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书之《韩非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全知全能的王

原文

田婴相齐,人有说王者,[1]曰:“终岁之计,[2]王不一以数日之间自听之,[3]则无以知吏之奸邪得失也。”[4]王曰:“善。”田婴闻之,即遽请于王而听其计;[5]王将听之矣,田婴令官具押券斗石参升之计,[6]王自听计;计不胜听,[7]罢食后,复坐,[8]不复暮食矣。[9]田婴复谓曰:“群臣所终岁日夜不敢偷怠之事也,[10]王以一夕听之,则群臣有为劝勉矣。”[11]王曰:“诺。”俄而王已睡矣,[12]吏尽揄刀削其押券升石之计。王自听之,乱乃始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

[1]说(shuì):劝告。[2]终岁:全年。计:财政收支的情况。[3]一:全部。听:治,此指审核。[4]无以:没有办法来,无从。奸邪:此指官吏营私舞弊的行为。得失:指官员行政的好坏优劣。[5]遽(jù):立即。[6]具:准备好。押(xiá):通“柙”,木制的匣子。券:古代经济活动中的契据,分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凭证。押券:用匣子封装的契据。斗石参升:十斗为石,十升为斗。“参”为古代重量单位,或以为是“区”或“累”字的讹误。这里用四种容量、重量单位描述“计”的详细程度。[7]胜(shēng):尽。不胜听:审核不完。[8]罢食:结束吃饭,吃完饭。复:重新,又。[9]暮食:晚饭;这里是吃晚饭的意思。[10]偷怠:苟且懈怠。[11]为劝勉:为之劝勉,因此受到鼓励。[12]俄而:一会儿。睡:坐着打瞌睡。后来指睡觉。[13]尽:全部;是总括“押券升石之计”。揄(yú):抽出。古代的契据和账簿都写在竹简或木片上,可以用刀削去上面的内容再加以改动。

译文

田婴担任齐国的相国。有人劝告齐王说:“全年的财政收支,大王若不用几天时间全部审核一遍,就无法知道官吏的奸邪得失。”齐王说:“好。”田婴听说了这件事,就马上请求齐王审核财政收支,齐王答复将要审核。田婴让官吏准备好全年财政详细收支的凭据和账目,齐王亲自审核,要审核的凭据和账目太多了,根本审核不完。吃完饭,又坐下来审核,连晚饭也没时间吃。田婴又对齐王说:“这就是官吏们一年到头昼夜不敢马虎和懈怠的事务。大王再用一个晚上审核一下,这对官吏们来说是极大的鼓励。”齐王说:“好吧。”不一会儿,齐王就打起瞌睡来。官吏们趁机拿起刀来把凭据和账目全都更改了。齐王亲自审核凭据和账目,就是国家混乱的开始。

解说

齐国全年财政详细收支的账目和凭据,用竹简记录下来,估计用“堆积如山”来形容毫不为过。设想一下齐王坐在这些账目和凭据前面一册一册地审核的场景,是相当有趣的。齐王刚开始“自听计”,大概是一副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的劲头;“罢食后,复坐”,就已经有倦怠厌烦之意了;等到晚饭也吃不上,还要加班做如此琐屑烦细的事务,齐王便彻底失去了耐心,终于昏昏然瞌睡起来。整个过程中齐王神态情绪的变化,形象鲜活如在眼前。

再说田婴。有人向齐王进谏时,田婴并没有在场,却能马上得知详情,可见他对齐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主动出击,请齐王审核财政收支状况,这是绝妙的一步棋;他熟知齐王的秉性习惯,很清楚齐王完全没有可能去详细审核财政收支的账目,于是做好了充分准备,将堆积如山的账簿凭据摆出来,首先在视觉上冲击齐王的心理,使之一开始就产生了“计不胜听”的感觉;当齐王已经有了厌倦之意,他却欲擒故纵,殷勤鼓动齐王晚上继续工作,以此给官吏们做表率。最终如熬鹰一般将齐王熬得昏头涨脑。他相信,经过这样一次体验,齐王应该从此不会再有兴趣搞什么财务审核了。最后一句是传神之笔:“吏尽揄刀削其押券升石之计。”呈送的账簿凭据是否真实已不可知,此时官吏们见齐王昏睡的样子,竟然当面就更改账目,可见在他们心目中,这账目要怎样做便怎样做。

韩非认为,君王不可能全知全能;君王既然不是全知全能,就不要介入具体的事务,对什么工作都不懂装懂地指手画脚;君王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治吏:“圣人治吏不治民。”韩非打了个比方,就如同摇动一棵树,要是一一地掀动每片叶子,累死也难以把叶子全部翻遍;如果左右敲打树干,所有的叶子都会晃动起来。“君人者合符犹不亲,而况于力乎?”君主对合符这类容易做的事尚且不亲自去做,何况劳力的事呢?当君主事无巨细都以内行的心理和姿态亲自参与的时候,“乱乃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