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美的中国研究逐渐取代欧洲,成为西语世界新的中心。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美中国研究更是欣欣向荣。这不仅表现在北美大学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庞大,专业期刊众多,出版的著作、译本,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居西语国家之冠,而且研究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面对北美中国研究一派繁荣的景象,及时、全面地掌握其文献资讯,追踪其发展动向,就成为一个紧迫的学术课题。
事实上,从事中国学研究的海外学者、机构历来重视文献资讯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这方面资讯最详尽的,当属美国亚洲研究协会的《亚洲研究文献目录》(Bibliography of Asian Studies)与日本的《东洋学文献类目》。前者以收英语、法语、德语和其他西欧语种为主,在1998年前,该文献目录以纸本出版,之后改为《亚洲研究文献目录数据库》(Bibliography of Asian Studies Online),数据发布的速度大大提高。后者则收日文、中文、朝鲜文。借助这两种文献目录索引,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研究状况可以大致了然于心。而21世纪以来出版的专收某一语言或某一领域研究文献目录的著作更是不胜枚举,代表性的如克莱伦·詹姆斯(James L.Claren)编的《中国文学:概述与研究文献目录》(Chinese Literature:Overview and Bibliography)(2002),专收英语学术界的文献目录,柯志文(James H.Cole)编的《二十世纪中国:中、日、西文参考文献注释书目》(TWENTIETH CENTURY CHINA: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Reference Works in Chinese,Japanese,and Western Languages)(2004)专注于中、日、英、法、德等语言的20世纪中国研究文献。此外,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中国研究中心(CCS)、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资源中心(MCLC Resource Center)等美国的亚洲研究和中国研究学术机构,也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中国研究在线资源,为了解海外中国学研究动态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北美中国研究是海外中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美国学者做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献目录整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学术界对北美中国学的兴趣日益浓厚,也产生了一些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早一些的有《美国中国学手册》(1990年修订版)、《北美汉学家辞典》(2000)、王建平、曾华著《美国战后中国学》(2003),新近出版的有张海惠主编的《北美中国学:研究概述与文献资源》(2010)。尤其是张海惠这部1200万字的大部头著作,约请美国的中国宗教、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语言等研究领域数十位知名专家撰文,向汉语学术界全方位介绍了最近十余年来北美中国研究的状况,还对北美中国研究的各种馆藏资源和电子数据库作了系统的介绍。此外,国内一些学术杂志、连续出版物、网站,如《近代史研究》、《中国索引》、《汉学研究》、《国际汉学》、《海外中国学评论》、《国际汉学研究通讯》、国外中国学研究网、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官网等,都定期或不定期刊发海外中国学论著论文索引和相关资讯,其中北美部分占有相当的分量。而汉语学术界专门研究北美中国学的专著、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累计起来也已经达到可观的数量。这些成果对我们了解北美中国学研究的资讯,无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世纪国外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文情报告·北美卷》(以下简称《文情报告·北美卷》)属于文献资讯整理翻译类著作。与以往的同类著作相比,它的特点首先是以文学为中心,即所收文献和资讯,仅限于中国文学研究,而不是全部的中国学。我们对“文学”采取比较宽泛的认定,将文化、艺术类文献资讯也包括其中;而“中国文学”不仅指大陆地区的古代及现当代文学,也包括台港澳地区文学及北美华裔文学。此外,本书只收北美学者或在北美地区用英语出版的中国文学译介、研究的成果,而非北美学者在非北美地区用英语及其他语言出版的成果不在此列。如此限定,一方面是出于项目的分工,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北美中国文学研究作为海外中国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其次是信息搜集全面。《文情报告》充分利用《亚洲研究文献目录数据库》(BAS),全球图书及其他资料联合编目数据库(Worldcat OCLC),学位论文数据库(ProQuest),西文期刊全文数据库(JSTOR),联机学术期刊数据库(ECO OCLC),相关机构及个人的网页,再结合MCLC网上资源,CCS网上资源,谷歌搜索,亚马逊网站搜索等。在进行多渠道搜索和筛选后,又通过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检索系统进行核实,以保证信息的全面、可靠。《文情报告》收入五大索引:中国文学译本索引、中国文学研究著作索引、北美华裔作家英语作品索引、中国文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索引、中国文学研究期刊论文索引。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对年度重要著作及其作者进行简介;还不定期介绍北美重要的学术机构、期刊、会议等信息。如此全面地呈现21世纪北美中国文学研究文献资讯,这还是头一次。
第三是追踪最新资讯。《文情报告》立足于“新”,将时间限定在“21世纪”。按计划,这本连续出版物从2001年起始,逐年汇编21世纪北美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的文献和资讯。前三卷回溯2001—2009年,从2010年第四卷起,两年一卷出版。尽管21世纪到现在只过去十多年,但这十多年间,北美中国文学研究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成果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这无疑加大了文献和资讯搜集的难度。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搜索技术日益强大,各种数据库先后投入使用,也为我们及时掌握这些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我们有信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持续地把北美中国文学译介、研究的最新文情呈现在读者面前。
如上所述,在《文情报告》的编纂过程中,我们大量利用了数据库等电子资源。这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在电子资源如此丰富发达的今天,这样的纸本研究文献编目类著作,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各种电子资源虽有它的便捷性,但内容庞杂混沌,缺乏能让人一目了然的分拣划类。如《亚洲研究文献目录数据库》截至2009年7月,收入的索引条目已经达到737000条,而且仍在以每年三四万条的速度递增。想在如此浩繁的数据库中把自己需要的信息一网打尽,是相当困难的。而纸本的《文情报告》范围明确,构想完备,标目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此外,不少纸本文献编目类著作往往一册出版,再无后续,《文情报告》则是一个连续出版物。因此,它能给特定的学术人群持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最新资讯,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文情报告》项目正式启动于2009年5月。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汇编了2001—2003年文情的第一卷已经于2012年12月出版;汇编2004—2006年文情的第二卷,预计在2014年出版;汇编2007—2009年文情的第三卷已经完成文情的搜集和翻译工作,2010—2011年文情的搜集工作也已经展开。毋庸回避,《文情报告》的编纂刚刚起步,难免存在各种不足甚至缺漏。我们希望今后不断改进,使之逐渐获得良好的声誉,成为汇编北美中国文学研究最新文献资讯的权威出版物。
在《文情报告》(2004—2006)卷的编纂过程中,先后有40多位海内外学者、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参加到此项工作中来。他们的勤奋工作、认真踏实的态度,保证了这项庞大工程的顺利完成。不少美国知名学者拨冗为本书撰写自己的著作简介,又审校译文。刁晏斌教授、沈卫威教授解答了一些译名方面的问题。《文情报告》项目得到文学院“211工程”三期项目、“985工程”以及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