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纲第三
【题解】
本篇在同心、教忠之后,为内篇第三篇。此篇的核心之意就是明确纲常不可废,所谓的纲常就是儒家所讲的“三纲五常”,涉及君臣规范、父子规范、夫妻规范。张之洞认为,坚持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儒家人伦秩序,才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根本。
在文中,张之洞不仅正面阐述三纲五常兹事体大,并且从西方社会的现实与制度、规范层面来佐证自己的论断。譬如其从西方的国君与臣民关系、婚嫁的限制、对死者的丧葬、男女的关系等方面证明西人与中国一样也有其固有的伦理规范。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白虎通》引《礼纬》之说也[1]。董子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2],天不变,道亦不变”之义,本之《论语》“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注:“所因,谓三纲五常[3]。”此《集解》马融之说也[4],朱子《集注》引之。《礼记·大传》:“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5]五伦之要[6],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
【注释】
[1]《白虎通》:《白虎通义》的省文,亦称《白虎通德论》,四卷,东汉班固等编撰。记录章帝建初四年(79)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白虎通义》的思想是董仲舒以来今文经学派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想的延伸和扩大。《礼纬》:汉纬书名。起于哀帝、平帝之间,说经而大量吸收图谶之说,多怪诞无稽。六经与《孝经》皆有纬,有《含文嘉》《稽命徵》《斗威仪》等,已亡佚。
[2]董子:即董仲舒(前179—前104)。
[3]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4]马融(79—166):安帝时为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籍,桓帝时为南郡太守。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学生常有千数。卢植、郑玄皆出其门。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
[5]“《礼记·大传》”几句: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待亲族,应该相亲相爱;对待国君或父兄,应该尊重;对待长者,应该关心爱护。男女之间应该有区别。《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西汉戴圣编纂,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等四十九篇,《大传》是其中的一篇。
[6]五伦:五种人伦关系,也称“五常”。传统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译文】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白虎通义》引用《礼纬》的说法。董仲舒所说的“道的宏大源自上天,天没有变,道也不会变”的意思。《论语》中的“殷代承袭夏代之礼,周代承袭殷代之礼”。注释言:“所承袭相因的,就是三纲五常。”这是《论语集解》中马融的说法,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引用了此种说法。《礼记·大传》中言:“对待亲族,应该相亲相爱;对待国君或父兄,应该尊重;对待长者,应该关心爱护;男女之间应该有区别,这是不能在民众间有所变革的礼俗。”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的关键所在,各种行为的本原所在,前后流传数千年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其根本完全在这里。因此明白了君臣之间的规范,那么民权的说法就不可行了;明白了父子之间的规范,那么父子同罪、守孝期间脱除丧服、废除祭祀的说法就不可行了;明白了夫妇之间的规范,那么男女之间平分权利的说法就不可行了。
尝考西国之制,上、下议院各有议事之权[1],而国君、总统亦有散议院之权。若国君、总统不以议院为然,则罢散之,更举议员再议。君主民主之国略同[2]。
【注释】
[1]上、下议院:资本主义国家两院制议会的构成部分。名称各国有所不同。下议院美国和日本又叫众议院,英国叫平民院,荷兰叫第二院。上议院在美国、法国和日本叫参议院,英国叫贵族院,荷兰叫第一院。
[2]君主民主之国: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译文】
曾经研究西方国家的制度,上、下议院各有自己讨论国事的权力,同时国君、总统也有解散议院的权力。如果国君、总统不认可议院,那么就罢黜和解散它,重新推举议员来参议国事。实行君主立宪的国家也大略相同。
西国君与臣民相去甚近,威仪简略,堂廉不远[1],好恶易通,其尊严君上不如中国,而亲爱过之,万里之外,令行威立,不悖不欺。每见旅华西人遇其国有吉凶事,贺吊忧乐,视如切身,是西国固有君臣之伦也。
【注释】
[1]堂廉不远:比喻国君与臣民彼此接近。堂廉,指厅堂的两侧。
【译文】
西方国家的国君与臣民,关系紧密,出行仪仗简略,彼此亲近,好事坏事易于沟通,他们君主的尊贵与威严比不上中国,但是被亲近与受爱戴要超过中国。在万里之遥的地方,法令规定得以推行,权威得以树立,不违背也不欺骗。每次看见旅华的西方人遇到他们国家有好事或坏事,都随之或庆贺喜悦,或凭吊忧愁,视国家利益为切身利益,这些都是西方国家固有的君臣伦理。
摩醯《十戒》[1],敬天之外,以孝父母为先。西人父母丧,亦有服[2]。服以黑色为缘[3],虽无祠庙木主,而室内案上必供奉其祖父母、父母、兄弟之照像。虽不墓祭,而常有省墓之举,以插花冢上为敬[4]。是西国固有父子之伦也。家富子壮,则出分,乃秦法。西人于其子必教以一艺,年长艺成,则使之自谋生计,别居异财。临终分析财产,男子女子皆同,兼及亲友,非不分其子也。
【注释】
[1]摩醯(xī)《十戒》:摩醯,今译作“摩西”,犹太教、基督教《圣经》故事中犹太人的古代领袖。《圣经·出埃及记》载,摩西带领在埃及为奴的犹太人迁回迦南(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地区的古称),并在西奈山上接受上帝写在两块石版上的十诫。犹太教将《圣经》的首五卷称作“律法书”,并称出自摩西之手,有《摩西五经》之称。十诫(戒),也叫《十条诫命》,它是犹太教的戒条。内容是:不许拜别神;不许制造和敬拜偶像;不许妄称耶和华名;须守安息日为圣日;须孝父母;不许杀人;不许奸淫;不许偷盗;不许作假见证;不许贪恋他人财物。
[2]服:旧时丧礼规定穿戴的丧服。
[3]缘(yuàn):衣服边上的镶绲。
[4]冢(zhǒnɡ)上:坟上。冢,高大的坟墓。
【译文】
《摩西十诫》中,除了敬重上天外,以孝敬父母为先。西方人的父母去世,也有相应的丧服。他们的丧服是用黑色镶边,虽然没有祠堂和木主灵位,但在房间中案几上一定会供奉祖父母、父母、兄弟的相片。虽然没有墓前祭祀,但经常会有扫墓的举动,他们在墓冢上插花以示哀敬。这些都是西方国家固有的父子伦理。家庭富有,儿子成年,则要分家,这是秦代的法律。西方人一定要教他们儿女一门手艺,等到儿女长大,手艺学成,就让他们自谋生计,分居分财。等到临终时,则析分财产,儿子女儿都一样,同时还会分给亲友,并不是说不分给子女。
戒淫为十戒之一。西俗男女交际,其防检虽视中国为疏,然淫佚之人[1],国人贱之。议婚有限:父族、母族之亲,凡在七等以内者皆不为婚。七等,谓自父、祖、曾、高以上推至七代,母族亦然。故姑、舅、姨之子女,凡中表之亲,无为婚者。惟男衣毡布[2],女衣丝锦,燕会宾客[3],女亦为主,此小异于中国。《礼记·坊记》:“大飨:废夫人之礼。”《左传·昭二十七年》:“公如齐[4],齐侯请飨之[5]。子仲之子曰重[6],为齐侯夫人[7],曰:‘请使重见[8]。'”是古有夫人与燕飨之礼。因有流弊,废之。女自择配,亦须请命父母,且订约,而非苟合。男不纳妾,此大异于中国。然谓之男女无别,则诬。且西人爱敬其妻,虽有过当,而于其国家政事、议院、军旅、商之公司、工之厂局,未尝以妇人预之[9]。是西国固有夫妇之伦也。
【注释】
[1]淫佚:纵欲放荡。佚,通“逸”。
[2]毡布:这里指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做成的衣服。
[3]燕会:即宴会。燕,通“宴”。
[4]公:指鲁昭公。如:到。
[5]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人。
[6]子仲:即公子慭,春秋鲁国人。当时季氏专政鲁国。昭公十二年(前530),公子慭谋逐季氏,不能而奔齐。重(zhònɡ):子仲之女,齐景公之妻。
[7]夫人:这里指齐景公的妻子重。
[8]请使重见:请安排重出来见一次。
[9]预之:干预其事。
【译文】
戒淫乱也是《十诫》之一。西方男女交际的习俗,其在男女防范检查方面相对于中国来说要宽松,但是对于那些淫乱安逸的人,他们也是非常鄙视的。在结婚方面的限制是:父系和母系方面的血亲,凡是在七等之内的都不能通婚。七等是指从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上推到七代,母系相同。所以姑姑、舅舅、姨母的子女,凡属于这些中表之亲,都不能通婚。西方国家只有在男子穿毛皮做的衣服、女子穿丝锦做的衣服,宴会宾客时女性可作为主人,这几方面稍稍不同于中国。《礼记·坊记》:“重要的宴飨:废除夫人作主之礼。”《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鲁昭公到齐国,齐侯用酒食款待他。子仲的女儿叫重,是齐侯的夫人,她说:‘请安排我出来见一次。'”这说明古代是有夫人参与宴飨之礼的。因为有流弊,所以后来就废除了。女子可以自己选择配偶,但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允许,而且要订婚约,并非私自结合。男子不纳妾,这方面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要说男女之间是没有差别的,则是无稽之谈。西方国家的男子对其妻子很敬爱,虽有些过当,但在其国家的政事、议院、军旅、商业公司、工厂里,不曾让妇女干预其事。这些都是西方国家固有的夫妇之间的伦理规范。
圣人为人伦之至,是以因情制礼,品节详明[1]。西人礼制虽略,而礼意未尝尽废,诚以天秩民彝[2],中外大同。人君非此不能立国,人师非此不能立教。乃贵洋贱华之徒[3],于泰西政治、学术、风俗之善者懵然不知[4],知亦不学,独援其秕政敝俗[5],欲尽弃吾教吾政以从之,饮食服玩[6],闺门习尚,无一不摹仿西人,西人每讥笑之。甚至中士文学聚会之事[7],亦以七日礼拜之期为节目。礼拜日亦名星期日,机器局所以礼拜日停工者,以局内洋匠其日必休息,不得不然。
【注释】
[1]品节:品评人的道德情操。
[2]天秩:自然形成的秩序。民彝:人们生活中遵守的准则。彝,常理,一定的法则。
[3]乃:但是,然而。
[4]泰西:犹言极西。旧时用以称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
[5]秕(bǐ)政敝俗:不良的政治措施和风俗习惯。秕,不良,坏。
[6]服玩:服用和玩赏的物品。
[7]中士:中国的知识分子。
【译文】
圣人是人伦关系的最完美体现,因此根据情况制定礼仪制度,品德节操详细明了。西方人的礼制虽然简略,但是关于礼制的内涵没有全都废除,这实在可以说自然形成的秩序和人们生活中遵守的准则,中外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君主不遵循此法就不能立国,师者不遵循此法就不能立教化。但是那些尊崇西洋贬低中华的人,对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学术、风俗好的方面懵然不知,就是知道了也不懂得如何学习,单单援引其中不良的政治措施和风俗习惯,想要完全舍弃我们的礼教和政治来跟随西方,饮食、穿着、用品,闺阁的风气,没有不模仿西方的,西方人也每每以此讥讽嘲笑这种行为。甚至中国士大夫谈论文学聚会时,也以第七日礼拜为聚会的日子。礼拜日也叫星期日,机器局在星期日停工的原因,在于局内洋人职工在这天必须休息,不得不遵从其俗。
近日微闻海滨洋界有公然创废三纲之议者,其意欲举世放恣黩乱而后快。怵心骇耳,无过于斯!中无此政,西无此教,所谓非驴非马,吾恐地球万国将众恶而共弃之也。
【译文】
近日,隐隐听到沿海洋人租界里有公开提出废除三纲之论的人,他的意思是想要全天下都恣意混乱后才高兴。再没有比这让人内心震恐、听起来害怕的事了!中国没有这样的政治,西方也没有这样的宗教,不是驴不是马不伦不类,我恐怕地球上各国都将厌恶并抛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