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疯狂的石头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奉而献之厉王。[2]厉王使玉人相之。[3]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4]而刖其左足。[5]及厉王薨,[6]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7]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8]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9]贞士而名之以诳,[10]此吾所以悲也。”[11]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12]遂命曰“和氏之璧。”[13](《韩非子·和氏》)
注释
译文
解说
这块传奇的和氏璧后来又经历过许多故事,但说到惊心动魄,还是以这块宝玉血淋淋的问世过程为最。和氏三次献宝,两次被砍脚;面对厉王和武王的暴虐,他毫不退缩。文王得到消息,派人去问,只是出于好奇;而他回答楚文王使者的话,真正得“哀而不怨”之精髓。最终楚文王给他平反了,他也因他的和氏璧和玩命献宝的事迹而扬名后世了,然后呢?没有然后。
和氏执著地献宝,是想借宝玉得到君王的赏识吗?或者想从而得到机会跻身上层?或者天生的奴性使他认定此宝只配让君王享用?我们不去分析他深层的心理。或许他只有一个执念:这明明是宝玉,为什么被当成石头?!他对个人惨痛的遭遇毫不挂怀,没有委屈,没有怨恨,只伤心他的宝不被敬爱的王承认。这样的臣民真是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境界,难怪韩非要给予极高的评价。
韩非更关心这则故事表达出的忠贞之臣献宝的勇气和决心,他说世上有许多跟和氏一样的人物,希望将自己的智慧才华和学问谋略奉献给君主,但是“论宝”即识别评定“宝”太困难了,所以这些人的命运大多类似于和氏,甚至比和氏更悲惨,因为比起人的智慧谋略,珠宝美玉是君主更迫切想得到的东西,而璞玉无论优劣对君主来说并没有任何妨害,可法术之士努力推行的治国理念和措施,一定会让权贵们自私邪恶的行为受到限制,从而对整体的政治格局和现行秩序造成冲击。和氏付出了两只脚的代价才终于献出了他的宝,法术之士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