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书之《韩非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赵简子敢用阳虎的底气

原文

阳虎议曰:[1]“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2]不肖,则饰奸而试之。”[3]逐于鲁,[4]疑于齐,[5]走而之赵,[6]赵简主迎而相之。[7]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8]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9]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之。[10]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11]几至于霸也。[12](《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

[1]阳虎:春秋时鲁国季孙氏的家臣,名虎,字货,曾掌握季孙氏的大权,公元前502年起兵攻打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失败后逃到齐国,又逃到晋国,赵简子用他为相。议:议论,主张。[2]悉心:尽心。事:事奉。[3]不肖:德才不好。饰奸:掩饰邪恶。试:试探。[4]逐:驱逐。[5]疑于齐:在齐国受到疑忌。按:阳虎逃到齐国后,请求齐侯出兵攻打鲁国,大夫鲍文子劝谏齐侯不要收容阳虎,齐侯于是把阳虎抓了起来。阳虎设法藏在装衣物的车子里逃往宋国,从宋国逃到晋国,投奔了赵氏。[6]走:逃跑。之:到。[7]赵简主:即赵鞅,当时是晋国的卿。死后谥简,史称赵简子。相(xiàng):使担任相室。按:这里“相”是替卿大夫主管各种事务的官员。[8]国政:国家的政事。这里指处理政事的权力。[9]务:致力于。[10]执:持用。御:驾驭,控制。[11]兴:使兴盛。[12]几(jī):几乎,差不多。

译文

阳虎主张:“主上贤明,那么就尽心事奉他;若主上昏庸无能,就掩饰起自身的邪恶来试探他。”阳虎在鲁国被赶跑,在齐国受到疑忌,逃跑到了赵国,赵简主接受了他并用他做了相室。简主的左右说:“阳虎很善于窃取别人的政权,您为什么用他做相室呢?”简主说:“阳虎致力于获取政权,我致力于守护政权。”于是用权术控制阳虎。阳虎不敢为非作歹,好好地事奉简主,使赵氏兴盛强大,几乎到了要称霸的地步。

解说

韩非虽然认为君臣的矛盾是先天的,不可调和的,而且臣子攫取私利甚至篡夺君位的欲望和冲动是永远存在的;但他认为,君主不能因此就不用臣子,更不能因此寄希望于找到仁德贤良的臣子,而是要用术来控制和使用臣子。他觉得只要君主善于用术,臣子“虽有驳行,必得所利”。所谓“驳行”,就是人品有缺陷,喜欢做些乱七八糟、欺下瞒上的事情;而这样的臣子往往很有能力,君主用术来驾驭他们,就完全可以利用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韩非的语汇里,对臣子的分类很细致,如:忠臣、贤臣、良臣、直臣、背臣、奸臣、邪臣、大臣、重臣、贵臣、幸臣、小臣、亲臣、近臣、嬖臣、巧臣、乱臣、壅臣、谋臣、谏臣、才臣、功臣、朝臣、誉臣、禄臣、罪臣、社稷之臣、治国之臣、守法之臣、有道之臣、尊贵之臣、贵重之臣、当途之臣、擅爱之臣、擅主之臣、奸邪之臣、奸私之臣、谄谀之臣、骄侮之臣、侵陵之臣、贤哲之臣、亡国之臣,等等;韩非描述了不同名目的臣的表现,试图让君主明白,对不同的臣要有不同的态度和原则。可是,人是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要正确认识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比如阳虎,在鲁国是重臣、幸臣,也是擅主之臣、奸邪之臣和侵陵之臣;到了齐国,他表现出的是背臣、邪臣的特质;而到了晋国,他在赵简子手下的所作所为,谁又能说他不是良臣、才臣、治国之臣呢?韩非煞费苦心地替君主考虑用人的细节,后人看起来确实非常周全了,只是具有如此认识能力的君主,翻遍史书,又能有几人呢?在制度设计上始终从人治思想出发,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