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不为君主所用则死
原文
太公望东封于齐。[1]海上有贤者狂矞,[2]太公望闻之,往请焉,[3]三却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4]太公望诛之。当是时也,周公旦在鲁,[5]驰往止之;比至,[6]已诛之矣。周公旦曰:“狂矞,天下贤者也,夫子何为诛之?”太公望曰:“狂矞也议不臣天子,不友诸侯,[7]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8]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9]虽臧获不托足于其轸也。”[10](《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释
译文
解说
这则故事韩非收录了两个版本。在另一版本里,隐居海边的贤士是兄弟俩,他们的思想主张是:对官方采取不合作态度以保持健全高洁的人格;不在意官方以功名利禄为主要内容建立起来的社会评价机制;追求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太公望到达封地后二话不说,就先拿兄弟俩开刀问斩,并对周公旦详细论述了他的治国理念,要点有三:第一,君主的权力来自赏劝罚禁,如果有人既不求名又不求利,赏罚对他就失去了效用,君主也就无法控制和驾驭这样的人。第二,如果有人在社会上享有贤达的名声,却不为君主所掌控,就将破坏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构成对统治权的危害。第三,君主之所以是君主,是因为可以统治臣民;民不愿为官则无臣,民又游离于君主的权力之外,无臣无民,君主就做得没意思了。
在专制统治下,社会的一切资源归君主拥有。君主利用财富、地位、名声控制臣民;臣民要获得自己的份额,就必须无条件地供君主役使。无论什么样的人,在君主那里只是工具而已,与马牛并无二致。在君主看来,臣民能否成为自己驯服的工具,这是问题的全部,他并不关心人品、能力之类的事情;如果有人不能为君主所用,无论他具有何种品德、何等才华,也无论他对社会有益或者有害,君主宁肯杀之以警示臣民,他们只能乖乖遵守君主制定的社会秩序。这就是专制统治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