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这里出发: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广西电影人是很善于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影厂领导瞄准了思想开始解放的大好时机,到北京电影学院要到了张军钊、张艺谋、肖风、何群四名毕业生。经过半年的跟班学习,四名年轻人联名立下要求独立拍片的“军令状”。厂里领导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决定打破常规,批准成立以他们四人为主体的“青年摄制组”。这是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制组”,他们的年龄当时平均是27岁。血气方刚的四个年轻人,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剃发明志”,全身心投入到了《一个和八个》的拍摄中,影片执着而鲜明地表现“人性”,从而打响了第五代导演“探索影片”的第一枪。正如评论界所言,“影片把战争的描写推到后景中去,而着重表现战争环境中的人,表现‘一个’和‘八个’在特定情况下心灵性格的撞击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演变,从而揭示出共产党员的气节和中国人的民族精神。”[1]在当时,广影厂的这群年轻人之所以能够“义无反顾”地背离“学院派”,大胆“张扬”“个性”,走出一条“野路子”来,是与告别禁锢思想的十年“文革”,开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大环境分不开的。
在今天看来,《一个和八个》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探索影片的开山之作,永远成了一块艺术探索的纪念碑;但是,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考量一番,影片投资44. 26万元,没有收回成本,却不能算是成功之作。当时的电影创作允许不计商业回报的艺术探索,才有了广影厂的《一个和八个》和中国的探索片。应该说一方面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线,一方面是当时中国电影生产属于计划经济下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体制,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奇妙结合,成就了《一个和八个》,成就了探索片。正如倪震所指出的,当时“电影厂对于自己生产的影片没有销售经营权,在这种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下,电影厂不必过于关心自己生产的电影被卖的拷贝数,更不用去关心影院放映的实际票房。这种经济关系显然不利于常规的商业娱乐型电影的发展成熟……尤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们关注历史反思和文化哲理探索的社会思潮背景下,它无形中为探索片和‘第五代’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经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五代’是旧电影经济体制的受益者,是社会意识形态已经嬗变而旧电影经济体制依然基本保留这一特定时期、特定气候土壤中的一枝奇葩”[2]。
事实上,当时中国电影的整体情况“就是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要远远大于对市场的欲望”[3],所以,从电影产业发展的立场说,包括广影厂《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在内的中国探索片的成功只是追求思想深度的艺术探索的单方面成功,而这种成功是以商业上的失败为代价的。这是一种片面的成功,而非全面的成功。
今天,广影厂对电影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先知先觉,再次让我们惊喜。虽然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到2003年已有长春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国营电影集团公司,但是作为全国16家故事片生产老厂之一的广影厂也不甘落后,而较早地在2006年完成了转企改制,在2011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要知道,到2008年年底,38家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只有18家转企改制,还有20家尚在等待观望之中;一直到2009年年底,除中国农业影视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三家国有制片单位因特殊情况经中央特批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余国有电影制片厂才在广电总局“最后通牒”下完成转企改制。
广影集团公司成立之前,我国只有17家国有电影集团公司,2011年至今是国有电影制片单位纷纷组建集团公司的高潮期或说跃进期。所以说广影厂的转企改制和组建集团公司在全国国有电影制片单位中还是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的。
广影厂转企改制以来,也即2007年以来,已经生产《碧罗雪山》、《阿佤山》等电影19部,电视剧《绝密1950》、《绝战桂林》等10部278集,具体列表如下:
且让我们作一下历史的回溯。1995—2006年十二年间广影厂出品电影20部,17部基本没有投资,只是出卖厂标的挂名作品,2002年甚至交了白卷,连挂名作品都没有。如果说1995—2006年是广影厂实实在在的低迷沉寂期,那么从已经完成转企改制后的2007年,广影厂又重新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新气象,真可谓是转制“‘转’出了一片新天地”[4],我们不能不欣喜地说广影厂又重新出发了。
广影厂的“重新出发”不仅表现在影片生产数量的稳步增长上,而且更是表现在对影片质量(品质)的自觉追求上。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碧罗雪山》。2010年广影厂出品的《碧罗雪山》(存文学、刘杰编剧,刘杰导演)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评委会特别嘉奖、最佳音乐、最佳导演、评委会大奖,成为该届电影节的最大赢家;2011年又在悉尼国际电影节获得“金考拉最佳导演”(刘杰)、“金考拉最佳女主角”奖,还获得了第14届华表奖最佳影片提名奖。一座座金光闪闪的奖杯成就了广西电影乃至中国电影在新世纪的传奇。小小的广影厂已经有20部优秀影片在国内外获得88项大奖。
广影厂的重新出发更是以与原广西电影公司合并重组的广影集团为新平台的。广影集团的成功组建,有效地整合了广西电影制片、发行、放映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作、发行、放映一体化发展模式。意味着广西电影发展拥有了一个更高、更大、更好的平台。广影集团获批成立后就成立了电影制片公司、电视剧制作公司,分别负责电影、电视剧的生产,同时成立了广西广影城镇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和广西八桂同映农村数字院线有限公司,通过投资参与改造广西现有城乡电影院以及参与建设新影院,逐渐形成广西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完整产业链。制片、发行、放映产业链的形成,不仅能有效节约发行、放映成本,保障发行、放映渠道的畅通,扩大盈利空间,而且有利于积累生产资本以扩大再生产能力和水平。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广影集团旗下还拥有广西科教频道。广西科教频道2010年开播,2011年广告收入突破一千万元,2012年广告收入又突破了两千万元。根据其良好发展势头,可以想见不用几年工夫广影集团就可以把广西科教频道打造成为品牌媒体,发挥影视互补的资源优势,支持集团公司影视创作发展。
广影集团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让人看到了小集团公司的伟大理想和高远追求以及准备艰苦奋斗的坚定决心。集团“近期目标”的主要指标是从集团成立到2012年生产电影3部以上,电视剧60集以上,实现创收6000万元;其中期目标的主要指标是2013—2015年每年投产电影5部以上,电视剧100集以上,力争每年有一部影视作品产生较大影响,形成一个由集团公司主导、基本覆盖广西县级以上城镇的电影院线公司,力争到2015年实现电影票房收入2亿元、集团公司总产值5亿元;其长期目标的主要指标是2016—2020年每年创作生产电影8部以上,电视剧150集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电影票房收入5亿元,集团公司年产值10亿元。在这2013年的春天里回望广影集团的过去一年,实际生产电影3部、电视剧75集,创造产值1亿多元,统计数据雄辩地告诉我们,广影集团已经基本实现了近期目标。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广影集团按时实现中、远期目标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这一切都说明广影集团为走出一条自己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首先明确了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并且积极着手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