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育干预
(一)教育安置
欧美对英才儿童的教育安置主要包括普通型和特殊型两类。
普通型就是英才儿童与普通孩子共同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接受教育。教师为他们提供个别指导,他们可以接受特殊科目、特殊教师指导、咨询服务、独立研究等,也可参加社会的各种机构活动,如图书馆、博物馆、社会服务机构组织的活动等。这种培养方式是靠学生自己去发展,但存在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个别指导跟不上的问题,因此在西欧较少鼓励采用,但在美国较普遍。因为美国教育坚持“教育机会均等”的观点,另外,他们也认为,英才儿童与普通孩子在一起易于相互交流,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特殊型,即为英才生专设各种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特殊学校有文科、理科、艺术学校等不同类型,规模较小,学校集中资源服务于大批英才学生;教师经过挑选与培训,教学效果较好;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学习内容、速度,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特殊班与特殊学校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因为不需要另设一套管理机构和物资设备,因此较经济,也更易于实施。另外,英才学生可随时与普通班学生在一起,这也利于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因此,专家较主张这种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在欧美都较为普遍。
(二)教育模式
杨晶(2005)对美国英才儿童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采用这种方法的如美国克利夫兰公立学校系统,其中各校有许多独立的专门进修班(Major Work),这些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而纽约市学校系统提出的“天才儿童阿斯特计划”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领导才能。该计划认为,领导能力与儿童的想象力水平有关。因此,它强调利用各种方法(积木游戏、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等)来培养每个儿童的想象力。此外,北卡罗来纳州萨利姆市官办学校为全州的英才儿童设立了多科性的暑期专门计划,旨在促进他们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才能的发展。康涅狄格州亚市则利用周末为具有科学才能的儿童开设进修班。
(1)专门学校。这种学校在美国并不多见,它又可分为综合性专门学校和专业性专门学校。天才儿童在这里既接受基本文化教育,又接受特殊教育。
(2)专门班级。为天才学生设立专门的班级,就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特定年龄阶段中智力优异的学生编入同一班级,施以特别教育,或依其能力所长分科分组。这种分班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例如,学生的能力倾向很难早期鉴定,何况这些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会有一定的个别差异。
自1971年以来,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就有了加速培养学生的计划,对象是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佼佼者。这种模式认为,由于英才学生具有独特的天赋和个性品质,所以应尽可能地为他们安排高水平的课程,以便他们学会复杂的思想体系。常用的加速学习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提前入学。即允许学生比正常年龄更早进入学校读书。(2)跳级。这是加速培养早熟学生的传统方法,它可使学生在跳级后得到适合其能力的学习。但天才学生在跳级学习中应注意两个问题:防止漏学具有严密体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否则,他们就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跳级后的社会适应问题。美国学者普遍认为,在决定学生跳级学习时应特别注意跳级的条件是否成熟,并做好跳级后的矫补工作。(3)超班教学。即不受班级学习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去学习适度的课程。
(1)额外辅导。即为天才学生增设课程及专项活动和其他补充作业。比如,有一种十分普遍的建立在师生间签订书面合同基础上的独立学习辅导计划,这种“师生合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作业。此外,还有一种“辅导教师计划”,它是将一个有天赋的孩子与在该孩子感兴趣的领域中的一位专家结成一对。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以及华盛顿特区的华盛顿大学阅读中心等等都有这样的课余辅导计划。
(2)常规课堂内的加深学习。即在传统班级的课堂教学中给天才学生“开小灶”。由任课教师向天才学生提供特殊的学习材料和机会,以解决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问题,但学生仍在常规课堂中学习。
(3)独立学习研究。即在教师或专家学者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对专门问题的独立学习和研究,培养天才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这种研究常常是教师先对课题作简单的说明解释,提供参考书目,然后由学生独立研究,并把研究成果以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最终由教师或同学共同做出评价。
(4)特殊学习中心。为了满足天才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近十几年来,美国许多学校和地方为天才学生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特殊学习中心。这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语言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学会社会研究的知识,尝试创作、绘画等活动。学生可自行选择中心和活动,或与教师共同确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
(5)暑期课程和周六课程计划。为天才学生提供特别的假日课程计划在美国已成为普遍的做法。这种课程计划常常是利用学校假日把学生集中到某个为天才学生特别设定的机构进行集中学习。例如,霍普金斯大学平时的每星期六为中学天才生开设数学方面的课程,暑假则进行集中学习。
有些州如宾夕法尼亚州、佛罗里达州等实行培养天才儿童的个性化教育计划,为每个英才儿童制订学习计划,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使之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天赋。
多元菜单模式由阮儒理(Renzulli,1988)提出,教育者可根据教学或课程设计以菜单组合的方式实施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六种菜单。
知识菜单:包括知识领域的整体组织、基本的原理与功能性概念、方法论的知识及具体细节。
儿童活动菜单:包括知识的吸收与记忆、信息的分析、信息的整合与应用及评估四部分。
教学策略菜单:教师们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反复练习与背诵、讲述、讨论、同伴指导与学习中心等。
教学顺序菜单:包括引起注意、告知儿童、提供进阶程度选项、将知识与先前学习经验联结、教授教材、评估儿童表现及给予建议、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结、提供转移及应用机会。
艺术化调整菜单:教师自身的创意可融入教学当中,包括分享个人的知识、经验、信念、争议、偏见,或使教材更具独特性。
教学成果菜单:可通过艺术、表演、口语、视觉模型、文字等具体成果,或问题解决策略、结论类推能力、自我效能、同情心的提升等认知或情感抽象成果来表现。教师可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儿童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
多元菜单模式旨在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多元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顺序,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满足英才儿童不同的学习需求。该模式不仅关注课程的层次性和丰富性,更关注每个儿童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在运用菜单前,设计者首先需要了解教学领域的知识体系、探讨议题以及寻求解答的方法。菜单模式可以提供教学者有关知识发展的信息,进行真实而有趣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和创造(郭静姿,2011)。
(三)我国英才教育的实践探索
我国自1978年开始有英才教育,对英才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少年班和英才班,但我国每年能被识别进入英才班的英才儿童仅是我国英才儿童总体中极少的一部分。我国现有英才儿童约为600万,由于鉴别困难及英才教育体系不完善,其中绝大多数英才儿童没有机会接受特殊教育而分散在普通班中。
在英才儿童的培养方式上,加速式教育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丰富式教育受到推崇。丰富式教育是指在普通班中,按照正常的时间表,提供更丰富的发展环境,在儿童处于同龄群体中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培养,这有利于英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999年,研究者对分别处于“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条件下的1700多名以色列英才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后者表现出更积极的自我观念、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更低程度的焦虑。此外,对于英才儿童人数众多的中国来说,加速式教育不适合大面积地普及,丰富式教育更适合普通班环境。
英才儿童在普通班中学习,凸显出英才儿童卓越的认知与学业能力,使他们的学业自我概念提高,鉴于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业自我概念的提高更易促进提高成绩水平。
反对英才儿童在普通班中就读的人认为:英才儿童在普通班所学的知识缺乏挑战性;普通班中和这些英才学生能力相当的同学很少,致使这些英才学生没有与相近能力的学生学习的机会;许多教师并没有受过针对如何教育这些英才儿童的专业训练,而且在普通班学习,教师会按照大多数同学的理解水平组织教学,教学内容通常对英才儿童来说过于简单,导致英才学生感觉没意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常常只能照顾到班上的大多数学生而无法顾及少数英才学生。而那些教师顾及不到的学生在课堂上因为“吃不饱”而“闲暇”,又因为“闲暇”而“生事”,因为“生事”而“受批评”,因为“受批评”而成为“差生”,因为是“差生”而被忽视(施建农等,2004)。当他们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一旦条件成熟,成就事业,为社会作出很大贡献;另一种可能是,遇到不良影响,成为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
作为普通班中英才儿童的家长,首先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其次家长应该基本了解英才儿童的特点,再次应该了解英才儿童在普通班中的状况。研究发现,具有高水平的(学历不一定高)、敏感的和了解自己孩子特点的家长更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不了解英才儿童特点的家长会不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方式,难以和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英才儿童家长应该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了解英才儿童在班级中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英才儿童家长在与教师沟通好的情况下,可以建议教师取消普通作业,给英才儿童布置更有难度的作业,或给他们提出更丰富的计划。
英才儿童值得特别关注。要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了解英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基本特点,及时引导或推荐他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更丰富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关心他们的成长。既戒用揶揄的语言伤害他们,又慎用表扬宠坏他们,应该表现出良好的为师风范。既要培养英才儿童坚强的性格,又要使他们形成崇高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有高瞻远瞩的态度,把他们培养成对人类和社会有贡献的、有所作为的、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支持特殊型培养模式的人认为,英才儿童在超常班中就读有独特的优点。
(1)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拓展学校教育资源
普及教育的课程,是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程度制定的,英才儿童如果按适合年龄安排入学,对课程往往感到难度不足,容易对上课感到厌倦,因而学习动力降低,甚至养成学习不专心、不合作等坏习惯,或出现行为问题及身心相关的病症。而特殊型培养模式能强化英才儿童的学习动力,拓展教育资源。
(2)缩短英才儿童学生在校就读的时间
这样可以使英才儿童提早完成专业训练或取得更高学历,使其尽早成才,自然也会降低教育经费的负担。对国家来说,投入教育的资金也会相应减少。
(3)学习有专职教师指导
英才班中的教师应对英才儿童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了解英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制定适应英才儿童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可以灵活地对英才儿童进行英才教育。
反对特殊型培养模式的人认为,英才儿童在英才班中就读存在着以下缺点:由于英才班中每一位同学均非常优秀,这会使他们压力过大,导致自我概念降低,从而引发学业成绩的下降,降低学习热情和成就动机。
英才教育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英才儿童发展进行的追踪研究发现,有一小部分英才儿童发展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些人童年时表现出英才,经媒体渲染后,导致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过高,使他们感到心理压力大,产生过度的焦虑,心理发展受阻,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发展难以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二是英才教育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英才儿童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上,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培养、情商的提高,使得他们的心理未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师长的期望要适当,社会对英才儿童也应持正常的心态,避免过度进行媒体炒作。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学校教育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心理自由、充分、和谐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思考与练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