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二
在内罗毕待了两年多,一件让我惊讶的事情是——在饮食上,我没有“乡愁”!
并不是肯尼亚的饮食对我胃口。玉米面蒸的乌咖喱,很“硬”的烤羊肉(不只是“硬菜”的“硬”,也是硬得费牙口的硬),甚至扎克伯格曾经光顾过的“网红”烤鱼,都不曾打动我。只有兰州牛肉拉面、武汉热干面、陕西油泼面,又或者湖南小炒肉、江西瓦罐汤、四川沸腾鱼才可以抚慰我的“中国胃”。而这一切,肯尼亚都有,有些还非常正宗!
从肯尼亚拥有这么多家中国风味餐馆可以推测,中国人在此地规模不小,也侧面说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之深、之广。
中国人不是现在才走进非洲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与数十个非洲国家开展医疗、农业和技术等援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独立自主发展。马季的相声《友谊颂》,说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项目——坦赞铁路。
进入21世纪,一个里程碑事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举办。此后,中非贸易额迅速上涨,中国为非洲各国提供的各类发展援助资金和大量基建融资,为新世纪非洲经济的起飞插上了翅膀。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小插曲:2000年,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曾出了一期黑色底色的封面,一名扛枪的青年在非洲版图上,配的文字是“无望的大陆”(Hopeless Continent);2011年,这家杂志又出了一期以非洲为主题的封面,一个小孩在放风筝,色彩鲜艳的风筝是非洲大陆的形状,封面上赫然印着“非洲崛起”(Africa Rising)字样。
《经济学人》对非洲前景判断的变化,与中非合作轨迹有着某种暗合的联系。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大陆参与的基础设施项目遍地开花,中国商品与服务也已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非合作经历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从官方主导到民间自发,从援助合作到互利共赢,合作面越来越广,合作程度越来越深。
“要致富,先修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简单而重要经验,正在得到越来越多非洲人的认同。近年来,非洲最重大的基建项目背后,几乎都有着中国建设者的身影。肯尼亚的蒙内铁路、科特迪瓦的苏布雷水电站、尼日利亚的莱基深水港、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大桥……这里列举的,仅是2017年开工或完工的中非重大工程合作项目名单中的一小部分。
路修好了,电接通了,工业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林毅夫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非洲经济问题的解决,要靠工业化特别是发展制造业来解决。非洲大陆人口平均年龄为18~20岁,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或是非洲崛起的良方。
非盟于2013年提出了“2063愿景”,许多非洲国家也根据“2063愿景”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比如肯尼亚的“2030愿景”,纳米比亚的“团结繁荣计划”等。这些战略规划,无一不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作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这恰好可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无缝对接。对于劳动力日益昂贵的中国来说,非洲是过剩产能较为理想的承接地;从非洲的角度来说,工业化既可消化年轻的就业人口,又可替代进口为国内市场提供工业制品,实现内生型发展从而摆脱对大宗商品出口过度依赖,是为双赢。
当前,除了体量巨大的国企以外,因市场机遇自发前来非洲投资的私营企业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非合作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早期中国商人在非洲各国经营进出口贸易和批发零售不同,一批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中国私营企业已开始在非洲投资建厂,实现本土化经营。
大大小小的中资机构和私营企业,成为非洲大陆上一股强劲力量。它们给非洲带来了投资、管理经验以及创新活力,从而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7年发布报告《龙狮共舞》中说,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融资和援助等方面,中国都是非洲的前五大合作伙伴。报告称,“中国在非洲的这种参与程度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匹敌”。
中国在非洲热火朝天的经济活动也引起西方关注。西方的政府、媒体等致力于建构的关于中国在非活动的两大“迷思”:一是中国在非多雇中国人,不为当地创造就业;二是中国通过贷款或投资掠夺非洲的自然资源。这两大“迷思”流传甚广,不仅西方人信,部分非洲人信,甚至部分国人也信以为真。
既称之为“迷思”,自是和现实不符。
第一,中国企业在非洲多雇用本地人,已经被多项国外的研究证明。比如,麦肯锡报告《龙狮共舞》显示,中国在非企业员工85%以上为当地人,中国企业雇用非洲员工总规模已在百万级别。这从逻辑上也完全说得过去。中国国内劳动力价格昂贵,且中国企业在非洲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基建或制造业,雇用当地人比从国内带劳工过来划算得多。在中国在非工地,也许存在因为薪资或工作条件谈不拢产生的矛盾,但不雇用当地人的确是无稽之谈。
第二,中国并没有通过资金手段掠夺非洲的自然资源,这也是被美国智库研究所证实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自2000年至2015年,中国对非贷款流向的前五大领域为:交通(30.1%)、电力(22.8%)、采矿(9.2%)、通信(6.8%)、房建(4.3%)。采矿业才占到9.2%,何来通过贷款控制非洲自然资源之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16年报告《中国在非洲的参与:从自然资源到人力资源》也认为,中国在非洲大陆的自然资源投资规模比大多数人想象得要小,而且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其对非洲自然资源的需求更将进一步降低。
那么非洲人是怎么看待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的呢?官方自不待言,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对中国为非洲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民间方面,2016年,“非洲晴雨表”一份涵盖36个非洲国家的大型民调显示,大部分非洲人认为,中国在非的经济和政治活动为各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在数个非洲国家的影响力位居第一。
在非洲待了一年之后,我回到北京过2018年春节。朋友为我接风,选了一家以麻辣风味著称的连锁餐厅。打开推荐餐单,这家招牌菜“麻辣小龙虾”的介绍页赫然印着:本餐厅所选小龙虾,来自东非的纳瓦沙湖畔……
非洲人不吃的小龙虾,竟然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老饕的餐桌上。中国和非洲,又一次通过餐厅连结起来。而且我相信,这种连结在未来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