向0.5米宽菌畦,留出0.3米作业道;紧靠主作业道向两边各修建1.1米菌畦、0.3米作业道,大小共计14个菌畦。菌畦东西向从中间截断,修建一条横向主作业道,使阴棚下主作业道呈十字状,以方便操作。菌畦深0.2米左右即可。

建畦后随之将菌畦内灌透水,并同时浇入800倍辛硫磷药液100千克左右;然后对地面地毯式喷洒300倍百病傻溶液,间隔1~3天再喷施一遍200倍赛百09溶液,以杀灭病害杂菌,使之随水渗入土层,杀灭地下害虫。

(3)菌柱排畦 与常规栽培相同,将菌袋脱袋后,菌柱横卧排畦、覆土后灌透水即可。覆土后每5~7天喷洒一次抑菌杀菌药物,以防外界病害杂菌的侵入。

(4)发菌管理 阴棚下温度的起伏变化,与气温紧紧相随,但一般较棚外气温低2~5℃,管理的重点是控湿,并通过湿度的调控达到适当调温的目的。如3~5月的大陆性气候地区,春季风多、风干、风硬,应根据风向在棚内的“上风头”打开喷雾头,使水雾随风掠过棚内,同时达到缓风、增湿、降温的目的,逢小雨天气,可任其自然。如秋季的9~10月份,一般地下水位上升,菌畦水分较大,棚下相对空气湿度亦较高,但如秋风不断且风力较大,亦对子实体发生不良影响,故应视情况随风向喷雾。

(5)出菇管理 鸡腿菇子实体生长期间一般不允许对子实体直接喷水,第一潮菇生长所需水分,菌柱排畦时的浇水已经施足,因此在菇体生长期间,仅需调控适宜的空气湿度即可,而通过风力、喷细雾增加空气湿度的办法,是很实用、有效的,但应注意调节水压和喷雾头以及喷雾时间,不要在子实体上形成水珠。

(6)采收 与菇棚保护栽培方式不同,该阴棚下长出的鸡腿菇,其组织相对紧密,并因受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较直接,其子实体的老化速度较快,相应采收应打一定“提前量”,具体操作时可在感官上认为达到5~6分熟时,即应采收,不要等到7~8分熟。

17.什么是林下仿野生栽培?

林下仿野生栽培鸡腿菇,就是在远离人群的中高海拔林区,选择相对平缓的地带,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栽培的生产模式。该种模式产出的菇品内在品质较高,口感优于棚室栽培产品,尤其,由于林下腐殖质高、中微量元素含量高等原因,菇品中的营养物质高于棚室栽培产品,故其价值较高。

18.什么是菇洞栽培鸡腿菇?

菇洞,是山东等部分地区的菇民自创的一种利用山体或沟崖人工凿挖而成的,为与自然山洞等相区别,故名“菇洞”; 凿挖菇洞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山东潍坊等地是用于栽培双孢菇的,新世纪以来,山东济南的平阴等地,将之专门用于栽培鸡腿菇,均取得了理想的生产效益。

菇洞的栽培模式就是大袋平面栽培,截至目前,尚无其它的栽培模式。

19.什么是菌菜套种?

菌菜套种,顾名思义,就是将鸡腿菇栽培与蔬菜生产进行有机结合,或者说,将二者在同一个地块内进行栽培与管理。

20.什么蔬菜品种适合菌菜套种?

进行菌菜套种的蔬菜,主要以高棵或高架品种为主,高棵蔬菜如辣(甜)椒、茄子、番茄等为主,另外,芹菜、苔菜、大白菜类也可;高架蔬菜主要以黄瓜、芸豆、豆角等为主。原则是:在其生长期间,能给鸡腿菇子实体遮阴。

21.什么是菌粮套种?

菌粮套种,也称菌粮间作,就是在粮食作物的生产地块里进行鸡腿菇套种,是食用菌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时下虽然很少见到,但曾经有很多业内人士进行过类似的或相关的试验,虽然菇品的外观价值较低,但在土地紧张的地区,仍不失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技术模式。

22.什么粮食品种适合菌粮套种?

大部分粮食作物均适合菌粮套种,尤以高秆作物为佳,如高粱、春玉米等,夏玉米由于气候原因,对于鸡腿菇生长不很理想,虽可利用,但效果较差。

23.什么是边料?

发酵栽培中的专门用语。料堆四周约5~7厘米的草料,一般含水率低、料温偏低、虫卵集中,未经高温发酵。

24.什么是底料?

发酵料堆底部约30厘米的基料,该料层中存有该料堆的沉淀水分,含水率较高,而且通透性较差、温度偏低,而且,大多属于厌氧发酵的区域;该种基料必须经过技术处理,不得直接用于装袋播种。

25.什么是顶料?

指发酵料堆最上部约30厘米的草料,该料层接受了料堆中向上蒸腾的热量;料中的温度偏高、水分中等偏低。

26.什么是大堆发酵?

发酵料堆直接以大堆无序状态,任意加高和堆放。该种料堆的基料发酵程度严重的不一致,但却适应“天天翻堆”的发酵模式。

27.什么是长堆发酵?

长堆发酵,是指发酵料堆以一定的高度和宽度顺序堆放,只是因基料的数量较大而显得料堆较长。该种料堆的发酵程度比较一致。

28.什么是木桶理论?

这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著名的木桶原理,意思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根据这一核心要素,“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达到最大盛水量。其二,只要组成这个水桶的木板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盛水量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

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低的木板,该理论尤其在营养教学和科研中提及的较多。

29.什么是营养调配?

营养是食用菌赖以生存的能源或元素,调配是指根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在基料中有根据地适量地添加某些营养元素,包括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

30.什么是营养平衡?

与动物、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营养的原理相同,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既需要营养,又要求营养平衡,否则,将会因为营养的不平衡而导致菌丝不健康、子实体发育不良、产量低下等诸多问题。所谓营养平衡,就是培养基料中所能提供的营养成分,基本能够满足食用菌一生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二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如此既不会造成营养短缺形成缺素状态,又不会造成浪费而使得生产成本提高,而且,还不会因某种元素的超量而使得食用菌发生不正常现象或生长被抑制甚至中毒等问题。

31.什么是基料C/N?

基料C/N,是碳氮比的化学符号表示法,是指基料中所有原辅料中所含的总碳量与总氮量之比。具体设计配方时,应查对相关原辅材料的营养含量表并进行计算。

32.什么是栽培料?

所谓栽培料,即栽培用基料,在菇民中与培养料、出菇料等是同一个标的物。

33. C/N怎么计算?

根据所有原辅材料,单项进行碳氮元素含量查表,并将查得的数字乘以该原料的质量数字,最后将所有碳元素和氮元素分别相加,即可得出分别的总量;然后,将碳元素总量除以氮元素总量,即可得出X∶1的碳氮比。

例如,某栽培配方为:棉籽壳200千克,豆秸粉50千克,豆饼粉6千克,石灰粉5千克,石膏粉2千克,三维精素120克。欲使用尿素将配方中的碳氮比调整为20∶1,需加入多少尿素?本配方该如何调整?

第一步,查表,查得各原辅料的碳氮含量。

含碳量:棉籽壳50%,豆秸粉70%,豆饼47%。

含氮量:棉籽壳1.5%,豆秸粉6%,豆饼7%。

第二步,计算总含碳量。

本配方的总含碳量=(200×50%+50×70%+6×47%)

        =(100+35+2.82)=137.8

第三步,计算总含氮量。

本配方的总含氮量=(200×1.5%+50×6%+6×7%)

        =(3+3+0.4)=6.42

第四步,计算本配方的碳氮比。

137.8÷6.42=21(∶1)

第五步,欲调碳氮比20∶1,则需氮总量为:137.8÷20=6.89。 

第六步,计算本配方缺乏的氮元素。

6.89-6.42=0.47千克

第七步,应加入尿素数量。

100×0.47÷46=1.02千克

第八步,考虑尿素流失情况,本配方的理论数字应调整为:棉籽壳200千克,豆秸粉50千克,豆饼粉6千克,尿素1.5千克,石灰粉5千克,石膏粉2千克,三维精素120克。

34.C/N如何调整?

碳氮比的调整,不可任意而为,主要应考虑氮元素的性质和基料处理方式,一般碳氮比不合适的主要情况及其调整方法如下。

(1)初始配方不合理,氮素缺失比例占需求总量的1/2左右时,应重新设计配方,并尽量多的采用如麦麸、豆饼粉等有机辅料进行补充,再配合少部分化学肥料如尿素或三元素复合肥等,即可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

(2)设计的初始配方不严谨,氮素缺失比例占需求总量的1/4~1/3左右时,应尽量多的采用有机辅料进行补充,至少达到60%以上,再配合少部分化学肥料,这样,才能保障氮元素的基本稳定。

(3)初始配方较为合理,氮素缺失比例在1/6左右时,可直接使用化学肥料进行补充;但是,熟料栽培时,应在拌料后进行堆闷或稍堆酵,以利氮素被吸收。

(4)配方较为合理,氮素缺失比例在1/10左右时,不论生料熟料,一次性加入化学肥料进行补充即可。

(5)生料播种的,补充化学肥料接近氮素的理论计算用量即可;如果补充的数量较大,可按照多次、每次少加的原则,在拌料时或发酵的翻堆过程中逐渐加入,不可一次性足量加入,以免氮素流失过多。

(6)发酵料栽培的,补充化学肥料可较理论计算用量增加30%左右,以免发酵后的基料含氮量降低过多。

(7)熟料栽培的,补充化学肥料可较理论计算用量减少20%~40%,以防速效氮素在袋内产生大量氨气,抑制菌丝生长,或发生鬼伞等病害。

(8)如果配方中氮素缺失过多,一次性加入化学肥料达到理论用量时,将可能造成诸如菌袋内废气(氨气)抑制菌丝、严重时无法发菌、氮素流失过多形成浪费、气温高时诱发鬼伞病害等多种问题,最后的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甚至生产失败。

35.什么是发酵?

基料拌好后建堆,使料温升高,或者达到某个界限后进行翻堆,或者采取每天翻堆的方式,使基料发热并达到要求的腐熟度,多在草腐菌基料处理时采用;但在一些秸秆类原料用于木腐菌栽培时,多不使之腐熟,而是采取堆酵方式。

36.什么是堆酵?

堆酵,操作方法与发酵相同,较之发酵时间短、料堆内温度低,其目的:一是令原料充分吸水;二是令原料软化;三是可以使原料释放部分热量。该种堆酵多用于熟料生产,包括制种与栽培。基本操作方法是:基料拌好后建堆,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发酵处理,现多采取每天翻堆的办法,一般料温可达40℃以上,很少超过50℃,基料营养损失较少,但某些杂菌孢子可以很好地萌发,然后经过灭菌处理,即可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

37.什么是重播?

重新在原基料上再播一次菌种,大多在腐生菌如鸡腿菇、双孢菇、草菇等品种的栽培中出现,其原因是初次播种没有成活,或者发菌、出菇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导致菌丝大幅减量、性状退化等,基础条件是基料没有问题。

一般只在畦栽生产中应用,装袋栽培品种的生产中极少会采取重播的方式,尤其是熟料栽培。

38.什么是撬料?

当料床水分过大,基料过细,通透不良,发菌困难时,使用叉类或钩类工具,插入料内稍翻松,并使之有所移位,使料床较原来凸起,增加基料内部空隙,利于发菌的顺利进行。生产中大多发生于双孢菇、姬松茸类品种的生产中。

39.什么是床基?

鸡腿菇类品种栽培时,修建的略呈拱背(龟背)形用以铺料的菌畦床体,为区分和书写以床基称之。

40.什么是品温?

大多指菌袋内部的温度,以℃表示,有时也称畦床栽培时的料温。

41.什么是料温?

基料中的温度。分为不同的阶段,比如发酵时的料温,发菌时的料温,出菇时的料温等。

42.什么是草腐菌?

以吸收禾草秸秆(如稻草、麦草)等腐草中的有机质作为主要营养来源的菌类。

43.什么是基料含水量?

基料中实际加入的水的数量,是一个绝对数字,以重量单位表示,如克、千克、吨等。如1吨原料中加入1.5吨水,则该堆基料的含水量为1500千克(其中不包括原料本身含有的结合水)。

44.什么是基料含水率?

与基料含水量相对应,基料含水率是指基料中所含水分与加水后的基料之比。这是一个相对数字,以%表示。如1吨原料中加入1.5吨水,拌成的基料即为2.5吨,该基料的含水率(%)=1500/(1000+1500)×100%=60%(不含结合水)。

45.什么是菇蕾?

由原基刚刚分化而来、初具菌盖和菌柄形态的子实体雏形。

46.什么是幼菇?

由菇蕾分化而来、具有子实体正常形态的幼嫩子实体。山东地区3~5月份温侯条件下, 仅需2~4天时间,菇蕾即可长成为幼菇。

47.什么是菌盘?

畦面上丛生子实体基部的连结体,一般厚约1~3厘米,其质地与子实体相同,可用于深加工。

48.菌盘有何利弊?

菌盘的最大优势就是托起该丛子实体,采收时一起采下,便于整理畦面和料面;其弊端是不能采大留小,因为必须一起采收而使幼小子实体无端损失,并且菌盘自身不具正常子实体的商品价值,除非进行深加工,否则,占有总产量高达30%或以上比例的菌盘组织,在基料营养损失的基础上,会使生产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49.什么是成菇?

幼菇发育而来、基本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子实体。山东地区3~5月份适温条件下,5天左右时间即可成为成菇,该阶段的最低成熟度应在七分熟。

50.什么是黄金菇?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率,这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

鸡腿菇中的黄金菇,即取意黄金分割率,其意是指采收的成菇菌柄与菌盖的长度之比,实际研发工作中,大部分人认为菌柄∶菌盖大约为6∶4为佳,也有的认为应以5∶5为好。但在山东等地的菇洞栽培中,该比例多在6∶4左右,十分耐看,商品价值较高。

51.什么是褐顶菇?

出菇场所的空气湿度高,如长时间保持95%以上,或直接喷水于菌盖上,造成菌盖尖端部位超量吸水,形成暗褐色“菇顶”,即为褐顶菇。该种菇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含水率高,从而使其商品价值大打折扣。

52.什么是“花菇”?

鸡腿菇中的“花菇”,即其菌盖中上部表皮组织破裂,与香菇中的花菇相似、形成机制亦相似——只是香菇需要的时间长,而鸡腿菇仅需数小时即可形成花菇。但是,该种花菇的商品价值降低,并且,不能进入高档消费商品的位置。

53.什么是小帽菇?

冬季及春季的鸡腿菇鲜菇中,往往不乏小菌盖菇,即菇民戏称的小帽菇,虽其菌肉组织本质相同,但由于菌盖比例过小,不但没有了黄金菇的那种愉悦观感,而且,有一种令人不快甚至厌恶的感觉,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小帽菇形成的原因是生长温度过低,尤其在地温(料温)偏低的条件下,好不容易分化出幼菇后,气温还是偏低或过低,导致菌盖无法正常发育,而菌柄仍可缓慢生长。

54.鸡腿菇菌盖有何特点?

鸡腿菇菌盖的典型特点是:中生;其直径约与菌柄同长;外部具鳞片组织,生长温度越高,鳞片越多、越大。

55.鸡腿菇菌柄有何特点?

鸡腿菇菌柄的典型特点是:圆柱形,基部稍膨大呈蒜杵状;色白并带些许丝状光泽;因菌株及栽培基质和条件不同而呈中实或中空结构。

56.鸡腿菇菌褶有何特点?

鸡腿菇菌褶的典型特点是:肉红色,整齐度高;弹射孢子量少,自溶速度快。

57.鸡腿菇开伞有何特点?

鸡腿菇菌盖开伞的特点是:一旦开伞即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自溶,商品价值很低,尤其在春夏之交或夏季反季节栽培中,一旦采收不及即可开伞,一旦开伞则无法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58.鸡腿菇菌肉有何特点?

鸡腿菇菌肉的特点是:鲜嫩,具同化味道。

59.什么是生物学效率?

一种产量指标的字面表示法,其意为单位数量培养料(风干)与所培养产生的子实体(鲜重或干重)之间的比率。如1千克(风干)干料产出1.5千克鲜菇,则其生物学效率为150%,这是一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约定俗成的表示法。在鸡腿菇等铺料直播品种而言,还有一种表示产量的指标就是“kg/m2”。

有个别的品种多以产出的干品数量进行计算,比如木耳类、灵芝等。

60.什么是生物转化率?

这是一种表示培养基料在产菇过程中被消耗掉的营养(干物质)的指标,其意为单位数量培养料(风干)的物质,与培养产出子实体后的培养料消耗数量之间的比率。如1千克干料在完成一个生产周期的产出以后,还剩余0.6千克风干料,则该次生产的生物转化率为40%,而与产出的菇品的数量无关;也就是说,不管其该次产菇多少,该次生产消耗掉了40%的料(营养)。尽管消耗掉的培养料中尚有部分物质并未作用于子实体,比如转为气体跑掉,比如结为菌皮而非商品菇等,即属于无端消耗,但在生产中难以计算,但是,目前只能用该种表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