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的规划与复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元大都对金大宁宫泛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

学术界在元大都研究中,认为元大都中轴线是刘秉忠始规划的。笔者在对北京中轴线规划变迁研究中,发现元大都中轴线,乃金大宁宫中轴线及以前就有的规划遗存为元代继承和重新规划而成的。

一、元大都对金大宁宫泛中轴线宫城以北空间规划的继承与改造

元大都中轴线是明清北京中轴线的前身,其规划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学说和《周礼》的营国规制。至今,北京中轴线端门以北的许多空间区域还遗存有元里制规划特征:如景山主峰为元大都中轴线的中心点,宫城南北长约967米(合615元步),钟楼中心点距中轴线北端点约157米(合100元步)。但深入研究发现,刘秉忠对元大都中轴线宫城以北区域空间的规划是对金大宁宫中轴线规划的继承与改造。笔者持此观点的客观依据是:

1.元大内御苑的南北空间长度、大内御苑与宫城之间的空间长度不合元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而符合隋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

2.中心台北距中轴线北端点、南距鼓楼也不合元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而符合隋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

3.中心台南距皇城北垣、大内御苑北垣、宫城北垣仍不合元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而符合隋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

4.景山主峰北距万宁桥还是不合元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而符合隋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

5.而只有钟楼的规划符合元里制规划的整数原则。

从以上1—5列举的客观实证依据可知:刘秉忠对元大都宫城以北中轴线空间区域的规划是对金大宁宫中轴线空间区域规划的继承与改造。

二、元大都中轴线南段的新规划与“三朝五门”

元大都丽正门、千步廊、灵星门、周桥的空间位置在哪里?这些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却因学术界的观点不一,成为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了!这些问题不解决,对研究元大都和明北京的城市规划及其变迁,以及对广大爱好北京历史地理、欲知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的中外人士而言,都是说不过去的。

笔者在本书中,依据“六重证据法”论证了元大都中轴线、宫城、皇城、大城的空间规划,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期考古勘查的元大都南城墙的走向,首次对元大都之丽正门、灵星门、周桥、千步廊的具体空间位置,做了“还原时空”的论证。

图35 元大都中轴线“三朝五门”空间规划示意图(作者绘)

元大都的“三朝五门”规划,与金中都的“三朝五门”规划相同,但与后世明清北京的“三朝五门”规划不同。元大都的“三朝”,为大朝、治朝、日朝,分别用以处理特殊政务、重大政务和日常政务。刘秉忠以崇天门大殿为大朝,以大明殿为治朝,以延春宫为日朝。元大都的“五门”,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刘秉忠以大城“国门”丽正门为皋门,以皇城正门灵星门为库门,以宫城正门崇天门为雉门,以外朝正门大明门为应门,以内廷正门延春门为路门。

三、元大都中轴线与天坛御道

笔者研究发现元大都中轴线在“国门”丽正门外一直向南延伸,元大都天坛就规划在丽正门外7元里(2)的中轴线以东的空间区域里,即对金中都日坛空间区域的改建。笔者考证:金中都日坛位于金中都大城“施仁门外之东南,当阙之卯地”(3),即大城正东位置。根据考古发现的金中都大城南、北城墙的空间走向,笔者判断:金中都大城的卯位,就在天坛祈年殿的位置。而天坛的圜丘位置,正位于元大都丽正门外7元里处!后为明清天坛圜丘!元大都的天坛御道,也继为明清北京的天坛御道。

图36 元大都中轴线空间规划示意图(作者绘)

注:1.中心台。2.大内御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