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1)。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出处】

《论语·颜渊》: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注释】

(1)下人:甘居人下,对人谦恭有礼。

【译文】

所谓达,就是品质正直,追求道义,而且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神色,发自内心地谦恭待人。这种人在诸侯国中必然显达,在卿大夫的封地内也必然显达。

【解读】

孔子弟子子张向老师询问:一个士人怎么样才能被称为达?孔子反问道:“你说的达是指什么?”子张答道:“在诸侯国里和卿大夫的封地内都有很高的声名。”孔子反驳说:“你说的是闻,不是达。”接着讲了这番话,给“达”下了定义。成语“察言观色”即来源于此。孔子认为,“达”者首先是内心具备了仁、义、礼等道德修养,再从行为上表现出立身端正、敢为好义、谦虚谨慎、处事干练等品质,否则就是“闻”,即徒有其表、名不副实。这是儒家强调修身和内在德行的体现。宋代程颢也说:学者应该是务实的,不要一味地追求名声,“有意近名,则为伪也。大本已失,更学何事?”(《近思录》)

我们都愿意做一个“达”者,而非“闻”者。这就需要抛弃那些外表的“花团锦簇”,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内心道德充沛的人,如此方能不忧不惧不惑,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名誉,做到实至而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