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未来学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人才需求转型

以互联网、3D打印、分布式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其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全球化;其实质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交互融合、创新与运用,其标志为能源网络化、制造数字化、组织模块化、工厂家庭化、消费个性化、发展生态化、人际和谐化等。新的工业革命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革,中国能否经得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考验,关键在教育,核心在于能否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工业化时代烙印的、流水线式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人才需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人的革命”,对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升、人才培养内容的丰富、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心的转变、人才培养体制的深化等具有重要意义[6]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要培育具有生物圈同理意识的人,使学生具有尊重和服务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意识,能够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类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维护我们仅存的生物圈和人类社会,迎接未来的合作时代[7]。为应对这些挑战,未来的课堂教学将会实施分散式合作的教学模式,未来的学习方式将变成扁平化。因此,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领域培养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人才[8]。目前,中国教育正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将从过去的“追求成绩和统一”“强调苦学和服从”转型升级为“追求质量和个性”“强调幸福和尊重”,同时现阶段针对教育公平的难题,将从实现配置、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跨界融合,为解决这些现实的重大问题、促进中国教育顺利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

1.2.1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知识转型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可以划分为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在口语、文字与印刷传播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与阅读纸质的印刷材料(主要是教科书),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而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那儿获取知识,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向专家学习,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加入虚拟学习社区与世界各地的同伴学习。这种知识获取方式将改变原来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性,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建构学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及探究精神,讨论、质疑、实验和辩论将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9]。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

1.2.2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才需求转型

在美国,为了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变化,使美国的每个孩子成为合格的公民、劳动者或者领导者,他们提出了 21世纪最急需的技能体系——21世纪技能(见图 1.1)[10]。21世纪技能包括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并且围绕这些技能将核心学科与跨学科的21世纪主题(包括全球化与信息化,金融、经济和商业常识,公民常识,健康常识)紧密结合了起来,它代表着美国当今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图1.1 21世纪技能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巨大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要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对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社科知识、跨文化交流、异质团队协作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11]。反观我国人才培养的传统,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过于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层面,而对于价值观和迁移能力却不够重视[12]

在信息化社会中,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的能力与知识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人们的教育权利意识正在苏醒,越来越关注教育平等权,关注人发展的多样性,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注教育的多样化选择性,关注个性化教育,因此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过去延续下来的是僵化的、流水线式的、培养没有个性的人才教育体系,如果还拿过去的方式来培养21世纪的人,就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了。时代的教育目标正在发生改变,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要全面地推动技术革新教育,加速推进技术进入教育的进程[13],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社会急需大量的人才与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