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困在青春期:亲子关系心理咨询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恩爱父母”挤走女儿心理生存空间

导语:父母关系不和谐,每天吵闹不断,肯定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和恶劣影响。那么,父母在孩子面前过于恩爱好吗?回答是:NO!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父母在青春期的孩子面前不分场合地过度秀恩爱,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困扰。那么,父母过度重视彼此却忽视对孩子的关爱,到底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呢?让我们跟随心理咨询的进程,看看这个总感觉自己多余、想当“隐形人”的女孩有怎样的内心挣扎。

可爱女孩想当“隐形人”

高二女生焕焕今年16岁,长得瘦弱如柳、肌肤洁白、秀美文静,眉宇间总有一种如雾般的淡淡忧伤,缺乏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应有的朝气和活力。陪同她来咨询的妈妈打扮得优雅富贵,声音清脆,言辞利落,彰显着一位成功女性的魄力。在咨询室刚坐定,妈妈的话语便像打开的水笼头一般,列举着焕焕令她烦恼和无奈的各种“症状”。

她说:

“焕焕不爱多说话,整天像个‘小哑巴’,从来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如果不主动问她话,她就不搭理人家;她从不恋群,没见过她有非常要好的朋友,总是喜欢一个人看书、学习或发呆;她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偶尔参加家庭聚会或跟着出去旅行,总是找个没人注意的角落坐着;她学习非常好,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很广,但是考试从来不冒尖,成绩总是在中等偏上位置徘徊;与我们的关系很疏远,出去从来不跟父母打招呼。

“去年暑假,她自己坐车去乡下的奶奶家,我再三叮嘱她到地方之后打电话报个平安。可是,直到天黑透了,我打电话问她到了没有,她才说早到了。我问她为啥不打电话报平安,她也不说话,气得我在电话里把她训斥了一顿。结果她在奶奶家住了一周,没有主动给我们打过一次电话。人们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可是我这闺女却冷得像冰块似的,让我很伤心。

“这段时间,焕焕越来越怕见人了,家里来了客人,她就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来。她拒绝去任何人多的地方,还多次对我说,想当一个隐形人,让别人都看不到她,甚至看见熟悉的人会故意躲开。开始,我以为她是说着玩,可是说得多了,我又联想起她平时的行为,真担心女儿得了心理疾病,便好说歹说地劝她来做咨询。”

当这位母亲滔滔不绝地说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焕焕,她的脸色苍白而暗淡,不喜不悲,似乎早已对母亲这样的架势习以为常了。母亲说完之后,用探询的目光问我:“我女儿的问题严重吗?好治吗?”我对她淡然一笑说:“我没发现你女儿有啥问题啊?不爱说话的女孩很多呢!你说的情况我见的也不少,你先别着急,让我和孩子单独聊聊可以吗?”我用余光看到焕焕目光里露出一丝欣喜来,妈妈也像是松了口气,非常爽快地到其他房间等候了。

我问问焕焕,妈妈说的是否都是真实的。焕焕悠悠地说:“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吧,不过妈妈说的有点夸张了,我真的没有像她所说的那么冷漠,我的心热乎得很呢!”说完还用手捂着胸口对我笑了笑。这笑容宛如在她青春面容上绽放的灿烂花朵,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是个多么漂亮可爱的女孩啊!

焕焕的笑容一闪即逝,她的目光随之也暗淡下来。她说:“我愿意跟妈妈一起来这里,是因为我也想弄明白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想当隐形人?我总是希望别人忽略我的存在,不想被关注。我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呢?”我说,愿意和她一起开始一段心灵探秘之旅,帮她走出迷茫。

她怕打扰父母的幸福

第一次我就和焕焕建立了安全信任的咨访关系,因此在第二次会谈时,她很容易就向我敞开心扉。我首先了解了焕焕的成长经历。

她说:“我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因为爸妈工作忙,我从1岁就被奶奶抱到乡下抚养了,直到我6岁上学。我刚到城里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时,感觉自己像是个客人,爸妈关系很好,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吃饭时,他们聊公司的事,聊时政,聊明星,我经常被晾到一边。他们也经常在我面前秀恩爱,拥抱、说甜言蜜语都是司空见惯的。每当此时,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

“他们偶尔也有吵架的时候,如果我上前劝几句,他们就会驱赶我说:‘小孩子,一边玩去,别在这儿添乱!’他们吵得再厉害,要不了两天就会合好,我发现自己做什么都是多余的。自从跟爸妈一起生活,我一直很乖,生活也很独立,几乎不惹他们生气。这样父母就可以忽略我的存在,他们的生活还可以像我没来过一样了。”

我问焕焕:“爸爸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焕焕不屑地说:“他啊,就是个老婆迷,像我妈的马仔,我妈说啥他都听,处处护着我妈。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寒假,一天中午吃完饭,小朋友叫我去楼下玩一会儿。妈妈吃完饭午休了,爸爸要出去办事。他叮嘱我说,多玩一会儿,别敲门打扰妈妈休息。可是小朋友们玩一会儿就各自回家了,我也只得回家。我敲门把妈妈弄醒了,妈妈很不高兴。晚上爸爸回来,就训斥我,还用尺子打我的手心,说让我记住以后不许再打扰妈妈休息。从那次之后,如果妈妈在家休息,我就会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敢到客厅里走动,或者到楼下找小朋友玩。有好几次,我忘记拿钥匙,都是坐在我家楼道的台阶上等到妈妈睡醒才敢进家。这些事我从来不敢跟爸妈说。那时我就想,如果我是个隐形人就好了,可以不影响任何人,自己仍然可以观察和感受这个精彩的世界。”

我问她:“你想当隐形人的感觉一直都有吗?能具体说一下什么时候这种感受最强烈吗?”她说:“这个感受有时明显,有时候不明显。每当爸妈在我面前秀恩爱时,每当我感到自己的行为影响到爸妈时,这种感受就会出现。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我妈说我没有好朋友是因为她根本就不了解我,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在乎友谊的人。我有一个从初中玩到现在的朋友叫玉舒,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可是最近我发现她有意疏远我,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知道,她喜欢我们班的篮球王子,而那个男孩却说他喜欢我,可是我对那个男孩毫无感觉。我看到玉舒痛苦的样子,心里很难受,我希望他们能够在一起,如果没有我的存在就好了,于是那种想被人忽略的感觉又来了。在班级上,我从来都不举手发言,我希望所有人都忽略我的存在。如果被老师点名到讲台上回答问题或做题,我就感觉同学们的目光像钉子一样,盯得我浑身难受。”

我又与焕焕交流了一些与父母、老师、同学互动的情况,了解了她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心理机制之后,迅速理清了对她进行心理疏导的目标和思路。

建立关爱女儿的共同联盟

为了尽快解开焕焕心里的疑虑,我给她粗略讲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特别讲了青春期自我的心理冲突,引导她形成正确、全面的自我认知,学会接纳自己、关爱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陪伴过程,我通过沙盘、意象对话、催眠暗示等技术,让焕焕慢慢地觉察自己原来不正确、不全面的自我认知,发现自己好的特质,真正从内心喜欢和接纳自己。

如果把焕焕当作一株树苗的话,家庭环境就是她赖以生存的主要地方。如果想让这棵树茁壮成长,必须保证其生存环境是健康的,因此调整其父母的教养模式是确保咨询效果的重要措施。我知道,这个家庭的核心人物是焕焕妈妈,她影响着整个家庭的能量场,也是导致焕焕出现问题的始作俑者,只有调整她的观念和行为,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首先,倾听心声助宣泄。焕焕妈妈作为一个职场女人,面临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内心也会积压负面情绪,但是为什么她总是在女儿面前表现与老公恩爱的样子呢?通过认真倾听她对家庭和孩子的付出,了解她对女儿的期待和其夫妻互动模式,我终于明白了:她其实是个完美主义者,一心想当好妻子、好妈妈,所以压抑自己的悲伤和不如意,表现出来的都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一面。她想给女儿树立一个好女人的典范,没想到却给女儿带来这么大的心理困扰。因此,我让她痛痛快快地诉说内心的委屈,尽情宣泄积压的负面情绪,增强面对问题的心理能量。

其次,帮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我对焕焕妈妈讲解了青春期女孩的心理特点,引导她多关注女儿的情绪情感变化。让她明白,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自我非常关注,对两性关系变得敏感,应该注意到女儿这个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焕焕妈妈觉察出自己的不当行为对女儿造成了影响,感觉很受震撼,表示要和女儿好好沟通,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诚地与女儿交朋友。

再次,引导父母共建关爱女儿联盟。我给焕焕妈妈解释了女儿出现心理困扰和行为症状的心理机制及产生原因,并提醒她:夫妻可以在女儿面前表达互相关心,但尽量用含蓄矜持的方式,不要毫无顾忌地秀恩爱,这样容易激发起青春期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结,引起女儿嫉妒妈妈。当这种嫉妒不能通过叛逆、冲突的方式表达时,就会以一种自我贬低的形式进行内在攻击。从防御机制上来说,焕焕希望自我被忽略可以归为反向形成。焕焕表面上越是希望自己被忽略,其内心被关注、被尊重、被疼爱的渴望就越强烈,只是因为她怕得不到这些而把这种愿望压抑到潜意识里,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遭受失望的痛苦。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非常渴望受到尊重与理解。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经济上还不能独立,还需要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和支持。因此,父母的关爱是疗愈焕焕的特效药。

最后,引导父母多陪伴女儿。焕焕从小被放在乡下,没有和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这很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因此,我建议焕焕父母多带女儿参加户外或聚会活动,不要总是认为女儿听话懂事而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焕焕在家里得不到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在学校又出现了友情危机,她很容易产生闭锁心理。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对她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任其发展下去会影响其人格发展。

焕焕妈妈是个悟性高且行动力超强的人,通过几次咨询之后,她不仅有非常明显的改变,而且成了心理沙龙的忠实参与者。她的自我成长带动了整个家庭能量场的改变,那个想当“隐形人”的女儿成为她的贴心“小棉袄”。既可以享受爱情的甜蜜,又可享受亲情的温暖,焕焕妈妈到处炫耀自己是个好命的女人,感恩女儿让她不断学习成长,内心越来越安静和谐,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

咨询手记:写完这个案例之后,我发现有的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在于对度的把握不恰当,不是极左就是极右。而中国的文化讲究“中庸之道”,不多不少刚刚好,否则就会呈现“异相”,造成危害。

家庭是感受爱、表达爱、传承爱的场所,父母表达爱的模式会影响孩子。焕焕的父母希望给女儿提供一个“夫妻恩爱”的模版,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从孩子成长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看待问题。焕焕从小被父母放在乡下,这个分离创伤让她有不被父母接纳的认知。回到父母身边之后,父母并没有把关注点转移到孩子身上,而是经常把孩子晾到一边。这让焕焕感觉自己像是个客人,由此加重了不被接纳的自我感受。父母在她面前持续不断地“恩爱示范”变成了对她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强化。直到她表现出想“隐藏自己”的症状时,才引起父母的关注。其实每个孩子潜意识里都是希望引起父母关注的,不管用任何千奇百怪的办法,其本质是一样的。焕焕表面上是想隐藏,实质上是求关注,这和其他孩子的调皮捣蛋、叛逆等行为没什么两样。

现在流传着一句话:“父母相爱是孩子幸福的源泉。爸爸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爱她的妈妈,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爱她的爸爸。”这话没错,但是机械照搬就是错,再爱伴侣也不能以忽视孩子为代价。因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需要因人因时因境而调整爱的方式。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是“智慧的爱”是一门艺术,靠人云亦云的观念引领或机械模仿,很容易走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