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高收入不平等一直被视为对道德和伦理的践踏(World Bank,2006),同时它将影响或拖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首先,在给定平均收入水平前提下,更高的收入不平等意味着更高的贫困率,而贫困对经济增长的阻碍影响将不容忽视(Perry et al.,2006;Lopezand Serven,2010)。其次,高不平等同样将弱化收入增长的减贫作用:在收入分配状况越糟糕的国家,更高的增长速度才能减少同样数量的贫困(Bourguigon,2004;Lopezand Serven,2010)。因此,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停滞和贫困总是处在恶性循环之中。最后,高收入不平等也是引起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弱化产权保护,进而抑制投资和增长(Alesina and Rodrik,1994;Alesina and Perotti,1996)。正因为如此,以公平作为发展的中心,是对过去10—20年围绕市场、人类发展、治理和赋权的发展思想要点的提升及整合(世界银行,2006)。

发展经济学中“亲贫式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能够通过“涓滴效应”自发地惠及穷人,从而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果这一传统理论在不同制度环境下普遍成立,世界各国只需要专注于经济增长便可以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共同繁荣。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地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的作用也应当得到足够重视(Balisacan,2003;Ravallion,2004;世界银行,2006);同时,高收入不平等表明一国财政政策在履行收入再分配职能中的失效。一些研究表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相当有效,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政府财政政策往往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不是缓解或解决不平等的措施(Chu et al.,2000;Smeeding,200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增长,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居民间收入不平等状况急剧恶化,即将或者已经步入收入差距严重的国家行列。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社会公平产生了不利影响,并日益成为集结多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它已经构成当前中国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逐步扭转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些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出台一系列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来强化收入再分配功能,例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加快民生性财政建设,增加诸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帮助所有社会群体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等等。不幸的是伴随着财政再分配力度的加强,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呈现出逐渐拉大的态势。

中国转型期制度下,政府财税工具在再分配过程中的政策效应究竟如何;影响财政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政府财政税收再分配功能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些问题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

二 研究意义和价值

财税政策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将具有重要意义。转型期中国经济上的巨大成果并未让全体居民同等受益,却是导致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政府财政调节功能似乎并未有效地发挥作用。研究转型期制度下,财政政策再分配的真实效应,追寻政策失效的根源;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设计,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并对调整和完善中国的财税改革政策有着重要作用。

本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有关收入再分配的财税政策优化设计问题,大多研究都依循西方主流理论仍在一般意义上进行;而具有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特征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在不完备经济系统中完善和设计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试验田”,有助于再分配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推进和完善。

其次,从一般性意义上揭示了中国转型期制度因素在财政再分配功能发挥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正是由于在转型期制度框架的延续下,不论是社会分割结构、政治和经济分权模式以及社会合约形式等制度性安排,都抑制着中国财政与税收政策在调节收入再分配中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完善政府的再分配工具首先需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调整,之后才是政策技术上的调整。

再次,从微观视角揭示了政府财政政策传导和作用于社会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和路径。这将有利于更好地认清政府政策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如何影响微观主体,而又如何在被扭曲性制度安排下无法有效发挥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

最后,具体各个章节的一些工作实际上有效地推进了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如“政策亲贫性分析”、“关系资本测度分析”、扶贫资金的“挤出效应”和“诱导效应”以及公共服务机会均等问题等。这些都将对各项政策领域的具体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分析基础。

(二)实践意义

第一,分析中国转型期制度因素在财政再分配功能发挥中的作用效应和方式,将对中国完善和调整诸如户籍制度安排、财政分权格局以及构建规则型的治理合约方式都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日益成为集结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研究和设计有效收入再分配的财税政策正当其时。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给出优化现行财政和税收政策,能为完善政府财政体制及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实践提供依据,提高公共决策效率,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从微观层面上看,弄清政府政策对于参与主体(包括基层政府、企业及个人)决策行为的影响方式,以及制度因素在中间的作用方式,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而帮助政府更有效地借助政策来引导和帮助不同的社会群体改善其经济环境,完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

三 研究目标

本书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中国渐进式转型的制度背景、经济特征以及转型期财税再分配理论,进一步基于微观经验数据实证分析转型期制度背景下中国政府财政税收政策再分配中的实际效应,并基于此给出优化现行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度和技术路径。

具体而言,本书将强调从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别从税收政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救助性财政转移支付支出政策以及公共服务提供政策四个核心部分对政府财政政策再分配机制和效应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并深入探讨转型期制度因素在政策再分配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机制;这些研究将对完善和调整现行财政税收政策,以及诸如户籍、财政分权格局以及社会治理合约方式等其他制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