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物流转型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2 德国临港物流发展实践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科技、教育发达,劳动者生产效率高参照:Germany Trade & Invest, Economic Overview Germany:Market, Productivity, Innovation,2013。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德国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位居第二(落后日本)。。相比于英美等国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德国采取了相对更多管制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较小(分别为1%和28%左右),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德国经济的主要领域(71%)参照:http://www.economywatch.com/world_economy/germany/industry-sector-industries. html。。但是德国的农业自给率高达90%,是欧洲第三大农产品生产国。而在工业制造领域,得益于领先的科技创新、高效的劳动力供给、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大量专注的中小企业在德国共计370万家注册的企业中,99.6%为中小企业。,德国在该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导地位。

(1)贸易和港口

德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长年保持着世界出口冠军的地位,直到2009年才被中国所超过。前十大贸易伙伴中除了美国、瑞士、中国和俄罗斯外,其他均为欧盟国家(表2.2)参照:德国统计局(https://www.destatis.de/EN/FactsFigures/NationalEconomyEnvironment/ForeignTrade/OverallDevelopment/Current.html)。。德国2389千米的海岸线上主要分布着17个大型海港。此外,在德国腹地的莱茵河、易北河和多瑙河等沿岸坐落着250多个内河港口,发达的内河航线与海港共同形成德国的水路交通体系。尽管德国海港和内河港数量众多,但集中度较高。在海港中,排名第一、第二位的汉堡港和不来梅港总计占所有海运总量的近60%,而杜伊斯堡港占所有100多个内河港口的70%(表2.3)。

表2.2 德国前十大进出口伙伴(2012年)参照:Germany Trade & Invest, Economic Overview Germany:Market, Productivity, Innovation, Issue 2013。

表2.3 德国主要港口吞吐量(2010年)参照:德国统计局(2011)(https://www.destatis.de/DE/Publikationen/Thematisch/TransportVerkehr/Schifffahrt/Seegueterumschlag.html)。

(2)德国的临港物流业

物流是德国国民经济中仅次于汽车制造和贸易的第3大行业。在就业方面,居电子制造、机械制造之后,物流业是德国第3大雇主,创造了超过200万个就业岗位参照:德国物流节(Tag der Logistik,2013),物流对于德国的意义(Bedeutung für Deutschland), http://www.tag-der-logistik.de/logistik-ist-mehr/bedeutung-fuer-deutschland。。临港物流作为德国物流业中的支柱,是欧洲发展最好的国家产业,几乎渗透到了其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德国的海港对于德国经济至关重要,它们是全球供应链中的枢纽,连接着德国工业及全世界的市场和供应商,是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保障。德国60%以上的出口由港口完成,作为资源匮乏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原材料均由海运进口参照: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信息系统研究中心(Forschungs Informations System für Mobilität, Verkehr und Stadtentwicklung,简称FIS)http://www.forschungsinformationssystem.de/servlet/is/57420/。。而对于港口地区而言,临港物流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创造就业、实现收入和税收的增长。德国临港物流发展的主要经验如下:

1)统筹规划、国家扶持

德国联邦政府对于所有的海港和内河港有着国家层面的指导,作为“德国交通和物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联邦交通、建筑及都市事务部在2009年颁布了“国家港口理念——海港和内河港口”(Nationales Hafenkonzept für die See und Binnenhäfen)。其总体目标在于实现海港、内河港口与德国交通和物流体系的无缝链接,提升海港和内河航运的利用率和临港物流系统的整体效能。而具体目标包括临港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扩建、增强各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强化和保障临港物流人员的教育和就业、促进环境和气候保护、优化整个运输链。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联邦政府在以下几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从国家乃至欧盟层面组织财力和物力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提升港口相关基础设施的运能和效率,这些措施包括:扩建海向延伸通道;优先扩建港口与腹地的连接通道;改善海港与内河港口之间的内河航运;资助欧洲内部的支线海洋航线建设;大力建设多式联运,减少公路货运总量;提升港区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程度;制定面向全国的港区发展政策等。

二是增加港口国际竞争力的措施,包括:避免港口之间过度竞争、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检查港区物流企业的能源税情况,以确保各港口的公平竞争;强化、资助各海港在海外的统一市场化宣传和推荐;优化和改善海关效率和灵活性;支持港区与入驻企业之间的合作;去除内河港口行政管理中的官僚障碍;改善内河港口的市场定位等。

三是支持临港物流人才培养的措施,包括:资助围绕海洋经济和临港物流为主题的教育和培训;为长期失业者提供资质培训和融合教育;资助海港和内河港口的合作教育和研究;改善港口就业的工作环境、保障雇员的安全和健康。

四是促进环境和气候保护的措施,包括:保护港口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噪声;资助环保、低能效的航运技术的使用;缓解腹地运输对于居民造成的噪声污染;优化港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五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安全的措施,包括:与国际社会共同确定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的实施不能给临港经济造成过多的负担;确保风险防范机制在德国境内统一实施;合理检查外国投资。

2)科学管理、自主经营

与英国的港口管理模式不同,德国的港口采取“地主港模式”。港口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各级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建成后出租给企业经营,政府收取很低的租金,循环投入再建设。但港口当局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多地关注港口的长期发展和社会效益,旨在利用临港物流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提高地区的发展。

尽管联邦政府在国家层面对于德国港口有着统筹的规划和指导,但各港口当局在自身的发展战略方面有着完全的自主权。各港口根据自身的优劣势特点确定相关的经验战略和发展方向,形成友好合作、良性竞争的环境。德国港口有着一流的基础设施,在货运方面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在德国17个主要的海港中,汉堡港和不来梅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其货运总量占所有海运货运的六成,而其他中小型的海港则更多专注于特殊领域,如威廉港主要服务对象为原油、建筑材料和集装箱;吕贝克港为森林产品、支线航运;布伦斯比特尔港为化工产品、矿石液体天然气等;基尔则以客运为主。

3)港城联动、综合发展

海港是国际航运的枢纽和中转站,承担着德国大部分的进出口任务,是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所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据测算,临港经济直接为德国提供了40多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了544亿欧元的经济产值,是德国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德国是欧洲临港经济发展的领导者,1/4与此相关的就业岗位坐落于德国境内。临港经济的发展成就了德国作为欧洲技术、生产和物流中心的竞争力。在临港经济的细分业态中,临港物流无疑是重中之重,贡献了最大的产值(26.0%)如图2.2所示。

图2.2 德国临港经济细分参照:北德工商联合会(IHK Nord),德国海港的国家意义(Die nationale Bedeutung der deutschen Seehaefen),2009,汉堡。

港口是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动机。各港口当局利用港口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和吞吐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关产业。德国的17个主要海港不仅仅是德国的主要海港,更是德国或者是当地的物流中心,拓展物流增值服务,细分物流延伸产业发展。物流企业已不仅仅满足于实现货物的装卸运输,而是提供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各类物流企业将海港与德国的整个货运物流体系连为一体。在港口与临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各个港口还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临港制造业和商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如不来梅港利用其整车货运方面的巨大优势,其临港物流中心成为韩国大宇汽车公司在欧洲的大宇汽车转运中心。而汉堡港不仅仅是德国最大的海港,更是德国的制造基地和商贸中心。

4)近海风电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德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国,它极其重视科技创新。从核电安全和核废料处理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德国联邦政府2011年制定了核电退出的时间,将在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德国风能资源丰富、技术领先、利用率高,成为德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点领域。德国北部的北海和东部波罗的海是德国近海地区风能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地区,是开发风能的理想选择。风电产业的发展为德国的临港物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各个海港利用自身地理上的优势,纷纷扩展港区面积以吸引风电产业入驻,提供相应的运输、装机等服务。埃姆登、不来梅、布拉克、库克斯港、布伦斯比特尔、基尔、维斯马和萨斯尼茨等港口为风电产业已经提供或规划了建设用地参照:Germany Trade &Invest,30.Nov.2011, German Port Locations for the Northern European Offshore Wind Industry。。另一方面,各个港口及邻近海域也成为风电站建设的理想场所,风电站的建设将为港口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绿色的可再生能源参照:近海风电官网(Offishore-Windenergie.Net):http://www.offshore-windenergie.net/en/current-news/news/research/detail? cat=forschung&nachricht=273。

(3)德国临港物流典型案例——汉堡港

汉堡是德国第2大、欧盟第8大城市参照:北德统计局(2012/2013):http://www.statistik-nord.de。,是德国乃至欧洲的交通和运输中心,是众多跨国企业的总部所在地。汉堡港位于汉堡南部、易北河岸,距离北海入海口110千米,航道水深13~16米,是天然深水港,巨型海轮可直达。高效、发达的内河、铁路和公路运输体系将汉堡港与整个德国以及东欧和西欧国家(包括瑞士和奥地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当地企业通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枢纽。相比于任何其他欧洲的主要港口,汉堡港与位于德国、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海地区、东欧,乃至俄罗斯、奥地利和瑞士的主要市场更加接近。这种地理优势意味着更短的运输时间、更环保的物流运输链和更低的运输成本。

汉堡港是多功能的综合性深水港,年均最高可以处理1350万标准集装箱(TEU)。港口服务的货品涵盖煤炭、矿石等的散装普通货物和集装箱、大型工程机械等重型装备、滚装货物以及化工医药类的危险物资等所有类型。汉堡港是世界枢纽,其国际航线覆盖世界6大洲超过1000个的海港。自2011年超过安特卫普港,成为欧洲第2大和世界第14大集装箱港口参照:世界海运协会(World Shipping Council), http://www.worldshipping.org/about-theindustry/global-trade/top-50-world-container-ports。

作为德国最大的港口、工业和贸易中心,汉堡港在国际海运、临港物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世界其他港口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大力发展物流基地和总部经济

汉堡不仅是一个外贸港口,还是欧洲发展最快、物流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在汉堡港及周边区域运营着共计5700多家物流公司,可提供从运输、仓储、加工、质量控制、包装与委托配送和货运管理到运输保险、清关与托运等全套增值服务。汉堡地理位置优越,多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1700多家运输公司在汉堡设有办事处,为进出汉堡港的货物提供从集装箱运输到超重及特种货物运输等各类货车运输服务。而汉堡港当局也竭力服务于这些物流企业,为物流及其相关活动提供了用地保障,除了3.26平方千米的专业物流用地(占港区陆地的10%),还有4.18平方千米(12%)土地用于集装箱转运、1.09平方千米土地(3%)用于其他仓储和41平方千米土地(1%)用于运输。

汉堡港作为世界航运中心,是世界无数的大型和小型航运企业在德国甚至是欧洲的总部。其中有120家德国海运公司将汉堡作为其全球总部;众多的全球海运巨头,包括马士基(APM-Maersk)、地中海海运(MSC)、达飞轮船(CMA CGM)、中远集团(COSCO)、赫伯罗特(Hapag-Lloyd)、美国总统海运(APL)、长荣集团(Evergreen)、中海集团(China Shipping)、韩进海运(Hanjin Group)、商船三井(MOL)、东方海外(OOCL)、汉堡航运(Hamburg Süd)、日本邮船(NYK Line)、格里马蒂集团(Grimaldi Group)、阳明海运(Yang Ming)等都在汉堡开展业务,许多公司还把他们在德国或欧洲的总部设在汉堡。

2)腹地纵深、覆盖广泛

得益于汉堡港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尤其是发达的铁路系统,汉堡港的腹地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其集装箱的货源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以汉堡为核心,覆盖下萨克森州、柏林大部分地区、北威州和石荷州部分地区等300千米区域。二是德国境内大部分地区,覆盖中东欧诸国和地区(包括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乌克兰、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罗的海地区等)近1500千米内的区域。三是波罗的海周边国家,包括瑞典、丹麦、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

3)多式联运发达

相比世界其他大型的集装箱港口,汉堡港铁路和内河运输的贡献巨大。据统计,在2012年汉堡港完成的集装箱业务中,62%由公路运输完成,36%由铁路网络完成,2%由内河航运完成(图2.3)。在此基础上,铁路和内河运输的贡献率还将继续增长。据预测,到2017年铁路所占比例将提高到41%,内河运输维持在2%参照:汉堡商会(Handelskammer Hamburg),2013年6月,汉堡港一览(Port of Hamburg at a glance)。

图2.3 汉堡港各种运输模式在集装箱运输中的比重

4)转运中心和自由港

汉堡港作为欧洲第二大的集装箱港口,除了服务于德国及周边国家的广泛腹地,还是欧洲的转运中心,更是波罗的海和北海周边所有国家的主要港口通往世界的门户。汉堡港与这些港口之间连接紧密,50多家航运企业平均每周提供150多次的支线航运服务,标准集装箱中有超过64%为转运处理参照:汉堡商会(Handelskammer Hamburg),2013年6月,汉堡港一览(Port of Hamburg at a glance)。

汉堡港是世界知名的自由港,自贸区的面积占到港区的1/5。其自由港有着120年的历史,汉堡港于1888年10月15日建立自贸区,对于在自贸区内的、未进入德国关内的货物不实行征税,从而鼓励国际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转口商贸。尽管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汉堡当局从2013年起,取消了汉堡港自贸区参照:汉堡市官网(http://www.hamburg.de/wirtschaft/aufloesung-freihafen-geschichtefreihafen/)。,但是,从发展历史来看,自贸区的存在对于汉堡港成为欧洲第2大、世界前20大集装箱港口贡献巨大。

5)临港制造业和临港商贸业

汉堡港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中心港口和运输中心,更是德国的工业中心,临港制造业相当发达。其产业主要包括以空客、德国汉莎航空为代表的飞机制造和维修;以皇家壳牌和北德炼油(Aurubis AG)为代表的化工能源业;以永恒力集团(Jungheinrich AG)和林德集团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奥林巴斯为代表的个人消费品制造业;以戴姆勒、雅马哈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以布洛姆-福斯(Blohm+Voss)和载塔斯(J.J.Sietas KG Schiffswerft)为代表的船舶制造业船舶制造一度是汉堡港最为重要的工业领域,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全球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加剧、其他临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有所下降,部分造船厂也被迫关闭。在20世纪后期,汉堡港的船舶制造业逐渐由货轮制造向邮轮制造转型。;食品加工业(如咖啡和茶叶的提炼加工)等。这些企业利用汉堡港发达的国际航运和临港物业,不仅将汉堡港作为制造基地,更将其视为全球供应链价值链条上的增值一环。

除了航运、物流和工业,汉堡还是德国乃至欧洲的商贸中心。汉堡港的繁荣和兴旺孕育了众多世界领先的商贸企业,其中不乏以汉堡为总部的艾德卡集团(Edeka Group)、奥托集团(Otto Group)和奇波(Tchibo)、德国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麦德龙(Metro)和瑞福(Rewe Group),以及世界知名零售商(H&M)等。这些公司利用汉堡港在德国和欧洲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物流服务,长期以来一直将汉堡作为其立足德国、辐射德国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