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城市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认识的不足,使得城市在迅速的扩张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于是人们对以往的城市发展进行反省,并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但是,采用何种方式方法能够既满足当代人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是摆在城市建设、管理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人们逐渐认识到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也许可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互联网
互联网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已渗透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互联网极大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英文单词是Internet,也有音译为因特网或英特网的。互联网最初的目的是为科研服务的,通过网络之间的互联,为用户提供共享大型主机的宝贵资源。随着接入主机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还陆续在Internet上开展了商业活动。随着Internet的商业化,其在通信、信息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使Internet有了质的飞跃,并最终走向全球,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同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1969年美国国防部ARTANET首先投入使用,用于军事连接,后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1971年第一封ARPANET的电子邮件(email)被发出。
1974年3月卡恩(Kahn)和瑟夫(Cerf)发表了一篇论文《一种基于数据包的网络间通信协议》,此文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协议TCP/IP的基础,同年12月,RFC发布了RFC 675(Specification of Internet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gram),并且使用了Internet这个术语。
1977年,电子邮件标准确立(RFC 733),电子邮件系统成为标准化的系统。
198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写为NSF)建立另外一个可以访问ARPANET的广域网,计算机科学网(Computer Science Network,缩写为CSNET)),当时的目的是连接全美的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供100多所美国大学共享它们的资源,NSF网也采用了TCP/IP协议,且与Internet相连。
1982年,DCA和ARPA为ARPANET制定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作为一组协议,通常称为TCP/IP协议,依据多年实践推出的TCP/IP协议,极大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并明确将互联网定义为使用TCP/IP连接起来的一组网络。
1983年,美国国防部(DoD)宣布TCP/IP协议是ARPANET唯一认定的协议,并且替换掉早期的NCP协议,为互联网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3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开发了名字服务器,也就是现在的域名服务器,这样,用户不需要了解另一个节点的确切路径就可以与其进行通信,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使用。
1986年8月25日,北京时间11点11分,由当时任高能物理所ALEPH组(ALEPH是在西欧核子中心高能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一个国际合作组,我国科学家参加了ALEPH组,高能物理所是该国际合作组的成员单位。)组长的吴为民,从北京发给ALEPH的领导——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电子邮件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1989年,在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Tim Berners和其他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人,提出了一个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1990建立了一个超文本文件(Hypertext Documents)的Web,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并使用浏览器(Browsers)来浏览文件,建立了第一个Web服务器,并确定了HTML和HTTP协议,万维网(Word Wide Web,简写为WWW,也有简称为3W的)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在随后的几年时间,WWW(万维网)的管理、标准化、前端浏览器等基础工作得到完善,到1996年左右,网站已成为公司对外交流的一个必选项,万维网得到快速发展。万维网的出现,使得网络信息的浏览、交换、使用变得极其简单,是互联网发展极其重要的应用级推手。
1989年,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中国科技网(CSTNET)前身的建设,国家确定开始建设互联网,明确了五年目标,建立国家级的四大骨干网互联。
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同年,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4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部委、各省市明传发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4>18号),“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
1995年,中国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成立,为大众打开了互联网之门。
1995年,亚马逊在美国成立,成立初期只经营网络的书籍销售业务,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互联网公司。[11]
1996年,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想法,创建了搜索引擎“BackRub”,这也是Google搜索的前身。1997年正式注册Google.com域名,获得首笔投资后,1998年正式注册了公司总部。
1996年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是重要的一年[12],这一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成立;邮电部发布《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电子工业部做出《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的有关决定》;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bit/s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全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行,标志着作为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网正式建成;国家计委正式批准金桥一期工程立项;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四川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
1997年2月,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3个月内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深圳、西安、沈阳、哈尔滨8个城市开通,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ISP、ICP。
1997年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
1998年,国际电联推出WCDMA和CDMA2000两商用标准,第一个3G网络运营于2001年的日本,3G技术提供2Mbit/s标准用户速率(高速移动下提供144Kbit/s速率),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传真、数据、多媒体娱乐和全球无缝漫游等。
1999年,马云与18位联合创始人成立阿里巴巴集团。
1999年,腾讯公司在深圳成立。
2000年初,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徐勇一同回国,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投入运行,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全球通WAP(无线应用协议)”服务,同年,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UNINET)正式开通。
2000年,中国推出自己的移动通信网3G标准TD-SCDMA,2001年3月被3GPP接。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马士孔尼会展中心的苹果公司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中推出第一代iPhone,引发智能手机热潮。
2007年11月5日,Google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Android操作系统,并且宣布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联盟组织,该组织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共同组成,并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成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来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这一联盟将支持Google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Google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2008年8月,Airbnb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成立,Airbnb是一个互联网旅行房屋租赁社区,是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早期实践,2015年2月28日,Airbnb进行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200亿美元。
2009年的1月7日,我国颁发了3张3G牌照,分别是中国移动的TD-SCDMA,中国联通的WCDMA和中国电信的WCDMA2000。
2009年,Uber成立于美国硅谷,开启了全球即时用车软件模式,实现了交通出行业“互联网+”模式。
2012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同年推出滴滴打车,掀起我国互联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应用浪潮。
2013年12月4日中国工信部正式下发4G LTE牌照,揭开我国4G网络商用的序幕。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发展的集中展现,具体体现在信息表示数字化、信息传输互联化、信息处理自动化,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形成了信息社会的特征,每个人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都能深切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2)知识的获取
在20年前,人们要想获得某方面的知识,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查阅报刊、书籍、字典等资料,人们要想把自己积累的知识传播出去,也会采用发表文章、出版书籍的方式。而万维网通过20年的发展,将大量知识数字化,每天还源源不断产生新的内容,与此同时,其为大众提供了异与传统的更便捷的知识检索方式,从而改变了人们知识获取的方式。
在我国,百度百科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中文网络百科全书,是目前最大的中文百科,其测试版于2006年4月20日上线,正式版在2008年4月21日发布,截至2016年4月,百度百科已经收录1300多万的词条,参与词条编辑的网友超过580万人,每32秒诞生一个新词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13]称,中国目前注册的.CN域名共有31013620个,网站4229293个,共有网页数两千多亿个,网页字节数1.5亿亿B,如果按2B存储一个汉字算,等同于存储7万亿个汉字,而据华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系符孝佐编著的《文史工具书概说》统计,《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字,那么目前中文网页相当于存储了1.5亿部《康熙字典》,而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8万个条目,共计1.264亿个汉字,而从字数上来说,目前网页容量相当于5.9万部《中国大百科全书》。
面对这样的海量信息,人们几乎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所有需要了解的东西,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对知识或信息的需求。据Alexa统计,Google日均访问人数是12.9亿个,日均访问网页数20.4亿个,百度日均访问人数是3.7亿人,日均访问网页数2.6亿个。
(3)网上购物
目前网购已逐渐成为城市里年轻人购物的主要方式,而且农村也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合推进的方式不仅作为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供给方加入,也成了网购的消费者。
据媒体报道[14],电商巨头亚马逊2015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至357.5亿美元,净利润增长125%至4.8亿美元,2014年一整年,亚马逊实现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服务客户超过3亿。
在中国,电商似乎更加活跃,2015年京东全年核心交易总额为4465亿元人民币(约689亿美元),同比增长84%,净收入为1813亿元人民币(约280亿美元),同比增长58%[15]。2015年淘宝天猫双十一全网总销售额达到1229.4亿元,而2015年全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交易市场交易总额(GMV)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4639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平台,3万亿占2015年中国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16](图1-8)。
图1-8 网购同时带动了快递行业的发展
(4)政府治理模式
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扩大,网民人数在人口基数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攀升,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出现,人的线上线下活动的不断深入融合,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性,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造生活的需求和创新潜力,这种正向激励是目前各种“互联网+”应用不断涌现的源动力,而这种激励或者需求也从商业领域蔓延到社会治理领域,一方面这是信息化公民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政府提高自身社会治理效率、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所要求的。
根据2016年1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图1-9)。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人,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4年85.8%提升至90.1%,手机依然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图1-10)。其中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
图1-9 2015年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图1-10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占网民比例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被激发,各行各业已经敏锐感到这种变化,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字化运营模式,新的模式、服务不断被创新,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政府向公众提供的服务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大家使用起来更加便捷。而政府也在考虑如何通过自身的改变,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产生新的、高效的社会治理模式,而上网人数的基数不断增大,特别是手机上网人数所占比重的提升,为互联网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政府从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做出了一系列决策,正是政府在政府治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上的积极响应,特别是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不断强调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以民生改善为主,具体体现了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政府的期望。
(5)社交网络化
社交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实现社交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总体方向是更加便捷、更加深入或者更多层次、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或者说与日常生活的耦合度更高。
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早期的电子邮件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BBS的社交疆界受BBS的访问者数量限制。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分别从社交的即时性和受众面两个方面进行了提升,而即时通信工具在满足通信的即时性需求的同时,也在提升其同时交流能力,比如QQ中的QQ空间和腾讯微博,微信中的朋友圈和公众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也从以文本信息向图片信息、视频信息的富媒体转变,网络信息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例如优酷、腾讯视频、我乐等网站。
腾讯官方网站称“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QQ的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53亿个,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2.41亿个;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6.97亿个”。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达2.22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33%,其中9月份移动月活跃用户数占总月活跃用户数85%,9月份日均活跃人数达到1亿”。
社交网络巨大的用户数及用户活跃度,有力地证明了网民对社交软件的依赖程度,同时也说明了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社交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社交形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构建了一个与物理世界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社交网络。
2.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使得由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构成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强。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是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为大数据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信息来源和应用场景。
物联网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缩写为IoT,此概念提出体现了互联网向人类社会渗透的深入程度,同时也是虚拟世界疆界的扩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物联网可以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互联网将物体或设备互联”。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对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进行了延伸和扩展,同时物联网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各种物品之间,使得物品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或者一类应用,其是对电子技术、ICT技术的综合应用,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条件下的一个大规模业务应用,其核心是应用创新,其是互联网感知世界的神经末梢。物联网的发展使得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也为下一步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
物联网概念起源于198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一个“智能可乐售卖机”,其通过与互联网相连,可以报告货物量以及新装的饮料是否冷却。1991年马克·维瑟(Mark Weiser)在其所做的《21世纪的计算》报告中提到了统一计算,第一次形成了物联网的现代视角。1993~1996年,微软和Novel等公司根据这个概念开始启动一些项目。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但并未引起广泛重视。直到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标识”(Auto-ID)中心发布了一个市场分析报告,提出射频标签(RFID)是物体接入互联网的必备条件,如果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人和物体都有标识,那么计算机就会建立清单,并且进行管理,此报告明确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并受到广泛关注,同年中科院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同时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的概念所覆盖的范围在中国进一步扩大,超越了1999年阿什顿(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并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
目前物联网涉及的行业应用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17]中称“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9332亿元”。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化,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缩写为IoE)的概念被提出,万物互联的概念比物联网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万物互联是指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这些网络化的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行动,为企业、个人和国家创造新的能力、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思科在其2013年发布的IoE白皮书[18]2中提到的,“在接下来的十年,通过IoE建立人与人(P2P)、机器与人(M2P)和机器与机器(M2M)之间的连接,IoE在全球将会达到14.4万亿美元的净利润的市场”。
3.大数据
在介绍大数据发展之前,需要先明确三个基本概念,那就是数据、信息和知识。
数据就是一些事实的集合,如数字、词、度量、描述,数据可以是量化的或描述性的(图1-11)。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图1-11 数据的分类
信息通俗来说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类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信息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V.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1948年,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提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同样在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提出“信息熵”概念,即信息是描述不确定性的,一个事件越不确定,就需要更多的信息来解决事件的不确定性。
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知识的定义在认识论中仍然是一个争论不止的问题。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相信的。
数据、信息、知识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三个不同层次。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向人类社会不断深入地渗透,社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数据的种类、表达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而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源,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价值,大数据受到广泛关注。2012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倡议提出通过改善从大量复杂的数字化数据中抽取知识(extract knowledge)、获得洞察力(insight)的能力,帮助加速科学和工程发现的步伐,加强国家安全和转变教学(transform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5年9月,我国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纲要》明确三个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数据与大数据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大数据的“大”是其特征,这个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量”上的大,二是“生产速度”的快,三是数据“种类”的多,四是价值大。
互联网上的数据量之大在前面的章节也有介绍,公开数据显示[19],仅百度2013年拥有数据量接近EB级别;阿里、腾讯声明自己存储的数据总量都达到了百PB以上,1EB=1024PB=1024×1024TB=1024×1024×1024GB,按一个汉字2B计算,1EB相当于445万部《中国大百科全书》,1PB相当于四千多部《中国大百科全书》,仅从这三个公司拥有的数据量,足以看出互联网数据总量之大。
而互联网上产生数据的速度也相当惊人,2012年腾讯科技发表的一篇文章《互联网上一天》[20]称,互联网一天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2940亿封邮件,相当于美国两年纸质信件的数量,发出200万个帖子,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每天在Facebook上耗费的时间总计47亿分钟,有“状态”的更新达5.32亿人,在Facebook上传2.5亿张图片,如果都打印出来相当于80座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每天在Netflix看2200万小时的电视电影节目,相当于3天全美剧院播放小时总和,在YouTube上传86.4万小时视频,如果不间断全部播放完需要98年,用户在Pandora上听1870万小时音乐,如果Pandora从公元1年开始播放,现在还在放,每天新增1288款应用,下载次数超过3500万次,每天卖出37.8万台手机,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
互联网上生产的数据种类也多种多样,有文档、视频、评价、网络日志、地理位置、声音,还有用于获取用户行为的点击流,要处理如此种类繁多的数据,是大数据要解决的一个基础问题,也是其面临的一个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提高,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网络生活日常化,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价值越来越凸显。阿里集团的创始人马云在阿里云2015云栖大会的演讲上称[21],“从IT时代走向DT(数据)时代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真正的大释放”“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体能的释放,是让人的力量更大,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对能源的利用,使得人可以走得更遥远,而这一次技术革命是IT时代走向DT时代,是真正的大大的释放”,互联网产生的数据价值,不仅体现在商品推荐等商业应用价值上,同时也体现在社会治理变革、商业模式变革、企业流程再造等方面,应该说互联网上的数据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互联的下一步发展重点和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数据的各种价值,人类的信息社会将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